日前,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线下齐聚”,共同发布《中部六省省会城市交通运输协同发展合作倡议》(简称《倡议》)。从“战略协同”到“开放协作”,中部地区迈入“抱团”发展新阶段。
打造中国交通“第五极”,六市怎么做?郑州咋发力?
中部六省省会,“抱团”打造中国交通“第五极”
近日,安徽合肥、江西南昌、湖南长沙、山西太原、河南郑州、湖北武汉,在武汉召开了一场以“交通运输”为主题的交流座谈会,并发布《倡议》。
根据《倡议》,六市“抱团”有了新展望:共同构建中部地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打造中国交通“第五极”。
记者了解到,《倡议》包含多个方面内容:
——加强战略协同。以“十五五”规划为契机,加强六市交通规划对接,共同绘制跨区域交通规划蓝图。协力争取重点项目纳入国家“十五五”规划。
——推进设施共建。共同争取国际航权航线政策支持,推进中部国际航空枢纽集群建设。加快沿江、京九、呼南等高速铁路建设,布局中部地区“三纵四横”高铁网。推进长江航道整治,协同推动三峡水运新通道等项目规划建设。
——增强市场联通。大力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联合开展综合运输服务“一票制、一单制、一箱制”试点。探索建立中部地区数据资源共享机制,深入推进长江航运信息资源整合工作。
——深化开放协作。建立六市联席会议制度,定期轮值召开协同推进会,共同研究谋划六市交通运输发展重大事项等。
有政策、有实力……中部地区需抢抓“窗口期”
打造中国交通“第五极”,中部凭什么?
当前,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同构成我国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的“四极”。
在交通的加持下,“四极”区域融合加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成为全国的“模范生”。
而放眼全国,中部地区具备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天然通道优势,是有希望成为新“极点”的区域之一。面对新时代新机遇,中部地区需要抓住这个战略“窗口期”。
此外,中部地区具备成为中国交通“第五极”的“硬实力”。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中部地区高速铁路营业里程占全国总里程的34.5%,公路网密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2.5倍,民航机场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倍,高等级内河航道里程占全国总量的40%以上。
除了底气,强化中部地区的交通联动,也是在落实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引。
去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长沙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时强调:“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
这是“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概念首次被提出。
目前,中部六省省会城市2035年前的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简称“2035年总规”)已全部被国务院批复。其中,武汉、郑州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长沙、合肥、南昌、太原则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
与上一版批复的“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相比,武汉、郑州交通枢纽地位得到了提升,由“重要”改为“国际性”,其余四个城市也跃居“全国性”。
无论是时机、优势,还是政策、自身实力,中部地区都底气十足。
郑州要“牵手”合肥
谋划“中部便捷出海水运通道”
作为交通大省的省会,对郑州来说,“抱团”发展有哪些机遇?
“加强战略协同、建立六市联席会议制度,对郑州未来发展都是利好消息。”在河南交通运输战略发展研究院院长龙志刚看来,六市加强规划对接,能使郑州获得更多政策倾斜。此外,常态化联席会议制度的建立,可强化郑州与周边省份城市的联系,有助于区域协同发展、形成合力。
在六市召开的这次座谈会上,郑州也“剧透”了下一步“抱团”发展的重点。
如加强六市规划对接,谋划启动六市交通互联互通“十五五”规划研究工作,完善太郑合铁路货运通道等综合运输服务功能,共同争取更多交通领域重大项目纳入国家规划。
继郑州与南昌地铁乘车码互联互通后,将这一模式推广至中部六市,实现六市地铁跨城刷码乘车。探索城市间交旅深度融合,依托武汉、长沙、南昌等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打造交旅融合新目的地。
特别是在内河航运、中欧班列方面,郑州明确了携手发展的重点——
当前,贾鲁河复航工程正加速推进,作为联通黄河、淮河流域的重要航道,未来将通过规划的唐河沙河联通工程,实现与汉江、长江水系的有效衔接;郑州将深化与合肥协作,共同谋划建设“中部便捷出海水运通道”;积极学习武汉、合肥、长沙、南昌先进经验,强化区域协同,构建中部港口群发展新格局。
同时,加强与太原联动,推进焦作市月山至郑州市货运西南环线联络线建设及太焦铁路扩容改造,着力打造中欧班列第二通道,进一步畅通中俄、中欧贸易通道,提升国际货运能级。
来源:河南商报
编辑:刘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