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5日,是全国第32个“防治碘缺乏病日”,一场以“持续科学补碘,推动健康发展”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在河南博物院举行。
活动现场发布了《2024年河南省碘缺乏监测结果》。
据河南省疾控局卫生免疫处处长刘长军介绍,2024年,全省顺利完成了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的160个县(市、区)的碘缺乏监测工作,和13个省辖市、41个县的水源性高碘地区监测工作。
自2017年开始,河南即启动了生活饮用水碘含量监测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全省51844个行政村动态监测。
其中,水源性高碘行政村6705个,适碘行政村8211个,碘缺乏行政村为36928个。
目前,河南儿童碘营养总体处于充足状态。碘缺乏地区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30.4微克每升,全省碘缺乏地区儿童总体处于碘营养适宜状态。
水源性高碘地区儿童尿碘中位数为297微克每升,也总体处于碘营养适宜状态。
对于全省碘缺乏地区和水源性高碘地区,所有儿童甲状腺的肿大率均小于5%,属于正常范围。
从孕妇碘营养层面来看,监测结果显示,碘缺乏地区孕妇尿碘中位数为185微克每升,水源性高碘地区孕妇尿碘中位数为231.05微克每升,全省所有地区孕妇总体处于碘营养适宜状态,全省孕妇补碘率在91.8%。
从食盐的监测情况来看,全省碘缺乏地区严格落实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大部分地区食盐的合格率、使用率均超过了90%。在水源性高碘地区,未加碘食盐使用率较前几年大幅上升。
据资料显示,1995年后,河南实施普遍食盐加碘,1995年至2000年,初步建立了县级碘缺乏病监测队伍,形成了监测网络。经过多年努力,河南于2000年实现了碘缺乏病消除。
刘长军提醒,科学使用碘盐,是预防碘缺乏最经济、最有效的方式。
碘缺乏地区人群应食用足量碘盐,尤其是妊娠期妇女和哺乳期妇女,还有儿童、青少年等特殊人群。
对于水源性高碘地区,推荐食用未加碘盐,同时控制高碘食物的摄入,保持总体处于碘营养适宜状态。
成年人碘缺乏,也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因此,成年人也要保证充足的碘摄入。
为了让大家对碘知识有更生动的认识,现场还特别设置了寻宝活动和抽奖环节。
在科普展演环节,河南省疾控中心带来了科普木偶剧《碘与盐胡闹剧》、郑州大学的同学们带来了古风舞蹈《咏春》、河南博物院邢佳明为大家带来生动有趣的知识科普……让大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传递健康,诠释科学。
2025年“防治碘缺乏病日”宣传核心信息
一、碘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甲状腺激素参与身体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的正常功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
二、采取普遍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对消除碘缺乏危害作用显著。监测数据显示,我国B超甲肿率从1997年的9.6%下降至2023年的1.6%;自2010年以来,我国处于持续消除碘缺乏病状态。
三、充足的碘营养对儿童智力发育至关重要。如果在胎儿期和婴幼儿期缺碘,会影响大脑正常发育,造成地方性克汀病、听力障碍、智力损伤等,因此妊娠期妇女和哺乳妇女需要及时补充足量的碘。
四、儿童和青少年处在生长发育关键时期,碘缺乏会对生长发育包括智力发育和体格发育造成损害,应保证充足的碘摄入。
五、成年人碘缺乏会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容易疲劳、精神不集中、工作效率下降,因此成年人也要保证充足的碘摄入。
六、我国大部分地区外环境缺碘且很难改变,如果停止补碘,人体内储存的碘最多能维持3个月,以普遍食盐加碘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可以保护大多数人免受碘缺乏危害,是提高人口素质、利国利民的重要公共卫生举措。
七、根据居民碘摄入来源和食盐摄入量的变化,我国先后3次调整食用盐碘含量。目前,我国居民食用盐碘含量包括20mg/kg、25mg/kg和30mg/kg,各地区应根据本地区人群实际碘营养水平选择食用盐碘含量。
八、在充分考虑碘缺乏地区居民每日膳食碘摄入量、食用盐碘含量和食盐摄入量的情况下,普遍食盐加碘在碘缺乏地区不会引起人群碘摄入过量。自2000年以来,我国碘缺乏病相关监测结果显示,人群碘营养总体处于适宜范围。
九、甲状腺疾病的成因复杂,与环境、遗传、免疫等多种因素相关。没有证据表明食用碘盐与甲状腺结节、甲状腺癌的发生相关。
十、我国存在少部分水源性高碘地区,在这类地区主要采取改水降碘、供应未加碘食盐的防控措施,以保障人群碘营养处于适宜状态。
(来源:大河报、大象新闻)
编辑:薛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