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2025当代文学之夜”在郑州启幕。回望2024年的河南文坛,河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以下简称“省文联”)、河南省作家协会(以下简称“省作协”)将“做人的工作”和“推动文艺创作”贯通起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凝聚起推动河南文艺繁荣发展的磅礴力量,涌现出一批精品力作,以璀璨文学为笔,开创了新时代河南文艺事业发展新局面。

助力中国好故事通江达海

2024年,河南省作家在小说、网络文学、影视文学、科幻文学等方面创作了大量优秀力作,它们体现了时代风貌和河南气派,许多作品在《人民文学》《当代》《大家》等期刊发表。

麦苏的长篇小说《陶三圆的春夏秋冬》、柳岸的长篇小说《天下良田》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第二批重点推进作品。《陶三圆的春夏秋冬》获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这是该奖项首次把网络文艺作为独立的艺术门类进行评选表彰。

2024年1月8日,中华文学基金会第五届茅盾新人奖(传统文学组)评选结果公布,南飞雁、陈宏伟获奖,填补了此前四届(传统文学组)河南作家的获奖空白。

2024年4月26日,李清源的《窑变》获第二十五届《当代》文学拉力赛年度长篇小说奖。颁奖词称:“《窑变》谋篇行文兼备古典之美与现代意识,展示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恳切的现实思考。”

2024年,南飞雁在《当代》推出长篇小说《汴京听风录》,让中国的历史悬疑题材有了新的表达语言。蓝蓝、赵大河、李清源、赵瑜、陈宏伟、安庆、张运涛、维摩、王清海、智啊威、王文鹏等作家新作精彩纷呈。

河南网络文学写作者数量在全国稳居前三。洛阳籍作家会说话的肘子(任禾)在新加坡举办的2024阅文IP盛典中获评年度杰出作家。作为“网络大神”,他在科幻、玄幻、都市等多元题材中持续输出爆款。

2024年9月,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最高奖”的第35届银河奖颁发,河南濮阳籍作家城城与蝉(魏荣恒)以首部长篇作品《天才俱乐部》摘得最佳科幻网络文学奖,一战成名。

根据陈渐的小说《西游八十一案:西域列王纪》改编的电视剧《四方馆》,成为年度现象级热播剧。智啊威的短篇小说《鸟投林》,荣登首届“中子星·小说月报影视价值改编潜力榜”。

2024年,河南省积极组织作家申报中国作协有关扶持项目,碳烤串烧长篇小说《中原归乡人》、李知一长篇小说《繁星满宫亭》入选2024年中国作协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选题。

当下,“网文出海”成为推动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引擎,已从小溪引流走向蓝海扬帆,网络豫军的崛起,助力中国好故事通江达海。

“文学是生命里的光”

文学薪火相传,创作生生不息。河南文脉的绵延传承,需要青年作家以朝气和锐气大胆破题,以青年人特有的闯劲和毅力不懈探索。

2024年,省作协着力培养人才梯队,注重沟通与服务,加大对青年作家在采风创作、学习培训、宣传推介等方面的扶持,在资源分配、评价机制、奖励制度等方面做好顶层设计。

2024年6月15日,省作协、河南省文学院在漯河举办了“赋能乡村振兴 书写山乡巨变”——全省基层作家文学创作培训班,80位基层作家参训,聆听鲁迅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徐可和《人民文学》《十月》等名刊编辑的授课。

2024年10月26日,由周大新牵头发起、省作协组织的河南青年作家创作扶持计划颁奖,李知展获该计划“年度作家”奖,王文鹏、李大旭、陈霖东、刘涵玉等4人获“年度入围作家”奖。

2024年12月6日,省文学院举办了“全国名刊名家与河南青年作家面对面——2024新时代、新攀登改稿会”,邀请《当代》《十月》《人民文学》等名刊编辑,对20余位青年作家作品给予面对面指导。

今年1月,麦苏的《陶三圆的春夏秋冬》改稿会暨河南省山乡巨变创作计划选题论证会在郑州举办,何弘、鲍坚、胡军、梁鸿鹰、刘大先等名家与会。改稿会对麦苏作品由网络文学作品向纸质出版精品的提升转化具有重要意义。

此次选题论证会,与会名家还对赵大河、李纲等8位作家的创作选题逐一剖析,共同探讨作品的修改建议和提升路径。

在河南省第七次青年作家创作会议上,全省135名青年作家会聚一堂,砥砺思想、凝聚共识,以澎湃激情共铸河南文学的美好未来。

青年作家们认为,作家不应是一份职业,更多的“是道义和责任”。麦苏表示:“只有真正理解生活,才能创作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温度的作品。”郑在欢被誉为“最受欢迎的‘90后’乡村文学作家”,他说:“每次回河南,不管去哪个地方,我都怀着一种回家的心情。”李知展自言写作15年,“像一场漫长的暗恋”。站在36岁门槛上,“文学,是我的信仰,是我生命里的光”。

“向新而行,向阳而行”,河南的青年作家,未来可期!

“回家”与“还巢”的暖

“作家回家”与“归根还巢”,这八个字的暖,足以抵挡冬日的寒。

2024年1月25日至26日,河南省文学院举办“百花迎新乐中原——作家回家 同贺新春”活动,26名基层作家“认作协的门、见作协的人、聊作协的事”,听名家授课,和多家杂志编辑面对面交流。基层作家邹钧说:“活动给予我们游子回家般的温暖和鼓励,我时刻体会到难言的感动。”

2024年11月6日,前辈作家郑彦英、墨白、孟宪明等回到省文学院,和中青年后辈相聚一堂,分享创作故事,传授创作经验,激发文学之思

回家是为了积蓄力量,更好地远行。

2024年,“归根还巢”仍在践行中。

2024年12月,李洱研究中心在郑州成立。李洱表示,希望研究中心能深入研究作家与现实、与时代的关系,探讨作家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今年1月12日,刘庆邦研究中心在周口文学馆成立。74岁的刘庆邦说,研究中心的成立是一种激励,也是一个新起点。

省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省还拟成立宗璞等豫籍知名作家研究中心,强化对文艺工作者的传帮带

2024年,河南省文学活动丰富多彩——

省作协将“杜甫文学奖”评奖范围扩大至全国文坛,目前已进入终评阶段。首届乔典运乡土文学奖业已颁出。

2024年10月12日,信阳师范大学报告厅内,著名作家彭学明以“文学的离线与在场”为题,给听众带来精神盛宴。这是“书香河南——文学名家大讲堂”系列活动之一,迄今已开办四期,受益听众近千人

2024年10月26日,河南省文学界联合《诗刊》杂志在开封举办“东京梦华·菊香宋韵——《诗刊》社第40届青春诗会”。全国近80位诗人出席活动,借诗人名家之妙笔,传“诗意河南”之美誉。

2025年,河南省文学界将继续把“出人才、出作品”放在首位,创造河南文学事业新辉煌!

(来源 河南日报)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