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可不是胃病!” 在登封市嵩阳路诊所内,知名中医景松森指尖轻搭患者脉搏,目光沉稳而笃定,“这是个复杂病症,看似胃病表象,实则根源在气血与肝脏。肝郁气滞,致使脾胃功能失调,本质是整体气血运行紊乱的外在体现。” 寥寥数语,道破疾病玄机,展现出深厚的医学造诣。

他没有洞察一切的 “火眼金睛”,却凭借六十余载从医积累的丰富经验与扎实的医学知识,拨开病症迷雾;他并非妙手回春的 “神仙”,却能通过望、闻、问、切四诊,敏锐捕捉患者身体发出的细微信号。六十余载从医路,景松森始终坚守济世救人初心,赢得患者与业界的广泛赞誉。

幼植医梦,砥砺成长终成器

1946 年,景松森出生于登封市大治镇石领头村。困苦的生活环境与乡亲们被病痛折磨的场景,在年幼的景松森心中播下了学医济世的种子。六年级保健课上,当他准确说出 “人体有206根骨头”时,那颗深埋的种子便开始生根发芽,开启了他对医学世界的无限向往。

1964年初中毕业后,经长辈介绍,景松森拜入李修门下。拜师当日,李修将《药性》交予他,并郑重叮嘱:“药性不通则医生不行,药性不明则医生不成。”这番话让景松森深感责任重大。此后,他争分夺秒钻研《药性》,白昼里,书页不离手,口中反复诵读药材特性;深夜中,昏黄灯光下,他依然沉浸在药性知识的海洋。仅用两个半月,他便将书中内容烂熟于心。

“学得多才能会得多,学得深才能触类旁通。”秉持着这样的信念,景松森在接下来的3年里,日夜苦读各类医典,如饥似渴地汲取知识,积累经验。1967年,凭借扎实的医术和敬业精神,他被生产队选中,成为卫生所的赤脚医生。

初到卫生所,面对简陋的医疗条件和有限的医疗水平,治愈率仅三成的困境,景松森心急如焚。他深知,提升医术是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于是,他积极推动全体医生加强学习。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卫生所的医疗水平显著提升,治愈率逐步提高到八成,为众多患者带来了康复的希望。

博学善思,妙手仁心祛病痛

“金杯银杯不如患者的口碑。” 景松森凭借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在北京患者群体中声名远扬,并逐渐传至全国各地。许多外地患者慕名而来,他们跨越千山万水,只为寻求景松森的诊治,这份对健康的渴望与对他的信任,令人动容。

日常诊疗中,无论是常见的头疼脑热,还是复杂的疑难杂症,景松森都一视同仁,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在他眼中,每个病例都是独特的挑战,需要调动全部的知识储备和临床经验。

对于常见病症,景松森从不满足于表面的症状缓解,而是深入探寻病因。他常说:“病症如同大树,我们看到的只是地上的枝叶,病根却深埋地下,只有深挖根源,才能彻底治愈。” 曾有一位来自北京的长期咳嗽患者,多方求医无果。景松森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详细询问患者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和情志状态。通过四诊合参,他发现患者因居住环境潮湿,加之长期忧思伤脾,导致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聚痰犯肺,从而引发久治不愈的咳嗽。

针对病因,景松森不仅开具了以半夏、陈皮等为主的止咳化痰方剂,还建议患者改善居住环境、调节情志,并通过食用薏米粥等食疗方法祛湿。从整体出发,调畅气机,恢复脏腑平衡,最终成功治愈患者。当记者询问患者如何得知景松森时,患者激动地说:“在北京的病友群里,只要提到我的病,好多人都推荐景医生,说他医术高明,专治疑难杂症!”

“行医之路漫长,病况千变万化。不多学,谈何应对?” 六十余载从医岁月,让景松森深刻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他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经典著作钻研颇深。他介绍道:“《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基石,其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理论,让我们深入认识人体;《伤寒杂病论》是临床实践的经典,六经辨证与杂病论治的智慧,帮助我们精准辨证用药;《本草纲目》则是药学宝库,详尽的药物知识助力我们准确选药。”

仁医风范,大医精诚践初心

如今,78岁的景松森已在从医路上走过61个春秋。谈及从医理念,他语重心长地说:“医生必须知识渊博、见识广阔,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要灵活应对,像巧匠一样,精准开出合适的药方。” 而对于医德,他神情严肃地强调:“医德是行医的根本,其核心是一颗仁爱之心。” 在他的行医生涯中,无论患者贫富老幼,他都一视同仁,因为在他心中,每一个生命都同等珍贵。

景松森医治的第一个病人是一名5岁孩童,半夜突发高烧至40度,小脸通红,痛苦不堪。孩子家长心急如焚,连夜找到景松森请求上门救治。景松森二话不说,备好退烧药便随家长赶去。看到孩子因病痛扭曲的小脸和无助的眼神,他揪心不已,深知每一个细节都关乎孩子的安危。

那一夜,景松森往返奔波6次,一次次仔细观察病情变化,谨慎调整治疗方案。月光下,他疲惫的身影却始终坚定,内心的责任感如烈火般燃烧。直到次日得知孩子体温下降、精神好转,他悬着的心才放下,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那笑容中满是作为医者的成就感与使命感。

被治愈的患者对景松森赞不绝口:“景医生妙手回春,我这病四处求医无果,在他这儿很快就好了!”“景老中医医术高超,医德更是令人敬佩!” 凭借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景松森成为患者心中值得信赖的好医生。

“大医精诚” 是景松森一生追求的境界。“大医” 要求不断精进医术,他深知医学之路永无止境,唯有持续探索学习,才能应对各种病症;“精诚” 体现医者仁心与高尚品德,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和同情心,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给予他们足够的关注与关怀。六十余载,景松森以 “大医精诚” 为指引,将一生奉献给中医事业,钻研医术,传承中医经典文化,用仁心仁术诠释着医者的使命与担当。

记者 袁建龙 通讯员 李昊阳 文/图


统筹:张改华
编辑:李佳露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