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刘江执导,张鲁一、高圆圆主演的当代国安反间谍剧《绝密较量》正在央视一套和爱奇艺播出。该剧是北京市广电局重点资助项目、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项目,剧情聚焦境外间谍组织窃取我国核电技术的阴谋,展现了国安干警与之展开的生死较量。

作为刘江导演继《黎明之前》后时隔十余年回归谍战题材的作品,《绝密较量》将视角对准当代隐蔽战线,通过科技感与生活质感的交融,展现了一场“无声却惊心”的现代谍战风暴。

谍战剧的变与不变

《绝密较量》讲的是和平年代的谍战故事:燕平国家安全局三处副处长杨光(张鲁一饰)在一次行动中意外卷入一场涉及国际间谍组织的阴谋,调查中一个名叫赵亚苧(高圆圆饰)的女人引起了杨光的注意。赵亚苧的身份和行为都充满了谜团,与整个事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事件升级,貌似不同阵营的杨光与赵亚苧双双卷入复杂的谍战漩涡……

刘江导演在拍摄现场《绝密较量》以近年来国内披露的多起针对我国安全的海内外真实间谍案例,以及众多隐蔽战线国安干警的亲身经历和历史资料为素材,还原当下各境外间谍势力在暗中对华展开的“情报战”,剧集开播后创下收视佳绩,印证了荧屏谍战剧的吸引力。在刘江导演眼中,同样讲谍战故事,《绝密较量》与《黎明之前》最大的区别在于时代背景的跨越。民国谍战剧因历史距离感可以充满各种假定性,而当代国安剧需直面观众对真实性的严苛审视,也因此成为荧屏稀缺品。“当代谍战没有硝烟,却更考验创作者的现实洞察力。任何细节的失真都会让观众瞬间出戏,因此我们必须在技术手段、生活逻辑和情感表达上做到极致真实。”

提到《绝密较量》的创作初衷,刘江说北京曾举办过一场新时代政法英模先进事迹报告会,几位英模的事迹感人肺腑,其中一位来自国安战线的英模是“侧面出镜”,为了保密不能显露真容,“那位侧影出镜的国安英模让我震撼。他们守护着平静生活,却连面容都不能公开。我们创作《绝密较量》一方面是普及国家安全知识,让大众深入了解国安工作的重要意义,另外一方面也是在向隐蔽战线的国安战士、无名英雄致敬。”

以《黎明之前》奠定谍战剧标杆,此次《绝密较量》将战场从历史拉回现实,在刘江看来,不变的是对信仰内核的坚守,无论是战争年代的潜伏者,还是当代国安干警,他们守护国家利益的信念始终如一。“这种无声的牺牲与奉献,是跨越时代的英雄底色。”

在“隐秘”与艺术间寻找平衡

为呈现隐蔽战线的暗流涌动,《绝密较量》采用高强度类型化叙事,故事节奏凌厉迅猛。剧集开篇即抛出投毒、跳楼、坠崖等多重谍战情节,平均每集破解一个间谍阴谋,呈现了色诱、暗杀、威逼利诱、策反、自杀式窃密、网络远程侵入等间谍活动的渗透和破坏手段。剧中的动作戏摒弃“飞天遁地”的好莱坞式夸张,聚焦真实格斗与追车场景:狭窄楼梯间的生死搏杀、公路飙车的连环碰撞,均以实拍结合快速剪辑营造令人紧张的窒息感。

《绝密较量》中有大量涉及现代谍战的细节,刘江透露,剧组是在国安部门指导下,对核电站安检流程、技术窃密手段等进行了严谨还原,剧中的远程拷贝、监控窃听等高技术间谍手段,均基于现实案例进行艺术加工,既体现现代情报战的科技升级,也传递“国家安全无小事”的警示意义。

刘江坦言,拍摄国安题材面临双重挑战,既要尊重隐蔽战线的特殊性,又要满足戏剧张力需求。好在国家安全部门全程指导,帮助剧组在保密框架内完成了艺术创作。剧中关键场景的实景拍摄,以及翼装飞行、水下潜泳等高难度动作戏的呈现,均得益于多方支持。“特技量是普通剧集的两倍以上,但所有设计都需扎根现实逻辑,避免为炫技而悬浮。”

人物塑造上,张鲁一饰演的杨光与高圆圆饰演的赵亚苧均有两层甚至三层身份设计,表面职业、隐藏身份与终极真相层层递进,剥洋葱式的人物身份疑云令剧情悬念充满神秘感。“演员必须精准把握每层身份的细微差别,让观众在后续反转中感受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震撼。”刘江特别提到高圆圆的突破性表现,“她将角色复杂的情感挣扎诠释得极具说服力,完全跳脱了以往形象。而《绝密较量》也是一部令人回味、值得剧迷二刷的作品。”

强情节+真实感重构当代谍战

刘江多年来深耕现实主义创作,作品风格细腻且饱富生活质感,《绝密较量》在创作上尝试将“强情节类型化”与“现实主义”深度融合。剧情以核电技术为核心,辐射间谍渗透、国安反制、人性博弈等剧情走向,既保留传统谍战的悬疑基因,又注入现代动作片的视觉冲击。第5集中,曹炳琨饰演的国安侦查员黎剑被逃逸车辆甩飞,镜头以360度旋转呈现汽车翻滚,堪称大场面设计。

同时,通过“生活流”叙事,《绝密较量》又打破了国安题材的神秘感。剧中田子薇加班讨要炸鸡奶茶、杨光被母亲催婚等情节,将国安干警还原为“会疲惫、有烦恼”的普通人。剧情还深入表现高科技时代的谍战特性,揭示身份证盗用等安全隐患,让国安斗争与日常生活紧密交织。

“在强情节的类型故事中展开生活化叙事其实并不容易,但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情节传递一个理念:国家安全不仅是宏大叙事,更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刘江说,现代谍战剧承载着双重使命,既要提供类型化的观剧爽感,也要完成主流价值的深度传播。刘江特别强调“反派不降智”的原则:“现实中,隐蔽战线的斗争远比戏剧残酷,只有尊重对手的强大,才能凸显胜利的珍贵。”

“剧中的‘强强对决’不仅是戏剧冲突,更隐喻着国际博弈的复杂性。国安战士的每一次胜利,都是对‘岁月静好’的无声捍卫。”刘江表示,片尾曲《岁月静好》中“是有人替我们负重远航”的歌词,正是对这种精神的凝练表达。

对于未来谍战剧的创作方向,刘江认为“科技与人性的双重纵深”是关键。“现代情报战已从物理对抗转向技术博弈,但最终决定胜负的仍是人的信念。这种科技理性与信仰感性的碰撞,将是类型剧进化的新空间。”

作为国产谍战剧从“历史怀旧”迈向“现实观照”的一次创作实践,《绝密较量》通过高密度叙事与人性温度的结合,实现了类型叙事的进化与创新,更通过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让国家安全意识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抵达大众。正如刘江所言:“影视创作的价值,在于让观众在享受故事的同时,看见那些‘隐秘而伟大’的身影。”

(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邱伟)


统筹:梁冰
编辑:张晓璐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