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猛了,看到机器人开始跑马拉松了!”
近日,全球首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北京落幕,郑州中原科技城投资的卓益得机器人有限公司“行者二号”人形机器人获得第三名,代表河南的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EAI战队用时4小时50分33秒,以第五名的成绩完成首秀。
4月22日下午,正观新闻记者走进位于龙子湖畔的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探访这家仅成立半年却硕果累累的科研创新平台。
续航能力超强,最久可跑6个小时
一进入实验室的大厅就看到,10余台不同形态的机器人正在各显身手:有的在展示区快速行走,有的可以给客人倒咖啡,有的能够实时复原参观者的动作表情……这些科技感十足的机器人,俨然已成为河南新质生产力的“代言人”。
据了解,此次实验室参赛的EAI战队机器人戴着渔夫帽、拳击手套,全场续航最强,展示了强大的耐力。“我们战队是全场唯一没有更换电池,能够坚持跑完全场的人形机器人。”EAI战队队长朱玉迪表示。
据介绍,EAI战队人形机器人身高1.7米,体重30公斤,搭载仿生肌腱绳驱驱动系统、自适应步态控制算法,其运动能耗比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充分展现了河南在具身智能领域的创新突破。
“之前测算过,我们的机器人一度电应该能跑6个小时,移动距离能达到30km,平均5km/小时的速度。”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执行主任李清都说。
而此次机器人戴着渔夫帽、拳击手套参赛的模样也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好奇,这是为了美观吗?
“机器人的头部安装了uwd模块,会因为太阳暴晒升温。给机器人戴帽子,并不只是为了美观,也为了起到控温的作用。”朱玉迪称,机器人摔倒时,经常是以前倾的姿态倒地,威胁机器人的安全。在比赛过程中,也有机器人奔跑途中倒地摔坏零件的情况发生。戴上软软的手套就是为了保护机器人,在机器人摔倒时减轻受到的冲击。
核心技术突破,具身智能赋能行业发展
EAI战队机器人超强续航的背后,离不开中豫具身智能实验室在具身智能领域的技术突破。
“这次运用了一条全新的技术路线,我们叫基于仿生肌腱驱动技术,采用独特的绳驱技术作为腿部驱动方式。它可以让我们机器人更加轻量化,更加安全,续航也会更久,特别是它的身体结构也更仿生。如果能把马拉松跑下来的话,至少就验证了我们这个机器人在商业化上有它的可行性。”李清都表示。
据介绍,实验室聚焦具身智能核心问题,重点构建了具身智能“大脑、小脑、本体、系统”的体系架构,攻克了仿生驱动控制、多模态大模型等关键技术。
“目前,我们重点做的工作就是让机器人获得越来越多的技能,通过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加上应用场景的需求,我们去做技能的数据采集、技能的训练、技能的迁移,让机器人获得具体每一个应用场景的技能,然后去赋能我们各个行业的发展。”李清都说。
比如,在商业物流领域,具身智能可以提升人机交互、分拣搬运、物流配送等作业能力;在智慧农业领域,可以推广具身智能在高价值农作物的种植、除草、灌溉、施肥、除虫、收割、采摘等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在家庭消费领域,加强具身智能的灵活操作、多模态人机交互,可以满足家庭服务、生命健康、陪伴护理等高品质生活需求……通过“具身智能+”场景赋能,能够大大加快典型产品在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
从实验室到走进生活,人形机器人还有多远?
从智能制造到商用服务,人形机器人制造正在加速行进。但大家更关心的是,人形机器人何时才能真正走进寻常百姓生活,满足大家的生活期待?
李清都认为:“有时候我们开玩笑说,一个人需要两台机器人,一台机器人替你去工作,另外一个机器人去照顾好你的生活。这听起来可能是天方夜谭,但是实际上通过这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其实已经离我们没有那么遥远了。我觉得,10年之内,人形机器人可能会实现规模化落地;20年之内,所有人都会享受到机器人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比如做家务、照顾老人之类。”
据悉,继北京亦庄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之后,全国首届具身智能机器人运动会也将于近日开启,其规模与展示内容堪称机器人领域的“大阅兵”。“过一段时间,我们的人形机器人还要参加运动会,现在正在进行跳绳等运动的训练。”李清都说。
马拉松比赛虽然有终点,但科技进步没有终点。在人形机器人新赛道上,郑州正与众多科研平台和创新企业一起携手奔跑,努力续写智启未来新篇章。
统筹:赵柳影
编辑:肖理心

本文(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河南)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