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乃民生之根本,而残疾人就业更是确保他们能够平等融入社会生活的关键基石。2021年,中共中央印发《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为残疾人就业指引了方向;国务院出台《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全面部署残疾人就业工作;河南省政府办公厅也迅速响应,发布《河南省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郑州市依据这些政策方案,积极制定并推行一系列促进残疾人就业的举措,为残疾人就业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与保障。不仅对安置残疾人就业的企业给予税收优惠,鼓励企业积极吸纳残疾人,还对开展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的机构提供资金补贴,助力提升残疾人就业能力。

目前,郑州市部分用人单位在落实残疾人就业政策时,存在敷衍了事的现象。例如,个别企业为逃避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通过租用残疾证制造“假就业”的假象。由于政策执行力度不足,监管机制不完善,残疾人难以真正享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无法实现稳定就业。

企业招聘意愿低迷。许多企业对残疾人的工作能力持有怀疑态度,担忧招聘残疾人会增加企业运营成本,影响企业形象与工作效率。甚至存在歧视行为,宁可选择缴纳残保金,也不愿为残疾人提供就业机会,严重阻碍了残疾人就业渠道的拓展。

职业教育资源短缺。目前,郑州市尚未设立专门面向心智障碍者的职业高中。针对心智障碍类残疾人的职业教育培训资源极度匮乏,导致这一群体的就业率始终处于极低水平。

针对此情况,在郑州市政协十五届三次会议上,政协委员岳亚非提交了“优化郑州市残疾人就业生态 加大残疾人就业帮扶力度”的提案。

他建议:

加速实施细则制定
应加快制定本市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带头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的实施细则。明确要求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必须按照规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体系,以强化责任落实;对于未达到安置比例的企事业单位,需缴纳残保金并向社会公示,接受公众监督;国有企业则应将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情况详细写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强化专项培训与岗位供给
市财政应专门安排资金用于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尤其是加大对心智障碍者的培训投入。通过提供丰富的实习实践机会,为心智障碍者搭建就业桥梁,链接更多就业资源。同时,设立公益性岗位,为就业困难的残疾人提供兜底保障,帮助他们实现稳定就业。
发挥带头示范效应
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应以身作则,在残疾人就业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挖掘和收集适合残疾人技能特点的低门槛、保障性强的爱心岗位,如在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后勤服务岗位,优先录用成年心智障碍者,为其他用人单位树立榜样,带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残疾人就业的良好氛围。
构建完善的教育与服务体系
市教育局、市残联、市人社局应加强协作联动,共同构建全面、完善的残疾人职业教育和就业服务体系。在郑州市积极筹备设立职业高中或职教班,专门接收心智障碍者接受系统的职业教育。

同时,精心构建残疾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将培养残疾人的独立生活能力和就业意识作为重点。大力提升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的专业能力,转变服务理念,以帮助中、轻度残疾人实现就业为目标,将他们“送出去”融入社会。

定期组织系列专场培训及招聘活动,搭建残疾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沟通桥梁,做好供需对接工作。在社区设立残疾人就业驿站,将就业岗位直接送到残疾人身边,让他们能够更便捷地获取就业信息。此外,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为残疾人就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

上述一系列建议的实施,对于解决当前残疾人就业困境、促进残疾人充分融入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够高度重视,积极协同合作,尽快推动各项措施落地生根,切实加大对残疾人就业的帮扶力度。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残疾人定能获得更多平等就业的机会,在工作岗位上展现自身价值,真正实现与健全人携手共进,共享社会发展成果,共同绘就和谐、包容的美好社会画卷。


编辑:刘婷婷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