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3日中午,“平安北京朝阳”发文:公共停车位因前车不规范停放影响同行人停车,李某某借着“酒劲”踢车门、抠车标、踹掉反光镜……升级成砸车毁财违法犯罪行为。目前李某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据报道,涉事李某某就是演员李明德——此前他多次发文、开直播表态,控诉剧组、演员等,火力十足、言辞犀利,引发持续热议。在这个过程里,李明德逐渐将自己塑造为一个“维权斗士”,演艺圈纠纷被认为是和“资本”的斗争,由此获得了一些网友的共情。

2月10日,据称是李明德前女友的博主发文控诉,李明德情绪极不稳定、虐待动物、劈腿、向其索要钱财等;2月11日,有网友爆料李明德打砸汽车、始而承认、终于赖账的经历,令人大为惊讶。有网友认为这可能是“资本的反击”“真假难辨”“支持维权、反对造谣”等。

如今随着警方通报的发布,砸车行为被证实,李明德的确涉嫌违法犯罪,并将接受法律的制裁。而非有网友口中的“被资本打败了”,这是被法律打败了才对。

事情至此,相关风波划下了一个暂时的句号。即便舆论场上未必会迅速平息,但从公共价值来说,事件其实走向了一个理性的局面——进入司法程序,通过充分质证的司法渠道,去为个人行为进行认定和评判。

此前的舆论风波,之所以让人眼花缭乱,就因为尚处于一种诉诸口号、煽动情绪的层面。充满感情色彩的网络发言,缺乏实际证据的人格指责,把各种纠纷拿到网络中审判,自然会造成一个彼此攻讦、难有定论的局面。

发展至此,其实也给公众提了一个醒:人们不必被各种耸人听闻的传言爆料轻易带了节奏,相比于动辄寥寥几笔的发文,人们还是应当相信机制化、规范化的程序。该走司法途径的就走司法途径,这才是合理的路径选择。

当然,此前也有一些信息指向李明德可能患有抑郁、躁狂等问题。这些信息未知真假,人们也毋庸以此对当事人进行污名、言语攻击。事件还是应当回到人文视野,当事人如果确有疾病,也应当给予相应的关怀。

无论如何,这起事件应当沉淀下来了:回到法治、常识的框架,细致梳理是非,让事件当事人为其言行承担恰如其分的后果。

(原题为《演员李明德酒后砸车被刑拘,自负其责别扯“资本说”》来源 红星新闻)


统筹:陈若松
编辑:任思凝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