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鼓惊蛰起,二鼓醒精神,三鼓万物兴!”3月5日,在春风拂面的三月,河南卫视带来了一场文化与音乐完美交融的视听盛宴——《节气唱游记·惊蛰》。该节目以“惊蛰”这一节气为切入点,融合佛山醒狮、咏春等文化元素,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充满春天气息的文化盛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节气文化的独特魅力。

节目一开场,“节气领唱人”黄龄、符龙飞与“节气唱游人”旅行新蜜蜂乐队,便收到了一封来自神秘人“F”的召集令——“惊蛰令”。这份召集令不仅为整场节目定下了基调,也带着观众的期待与猜想,开启了一场“南歌北传,北歌南下”的音乐之旅。

跟着潮響鼓社带来的开场鼓乐《二十四节令鼓》,观众仿佛被带入了一个充满中国传统韵味的世界。这一表演以中国传统二十四节令为创意,结合了南方广东狮鼓和传统书法艺术的特点,气势磅礴,让人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越过万里路回望,步履踏遍前十方。风雨雪洒,心志彪悍,也总有希望,远方是太阳,像那天鸟翱翔,觅方向。”符龙飞与咏春拳叶问宗支非遗传承人董崇华合作的歌曲《龙·起》,更是节目的一大亮点。据悉,该歌曲的曲调与《男儿当自强》一样都选自古曲《将军令》,并由著名粤语词作者刘卓辉重新填词,展现了飞龙再起的雄壮与力量。

在充满岭南风格的建筑中,歌曲《龙·起》的念白“惊蛰虫万物,让春风吹又生。闪电划破长空,忘了悲。你说别怕料峭春风,乍暖还寒细雨飞,野草复苏,青山如沐,一起听惊蛰雷”,更是将观众带入了惊蛰的世界。他的声音在咏春少年的对打展示中回荡,让人感受到春生万物的活力。

“做人做事要醒目,以狮之意立志立本。做音乐如醒狮,心怀热爱,所向披靡。”旅行新蜜蜂在跟随醒狮教练张哲亮及女子醒狮队队员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理解了醒狮的内涵,并将这一元素巧妙地融入歌曲《醒》的表演,带领观众感受“抬眼见万物,向阳而生”的意境。在春雷隆隆、万物复苏的惊蛰时刻,他们的音乐仿佛自然界的发令枪,让每一个观众的耳朵随音乐“苏醒”,传递春之美好。

“你听,遥遥空谷荡回音;我贺,泱泱华夏山河丽;你望,迢迢岁月人如意;我盼,朗朗晴空永安定。”歌曲《安》由符龙飞携手一众“小孩哥”“小孩姐”共同演绎,节目将醒狮、咏春、醒狮操等元素融入其中,深情讲述了明朝末年女将秦良玉的传奇故事。旋律正气凛然,歌词朗朗上口,既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英雄精神的颂扬。

而黄龄与神秘人“F”,也就是佛山文化传播视频博主“佛山电翰”的合作,更是为《节气唱游记·惊蛰》增添了一抹亮色。他们以剧情短片的形式,传达了“任何简单工作的重复执行都蕴含深意,即便是打螺丝也能闪耀光芒”的深刻寓意。节目里,香云纱的传承者张绍景,用传统手拉机织出了流传千年的东方美学;李淑贤则通过丝车上的每一缕丝线,让古老工艺焕发新生。书法家郭亚明,用一笔一划书写着对书法的热爱与坚持。更有粤剧传承人郑艳芬、雕塑家莫松年等无数普通人,用他们的“一招一式”描绘着生活的不凡。

惊蛰,这一生机勃勃的节气,象征着冬天的离去和春天的到来。黄龄的民乐版《惊蛰起》正是对这一时节丰富内涵和精神气节的完美诠释——惊蛰不仅是自然的复苏,更是每个人在蛰伏之后的闪耀时刻。黄龄与旅行新蜜蜂乐队带来的《入画江南》与《金风玉露》合唱,也宛如春风拂面,为听众带来无尽的愉悦和感动。

《节气唱游记·惊蛰》的播出,不仅让观众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深入了解了节气文化和岭南文化的魅力,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有网友边看节目边评论:“哇,还是河大卫上大分”“惊蛰日,万物待生,愿天下安定共朗月。”“草长莺飞,万物生发,安然向阳。”“快乐果然可以传染,感觉自己被注入活力,春天到了!”

正观新闻记者 秦华


统筹:梁冰
编辑:蔡胜文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