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

而是点燃一团火

一八高中

正以人文之火与制度之刃

为每个平凡少年照亮英雄之旅

当分数成为衡量教育的唯一标尺,当焦虑裹挟着每一个家庭,我们是否还能记起教育的初心?在郑州一八联合国际学校高中部,教育正以另一种姿态生长——这里没有流水线式的批量生产,没有唯分数论的冰冷竞争,有的是一群教育者俯下身来,倾听每一颗心灵的声音,点燃每一个可能的微光。

这是一所敢于打破常规的学校,它以“蒙以养正,学以成人”为根基,用个性化唤醒、制度性革新和人文性滋养,构建了一个既尊重教育现实又眺望未来的育人生态。

郑州一八联合国际学校高中部构建育人新生态

从“发现微光”到“定制星河”

个性化教育的破壁之光

当高同学得知自己的高考分数时,相较于老师们的激动,他更拥有“每临大事有静气”的坦然,大概是因为他已“尽吾志”。这个曾在洗手间“偷光”看书的男孩,如今已是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银牌得主,并以657分高考成绩位列全校第一。这所创办仅4年的民办高中,用鲜活的故事证明:教育的本质,是唤醒灵魂深处未被察觉的力量。这种唤醒并非始于分数,而是缘于对每一个“人”的凝视。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一八学校已经将这些理念转化为可落实的细微点滴:在物理张老师与他聊天的过程中,高同学发现当他向老师倾诉自己想参加物理竞赛的想法时,得到的完全不是质疑,而是坚定的鼓励与支持。校长刘明臣在得知后,也亲自与他交流,分享自己对物理学科的见解,还鼓励他大胆尝试物理竞赛,勇敢追求自己的热爱。高同学第一次触摸到“蒙以养正”的深意。在这种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高同学毅然决定投身物理竞赛的领域。

自此,高同学踏上了物竞之路。这时已经是高一的下学期了,众所周知,物理竞赛参与者从初二、初三都已经开始准备了,因而很多人质疑“已经输在起跑线”。然而得到了认可、支持与鼓励的他,完全不畏惧。他带着对物理最纯真的热爱,不惧怕时间的紧张,即便手握碎石,也要将其垒成通向理想国的台阶。

现在回望竞赛之路,就如登山一般,有起有伏,有上有下。攀登的过程,远比站在山顶的那一刻更有意义。竞赛的奖牌不是终点,高同学说,这只是他追梦路上的一步,“未来我希望能更多地投身于基础物理的研究之中,让国内的基础物理研究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这种关注“人”的教育智慧,让竞赛生与普通高考生都能在各自赛道上实现“低进高出”——2024届首届毕业生中,理科整体一本率超四成的成绩,2025届作为第二届毕业生,再创新高,物理方向特控线上线率近五成,历史方向也接近四成半的优异成绩,打破了民办学校的生源限制魔咒。

学子勇攀高峰

当国学智慧遇上现代课堂

现代教育的革新之光

高三的到来,高同学又面临新的挑战。回归高考学习后,长时间专注于竞赛学习,导致他在一些学科上出现了空白与短板,巨大的心理压力也随之而来。几次考试中分数起伏的压力也如山峦般连绵压来。他开始焦虑、失眠,甚至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了迷茫。某个课间,当他被堆积的习题压得喘不过气奔出教室时,恰遇楼道巡视的刘明臣校长。刘明臣校长并未多言,引他至办公室坐下,只递过一杯温水。刘明臣校长静静翻开一本《论语》,指着其中一句:“‘君子不忧不惧’,‘忧’和‘惧’是一对孪生兄弟,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放下得失胜负,不要惑于外物,要做到‘念念而不念于念’。”用古人的智慧为他排解心中的困惑。在学校和老师的帮助下,高同学逐渐调整好心态,以顽强的毅力投入到高考复习中。——原来“学以成人”的真谛,正是学校以人文关怀织就的网,稳稳承托住每个灵魂在风雨中的震颤。这里没有冰冷的淘汰,只有温暖的守望和悉心的雕琢。

不止高同学,在一八学校的课堂里,《道德经》与物理定律、《论语》与函数公式时常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刘明臣校长要求教师每周考核《论语》背诵,随时接受“灵魂拷问”,这种看似“复古”的制度,实则是革新的底层逻辑——当数学教师用“温故而知新”讲解错题复盘,当化学教师以“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引导学生拆解复杂方程式,人文素养便成为激活理性思维的催化剂。这种“双轨育人”机制,在师资建设上体现为80%硕士以上学历与每月“经典研读会”的硬性结合。一位年轻教师在日记中写道:“这种浸润式学习,让教师在讲解牛顿定律时,会自然联想到‘格物致知’;在疏导学生压力时,能信手拈来‘君子不忧不惧’;当孩子们在学习中受挫时,老师用《道德经》‘柔弱胜刚强’重塑其韧性;当学生考前焦虑时,老师以王阳明‘事上需磨练’鼓励其化压力为动力。”

在科学求真、人文求善、哲学求通的融合中,终将抵达“遗忘知识后,留下思维光芒”的教育本质。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刘明臣校长的回答是:培养“快乐的人”,这种快乐不是短暂的低级快乐,是让每个孩子都能被看见后所具备的深层愉悦。

郑州一八联合国际学校高中部的人文教育探索,为焦虑的现代教育提供了一种可能:它证明分数与素养并非对立,它展现传统与现代可以共生,它宣告民办教育也可以制度创新。

校园环境优美

从灌输知识到内驱唤醒

教育本真的回归之光

“真正的教育是发现、唤醒、启迪,而非灌输。”刘明臣校长常说,教育的终极指向不是分数,而是人格的完整。

当高同学在高考后引用《中庸》中的“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来总结成长时,当教师团队中有人因常年研读经典而考上山东大学哲学博士时,我们看到的是一种教育生态的良性循环——人文滋养智慧,制度保障个性,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养正”与“成人”的路上找到属于自己的生命坐标。而教育也在这条路上逐渐回归了它的本真:不是雕刻一模一样的塑像,而是让每颗种子按照自己的成长密码,长成参天大树。

站在郑州教育版图上,一八联合国际学校高中部像一株破岩而出的新苗,用4年时间证明:真正的教育革新,不在硬件的堆砌,而在对“人”的发现与守护。当多数学校还在标准化与个性化之间摇摆时,这里已用“蒙以养正”的古老智慧与“一生一策”的现代制度,织就了一张托举每个灵魂的教育之网。

正如高同学在毕业典礼上所说:“学校没有给我标准答案,却给了我成为答案的勇气。”这种让教育回归本质的探索,也许正是当下教育界最珍贵的新光。



统筹:娄变亮
编辑:薛梅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