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延津县石婆固镇南秦庄的村民秦锐昌来说,若没有像石子一样突然投出的变故,生活将同往昔一样平静地像一潭湖水。

已过不惑之年的庄稼户开始在土地上改变生路,从播种寻常的农作物到种大棚。

思路是好的,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怎么填补缺口的几万块成了难题。在南秦庄,和秦锐昌有着同样困惑的农民不在少数。农民没有钱,乡村经济又该从何振兴。村支书秦天周心中演练多年的现代农村规划也在等待合适的时机。

2018年,延津农商银行给了南秦庄金融支撑,只需完成信用评定,农民就能拿到真金白银。有了活钱,大棚盖了起来,村民创了收,南秦庄的现代乡村规划也有了快速进展。

对于靠庄稼地吃饭的农民来说,他们在参加延津农商银行的信用户评定之前,无论如何都不敢想象,原来一个农民的信用也是值钱的。

西瓜| ? 撰文
西瓜| ? 版式
01

“不怕干活累死,就怕被人笑死”

 ▼

刚入秋的延津,早晚凉意明显,但晌午的阳光依旧照的人睁不开眼。

从乡村中穿过,水泥路两旁聚集的村落,背靠着大片的玉米、花生地。望不尽的玉米地中,间隔出现一块已被收割完的空地,在等待下一季作物的播种。

进入延津县石婆固镇南秦庄,少见有人的身影,偶有老人拿着耙齿翻晒院前空地上的玉米和花生。

47岁的南秦庄村民秦锐昌在今年建好了一个规模不小的猪舍,最多能同时饲养200头猪。他准备把家门口棚里养的十几头猪弄过去,之后再慢慢扩大养殖规模。

秦锐昌家养殖的猪

在五六年前,盖一个有模有样的猪舍还是秦锐昌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养育两个孩子的秦锐昌曾和祖祖辈辈一样,守护着这片原种不出什么好庄稼的沙土地谋生活。

前些年,几乎是同一时期,秦锐昌的父亲和岳父患上癌症,为给两位老人治病,秦锐昌背上了不少外债,这让原本就是低保户的家庭生活陷入更大的贫苦。

但生活发起的挑战也在推动着秦锐昌的谋变。按照秦锐昌自己的话说“不怕干活累死,就怕别人笑死”,庄稼人最不怕的是吃苦,怕的是没地方使上一把子力气,一直破落下去让人嘲笑。

秦锐昌向我们介绍种植的青椒

当时村里有农户放弃种大田,改而盖起大棚,收益明显高出以往,日子过得是风生水起。秦锐昌慢慢也动了盖大棚的心思。

国家对于农民盖大棚有基础设施的补贴,秦锐昌在村支书的帮助下向当地农业局申请到盖大棚的薄膜、木头架。

盖大棚的材料是有了,但在成本投入上,仍有两三万的资金缺口。对于平常家庭,拿出两三万块钱并不算太难的事情。对于背负债务的秦锐昌来说,这两三万足够让他再白了几根头发。

2017年年底,挂牌开业的延津农商银行给了秦锐昌希望。不同于以往信用社需要农户联保才能贷款,只要成为延津农商银行评定的信用户,就能获得无抵押、无担保、低利率的优惠贷款。

秦锐昌怎么也没想到,原来一个农民的信用是值钱的。

有了这两万,秦锐昌的大棚就此盖了起来。靠着同村人的经验和技术指导,秦锐昌的两个大棚,春天种甜瓜,秋天种西红柿、辣椒,有时也会种些彩虹西瓜、黄瓜,收成颇丰。

秦锐昌大棚里的青椒

大棚里长出的东西第一年就给秦锐昌带来了8、9万的净收入,第二年有十来万,每年的收入都不相同。

短短几年内,秦锐昌不仅还清了外债,还住上了二层小楼。他还买了辆工具车,用来拉运瓜果蔬菜到市场。

对于秦锐昌来说,盖房买车是一个农民生活好转的外在表现,难被看到的内心感受都化成汗水奋力洒在田间。

和棚外田间地头偶尔吹过的凉风相比,大棚内部显得过于闷热,秦锐昌来不及考虑自己的感受,靠土地吃饭的人总是想着要先把地上的东西照顾好。

棚里的青椒现已长成,只需再耐心等上几天即可采摘上市。

02

从落后到第一

南秦庄的实力逆袭

 ▼

靠着种大棚脱贫致富的人在南秦庄并不是个例。有着20多年乡村工作经验,2017年上任南秦庄村主任兼支部书记的秦天周见证了这个村庄点点滴滴的变化。

南秦庄村曾是延津有名的贫困村,200多户农家中,约70户都是贫困户。

如何给农民创造机会,让农民致富始终是南秦庄的难题。

2013年,在西安工作的秦太国想返乡创业。村支书秦天周听说这个消息后,积极引导这位大学生回村创业发展。

秦太国打算承包土地种大棚,村里就去给他协商土地问题。最初是在三亩地的大棚上搞瓜果种植,因为头年收益不错,秦太国紧接着在第二年、第三年持续扩大规模,越来越多的同村人也想加入种大棚的队伍中。

农民想创业是好的,但资金从何来?这成了难倒农民的现实问题。

以往农民想借钱,通常有两种方式。一是民间借贷,向亲戚朋友约定好利息以及返还日期。但民间借贷少不了人情礼节的打点,且易出现本息纠纷问题,重自尊的庄稼人,没什么特殊情况一般是不愿借钱的。

另一种农村信用社贷款,通常是三户联保或找是公务员的亲友帮忙担保借贷。这两种借贷方式都过于麻烦。

将南秦庄作为全县信用评定第一个试点村的延津农商银行,开始着手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延津农商行用半年的时间对南秦庄每一户都完成了信用评定,根据用户信用等级的不同,可以提供几万到几十万元不等的信用额度。

一经评定,三年有效,南秦庄的村民想盖大棚或是搞养殖都有了金融支撑。

秦太国的大棚种植也在吸引着更多的人加入,尤其是2015年之后,原本在大棚里的工人受到支持也开始盖大棚。

之后由秦太国带头成立了以种植特色甜瓜、西瓜、蔬菜为主的国泰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其中的“绿宝”甜瓜畅销新乡、郑州、安阳等周边市场。

南秦庄产的沙地西瓜,在每年5月1上市,6月底下市。单批发价格就比周围乡镇西瓜贵出一块钱。在瓜果交易市场上,南秦庄的瓜没卖完,其它的瓜也只能暂搁一边。

靠着大棚种植,秦太国先后带动42户村民,大棚由最初的3亩地扩充到364亩,亩产净收益在2万元以上,每年农民能增收700多万元。

农民有了钱,村风村貌也在改变。村支书秦天周也在同步进行着他的现代新农村规划。

在村支书的规划里,现代新农村有的东西,南秦庄也要有。承担经济支柱的大棚种植区、划分出村的养殖区、未来要搞观光采摘的旅游区、停车场等等。

村里长期以来废弃的河沟也被利用起来,秦天周亲自带人上沟里挖走垃圾,经过改造,种上了莲藕,养上鱼和泥鳅。夏天荷花满塘,冬天每家每户都分到了莲藕。

从2018年至今,南秦庄总长5000米的沟渠已经改造完成3000米。

短短几年时间,南秦庄从县里重点帮扶的贫困村到现在的“三变五合”试点村,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而它带来的惊艳更是令人赞叹,在2019年,南秦庄被评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村。

03

“农民的信用是值钱的”

 ▼

实际上,一路为南秦庄蜕变提供金融支持的延津农商银行,最初工作推进的并不太顺利。

以往的农村信用社工作人员,和农民距离比较远,常常是等着农民上门借贷,业务自然少之又少。

2017年年底,延津农商银行挂牌成立,原延津县农信联社也开始了它在当地的改革。

不同于以往需要联保担保才能批下贷款,延津农商银行开展的是信用评定模式。

南秦庄的村民在一开始对上门进行信用评定的工作人员是极度排斥的。他们不敢相信,农户可以凭借自己的信用获得无抵押、无担保、低利率的信贷支持,农民的信用也能换来活钱。

加上电视上的反诈骗提醒和身边时有发生的诈骗案,农民对这些所谓金融人员更是提防。多心的村民在工作人员从村里回银行时,悄悄跟在后面,看他们是否真的回到银行营业大厅,以此判断他们是否是农商行的工作人员。

延津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摸清了农户的顾虑后,开始换个思路,找村支书、村干部合作。

常常是一个村干部带着一个农商行工作人员,在农户晚饭过后上门进行信用评定。有了村干部的协助,农户对农商行不安全的顾虑打消了一大半。

为了进一步拉近与农户间的距离,获取村民更多的信任,延津农商行持续开展了送电影、送农业科技、送金融知识下乡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并在活动中分阶段、有重点地宣传防范非法集资、反假币、反电信诈骗、反非法保健品、保健药、征信常识等内容,让金融知识相对贫乏的农村留守妇女、老人和儿童等群体免受金融诈骗。

同时,延津农商银行根据县域主要农作物生产季节周期和特色农业的科技需求,聘请熟悉县域实情的本地技术专家开展科技讲座,为老百姓普及农作物栽培和管理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并现场答疑解惑,提高农业产业项目的收益,降低农业发展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

经过一段时间的交流和相处,南秦庄的农户慢慢对延津农商银行产生了信任,最先尝试贷款的人真正拿到钱后,农民也从心底接受了这个观念,即“农民的信用是能换钱的”。

在农村,农民非常看重自己的信用问题,这是对人品的认可。经过延津农商银行评定的农户信用等级越高,说明这家人在各方面条件不错,为人可靠。即使是不借贷,这样的高评定出来后,农户觉得脸面有光,说起媳妇来都是个优势。  

在信用评定过程中,延津农商银行仅对不孝顺父母、欠债不还、有过犯罪记录的三类人不予评定信用户,广大农户凭借自己的文明信用获得无抵押、无担保、利率低的信贷支持,诚实守信转化为可用的“活钱”,文明风尚转化为实在的“好处”。

“信用”成为广大群众最珍视的财富,“守信光荣,失信可耻,守信受益,失信吃亏”的诚信观念逐渐深入人心。因此,南秦庄的农户从最初的排斥到后来争相报名评定信用户。

短短半年时间内,延津农商银行就完成了对南秦庄220个农户的评定,南秦庄也成了延津县信用评定的第一村。

现在延津农商银行已对南秦庄的授信达1000多万元,全村的总体的经济收入较之前也增加了1000多万元。

完成信用评定后,南秦庄的党支部和延津农商银行共同开展的“党建+金融”模式,还在为农户开启更多的服务。

延津农商银行在南秦庄村村委建设的“党建+金融”普惠金融驿站,已经成为集党员教育、组织共建、金融服务、生活服务,物流电商、健康休闲于一体的新型乡村振兴综合服务中心。

党支部的重要会议及远程学习都在此进行,屋内摆放有延津农商银行的便民金融服务机器,村民无需出村就能办理小额取款业务。除此之外还有视力测试墙、血压测量仪、屋子一角还存放着代收的快递......

在疫情期间,延津农商银行的工作人员常常是白天在卡点和村支部共同抗疫,晚上通过微信群的方式解答用户信贷问题,加班加点整理用户的贷款资料。

自延津农商银行挂牌成立以来,工作人员将每日走访到的村民个人故事更新在美篇中。1300篇的内容记录了延津农商银行对乡村振兴的全力支持。

延津农商银行记录的不仅仅是一个小乡村的面貌与改变,而是广大农村最真实的样子。南秦庄就是延津甚至全河南乡村的缩影。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