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谢鹏飞 通讯员 白煊 孙雪莹


落叶微脱寒风渡,寻味街边糖葫芦,竹签子上串团圆,社区工会酿秋甜。霜降已过,一地金黄为街巷铺开了冬的信笺,该以怎样的温度回应这渐深的节气呢?答案就藏在颐苑社区那口冒着热气的糖锅里!

转眼深秋,上街区中心路街道颐苑社区工会驿站再上新,诚意推出了手工限定版冰糖葫芦,意为终年奔波在外的户外工作者们在工作日里加点甜,也讨个“添福增禄”的好彩头。

这糖葫芦看似简单,真做起来可并不容易:完美的糖葫芦除了要挑选新鲜的果实外,裹糖的技术才是关键。如何熬糖、蘸浆,确保糖衣厚薄适中口感最佳,看技艺,更显心意。社区“巧手们”进行了不断尝试,起初做得不是太厚就是太软,太厚黏腻咬不动,太软又粘牙总拉丝,多次试验不得要领,最终还是经一位老手艺人“指点迷津”,反复试错后终于做出了薄脆透亮又不易化的“福禄串”,红彤彤的海棠果、圆滚滚的毛栗子、脆生生的小甜筒也亮眼加入,让传统糖葫芦又被造出了新花样!

午后,偌大的稻草架上被插满了“琥珀冰皮”的诱人葫芦串儿,刚扛上街头,就吸引了大批路人的驻足围观。

派件中的快递小哥惊喜接过粘满白芝麻的山楂串,直接咬上一大口:“冷天里的糖葫芦最有味儿!果子酸甜,糖衣嘎嘣脆,中!”

正值班的工人师傅腼腆地挑了一根“什锦奇趣串儿”,说自家闺女最爱这一口。

还有远远望见,主动要求来一串儿的环卫阿姨表示要必须沾沾喜气。

没有宏大的场面,只有街角偶遇时,一句“辛苦啦,尝尝甜!”冰糖的甜与山楂的酸在舌尖和空气里蔓延,是每个人记忆里冬日独有的童年滋味,也是大人再次做回孩子的入场券。

从鸟语花香的务虚会品白茶,到炎炎烈日的座谈会冰淇淋;从层林尽染的培训会糖葫芦,再到滴水成冰的表彰会红围巾,颐苑社区工会始终通过标准化、名片化的驿站建设,让新就业形态的劳动者感受到“有靠山”的坚实力量。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