矗立在桂林市中心的桂林银行总部大楼,曾承载着这家区域性银行冲击A股的雄心。然而如今,这座资产规模近6000亿的金融机构,正被多重危机裹挟——前董事长吴东严重违纪违法落马,业绩数据持续亮红灯,长达十余年的IPO征程更是陷入前所未有的停滞,曾经的上市承诺逐渐沦为泡影。
掌舵者落马:15年从业路终陷贪腐泥潭
2025年7月,桂林市纪委监委一则通报,为桂林银行前董事长吴东的职业生涯画上耻辱句号。这位在该行任职近15年、担任董事长超5年的掌舵者,因严重违纪违法被“双开”,涉嫌犯罪问题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而此时,距离他在2025年4月“闪电”辞任董事长,仅过去三个月。
回溯吴东的贪腐轨迹,其违纪违法行为贯穿任职后期关键阶段。2019年至2025年间,他多次收受下属与私营企业主所送礼金,以及高档白酒、名贵药材等礼品,将权力异化为寻租工具。更甚者,他长期接受私营企业主在公司内部食堂安排的“一桌餐”宴请,规避监督;还长期借用私营企业车辆供个人及家人使用,相关费用全由企业主承担,彻底模糊了公与私的界限。
最令人震惊的是,吴东竟直接安排下属通过虚列开支的方式套取公款,专门用于购买茅台酒,既供单位违规招待,也满足个人饮用需求。这种直接侵占公款的行为,暴露了其对纪律规矩的漠视,也折射出桂林银行此前内部管理的严重漏洞。
事实上,吴东的“落马”早有征兆。2025年桂林银行新春贺词中,往年必定出现的董事长签名消失,仅以“桂林银行”落款;同年1月他以人大代表身份公开谈及“服务乡村振兴”后,便再无公开活动记录;4月年报披露其辞任后,桂林市人大常委会迅速罢免其自治区人大代表职务,一系列异常变动背后,早已暗藏危机。
从监管系统出身到商业银行掌舵者,吴东的 career 曾堪称“顺风顺水”。他早年任职于人民银行广西区分行、广西银监局等部门,2007年在农业银行挂职后转入商业银行领域,2010年加入桂林银行前身桂林市商业银行,2019年一年内从副行长升任行长、董事长,达到职业生涯巅峰。然而,这位拥有中国人民大学学历的管理者,最终却因贪腐葬送了15年从业生涯,也给桂林银行的发展蒙上阴影。
营收下滑与资产质量双警
就在治理危机爆发的同时,桂林银行的经营业绩也呈现出明显的下滑趋势,核心指标接连亮起红灯,与此前冲刺IPO的目标渐行渐远。
营收增长乏力成为首要难题。2024年,该行全年营收增速仅为4.88%,相较于2021年20.52%的高速增长,短短三年间增速大幅缩水超七成;进入2025年,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大,一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滑11.30%,开局不利的表现让市场对其盈利能力产生质疑。
资产质量的持续恶化更令投资者担忧。该行不良贷款率从2022年的1.59%逐步攀升至2025年一季度的1.79%,看似小幅增长的背后,是贷款迁徙率的“暴增”——关注类贷款迁徙率从2022年的41.72%飙升至2024年的51.94%,意味着更多正常贷款面临转为不良的风险;更严峻的是,可疑类贷款迁徙率从25.59%暴涨至64.84%,近乎翻倍的增幅,反映出该行资产风险处置的压力剧增。
资本充足率的持续下滑,则削弱了桂林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自2022年以来,该行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三项指标连续下降,截至2025年一季度,分别降至11.31%、10.29%、8.60%,均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资本实力的弱化,不仅限制了其业务扩张空间,也对IPO进程构成直接阻碍——资本充足度是监管层审核银行上市的核心指标之一。
盈利指标未达标更是直接触碰IPO“红线”。根据监管要求,商业银行申请上市需满足资产利润率不低于0.6%、资本利润率不低于11%的标准,而桂林银行2024年这两项指标分别仅为0.41%和6.26%,均未达到监管底线。这一关键短板,让其IPO申请失去了最基础的合规前提。
IPO困局
桂林银行的上市梦,始于2015年。彼时该行正式启动上市征程,最初计划登陆新三板,2016年却突然暂停新三板挂牌,转而提出“条件成熟时直接冲击主板上市”的目标,然而这一转向,开启了长达十年的“上市拉锯战”。
2019年,刚升任副董事长兼行长的吴东曾公开承诺,将带领桂林银行在3-5年内完成主板IPO申报,并表示会适时向广西证监局申报上市辅导。但承诺到期后,该行的IPO进程却进展缓慢,直到2023年8月,才与中信证券签署辅导协议,正式进入IPO辅导期,距离吴东的承诺已过去近4年。
即便进入辅导期,桂林银行仍未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根据中信证券发布的辅导工作进展报告,该行存在两大核心问题:一是部分自有房产土地因历史原因未完善权属手续,二是存在未决法律诉讼。令人遗憾的是,这两大问题自2023年首期辅导报告中被提出后,截至2025年仍未完全解决,成为阻碍IPO推进的“顽疾”。
更不利的是,桂林银行正面临A股银行IPO的“寒冬”。自2022年兰州银行上市后,A股银行IPO便进入“空窗期”,至今尚无一家银行成功登陆A股,监管层对银行上市的审核标准日趋严格。目前,A股排队等待上市的银行已缩减至6家,而包括桂林银行在内,共有14家银行年内披露辅导进展,部分银行的IPO长跑已近15年,行业整体面临“上市难”的困境。
对于桂林银行而言,当前的处境更为艰难。前董事长落马引发的治理危机,需要时间重塑内部管理体系;业绩下滑与资产质量恶化,需投入大量资源进行风险处置与业务调整;而历史遗留问题与盈利不达标,更是直接卡在IPO审核的关键环节。多重压力叠加下,这家曾立志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标杆银行”的区域性银行,其十年上市梦正站在破碎的边缘。
从2015年启动上市计划,到2025年深陷多重危机,桂林银行的IPO之路充满波折。如今,前掌舵者的贪腐案尚未尘埃落定,经营业绩的颓势仍未扭转,历史遗留的问题依旧悬而未决。在A股银行IPO“空窗期”的大背景下,桂林银行的上市梦,恐怕还要在漫长的等待中继续煎熬。

九州商业观察
九州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