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思源
“黎医生,我们一起比个心吧!”
“小鱼,一起拍个手势舞的视频!”
“麻烦签一句’祝小园越来越美’。”
“谢谢老师,今天很开心,下次见。”
“好的,下一位......”
520来临之际,郑州TK360商场正进行着“奔赴一场热恋”的主题活动,五位coser(角色扮演者)坐成一排,与前来赴约的“女友们”甜蜜互动着,她们都是乙女游戏《恋与深空》的玩家,此刻正有序排队,等待着与自己心仪的“男主角”近距离接触。
《恋与深空》主题活动现场
近年来,乙女游戏以引人入胜的恋爱剧情、新颖的互动玩法和精美的声画,受到众多女性的喜爱。根据CNNIC2024年报告,国内头部乙女游戏的月活跃用户(MAU)合计约2500万至3000万,TOP3至5的产品合计年流水可达80亿至100亿元,占女性向游戏市场总规模的50%以上。谷子(游戏周边)、cos、委托、线下应援活动...各种乙游衍生物如火如荼,更印证乙游已经成为了现象级的产品。
乙女游戏为何如此受女玩家欢迎?游戏中的虚拟角色如何成为玩家的情感寄托?其是否已成为玩家现实中情感的“代餐”?
角色魅力与理想型投射
小邓(化名)是一名刚毕业不久的大学生,初入社会的她是个恋爱小白,但在游戏里,她却是个“情场高手”。第一次接触的乙女游戏是《恋与制作人》。高二那年,小邓无意间在QQ空间刷到游戏中的一句台词:“只要你在风里我就能感知到”。父母经常出差,缺少家人陪伴的她时常感到孤独,这句台词却触动到了她内心深处的柔软,因此下载了《恋与制作人》,从此便成了乙女游戏的“死忠粉”。今年23岁的小邓已经在国内5款头部乙女游戏中驾轻就熟,当被问及最喜欢的角色时,她笑了笑:“当然是《恋与制作人》的李泽言。我从小就喜欢他这种类型的男生,沉稳而理性、霸道又体贴。虽然我玩过这么多款乙游,但每次看到李泽言,都给我一种我们已婚了的归属感。”
同样恋爱经历为零的的小郭(化名)也在乙游中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型男友:“我最喜欢的是《恋与深空》中的沈星回。我平时是个三分钟热度的人,总喜欢新鲜事物。在游戏剧情中,‘我’与沈星回初相遇时,他总是来无影去无踪,具有一种神秘感,就像一本未拆封的书,让人想要去读懂他身上的故事。”抛开人物性格魅力,小郭也被沈星回的外形深深吸引:“他的长相很有少年感,前额的碎发下有一双萌萌的大眼睛,看起来让人怜惜。他有时候会穿着针织毛衣乖乖地等待我上线,就像孤独地守候着自己的玫瑰的小王子。”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光与夜之恋》《恋与制作人》《恋与深空》《未定事件簿》《时空中的绘旅人》等国内爆款乙女游戏,涵盖了各种经典类型性格的男性角色,设定丰富多样,人格标签鲜明。风格各异的外貌条件和各具特色的故事线,玩家可以挑选自己最心仪的男友,甚至可以同时培养多位男主的剧情,拥有多个“电子男友”。
心灵慰藉与情感共鸣
在与“电子男友”培养感情的过程中,总会有一些令人心动和感动的剧情。回忆起与“男友”的恋爱细节,小邓记忆犹新:“特别神奇,我在现实中遇到的事情,游戏里的他好像能感知到一样。有时候我在现实生活里遇到特别不开心的事,整个人很负能量,一到游戏里刚好他就发来短信或打来电话。本来正因为一些糟心事跟自己过不去,一受到他的安慰,我就会觉得释怀很多。感觉我们好像真的有心灵感应一样。”
而小郭在与沈星回“交往”时,也有过类似的感受:“我说想让星星就在我身边呆着,也想让他可以拥有自由,但星星对我说‘如果没有想见的人在身边,无论去哪里,都不是自由’,他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拿下了我的心!”身为打工人的小郭,工作中的积攒的不顺心在游戏中能找到宣泄口:“恰巧我生日那天是工作日,晚上还加了很久的班,回到家里身心俱疲,觉得生活枯燥又无趣。一打开游戏他就祝我生日快乐,还对我说‘也许在宇宙的黑暗深处,有一颗星是为你而来的’,短短的几句话治愈了我一天的疲惫,也让我重拾了好好生活的希望。”
对于单身且内向的小凡(化名)来说,在面临研究生学业压力、生活压力而无人倾诉时,也是游戏里的男主让她重新拾起了信心、找回了自我。“有段时间我跟家里人吵了架,觉得没人能理解我独自求学的艰辛,挫败不已。正好看到我心仪的男主给我留言:‘我从来没有对你失望过,以前不会,以后也不会,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这段话鼓励了我,让我懂得了,很多时候不用苛求自己人生的每一步都走得特别顺利和完美,只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好。”
游戏人物是虚拟的,他们不在身边,却胜似在身边。只因文字、画面和声音都具有力量,赋予了“电子男友”爱的能力,将正向的情感能量传递给玩家,让玩家学会爱与被爱,以弥补现实生活中某些缺失的陪伴,这是一种无法触摸得到的温暖。
虚拟关系与现实情感认知
对于长期单身的玩家来说,生活中感情的风霜往往使她们习惯于逃避亲密关系,从而躲进“虚拟关系”的避风港。“乙女游戏的角色都太完美了,导致我对恋爱有更高的标准。我想要水到渠成的、双方三观合适、性格合适的正常恋爱,可对于现在这种快餐恋爱的时代来说,慢慢累积好感这种方式很少有人愿意去做了。至少在我的世界里,‘纸片人’永远不会说谎,永远不会背叛我,他会一直坚定地选择我,我也可以无条件信任他。”小邓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小郭在乙游中找到了自己的理想型,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其实现实生活中我遇到过一些可发展的对象,我本来很喜欢人家,一旦人家开始对我示好,我就又开始逃避这段感情了,准确来说我是‘回避型依恋人格’,因为缺乏安全感、害怕被伤害,所以我不轻易踏入恋爱。而游戏中的恋爱能够降低我这些试错的成本。”
以小凡来看,一款好的乙女游戏如同自己的恋爱导师:“乙游的价值观让我知道一个优秀的男生至少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在恋爱期间怎样才是尊重我、对我好,什么样的男生才是值得去交往的。尤其是让我明白什么性格的男生适合我,以及怎样去经营一段健康的两性关系。”对于忠实玩家来说,乙游为她们提供了低风险和高情绪价值的虚拟恋爱,或多或少影响甚至重塑着她们的恋爱观,让她们对现实恋爱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不相斥的爱情幻想与婚恋需求
已婚的马女士(化名)将近中年,笔者在活动现场偶遇到她。她的两个单身的妹妹把她拉入了乙游圈,她还经常跟着妹妹们参加线下活动、购买游戏周边。乙女游戏通常以女性思维来塑造男性角色和设定剧情走向,为玩家打造出一个爱情乌托邦。马女士认为女人是感性的动物,容易对爱情产生美好的幻想与期待,而在这个乌托邦里,没有矛盾,没有争吵,“伴侣”自然是无可挑剔的。“秦彻这个角色就满足了我在现实中对另一半的所有幻想,既有男人味又有担当,简直是不可多得的‘完美伴侣’!”然而理想太丰满,现实总是太骨感。长时间沉浸于游戏,当思绪回归于现实中,马女士对老公偶有不满,自然形成了心理上的落差。
但是马女士并不“极端”,她不会刻意用这种“完美”去规训自己的丈夫:“我还是分得比较清楚游戏和现实的。婚姻是柴米油盐酱醋茶,总会有摩擦,这是正常现象。玩游戏并不是为了完全取代现实中的婚姻,反而是弥补了现实情感上的某些缺失。无论如何,取悦自己、让自己快乐才是排在第一位的。”马女士的妹妹也表示,马女士的老公并不是一无是处,反而很支持她玩乙游,还会给她买秦彻的抱枕和各种谷子(游戏周边),对她宠爱有加。
秦彻的“谷子”
小郭也认为自己能够平衡好乙女游戏和现实中的情感需求:“我玩游戏就像追剧、看小说一样,是一种娱乐方式,是满足自我的一种途径,而不是现实中的感情替代品。该找现实中的男友还是会找的,只不过是现在还没遇到。”小凡则表示,乙女游戏除了是自己的快乐源泉之外,还是自己现实中找男友的向导:“其实我在游戏中挑选男主的过程中就已经投射了自己的喜好和对另一半的一些要求,会慢慢了解到自己喜欢的男生具备什么样的特征,现实中找对象的时候也会往这些特征上靠拢。”
腾讯新闻的文章提到,2023 年中国青少年社交习惯调查报告显示,近 62.7% 的Z世代受访者承认自己在某种程度上对 “纸片人” 或虚拟角色产生过情感依赖,其中 48.3% 的人认为 “现实恋爱太麻烦、虚拟恋爱更轻松”。虚拟关系能带来即时满足感,但它无法真正替代真实的情感联结,真实的人际关系能带来成长和满足,是虚拟关系无法比拟的。因此对于游戏提供的价值和现实中的婚恋需求我们应该理性看待。
对乙游发展的展望
《恋与深空》在2024年2.0版本上线后,在iOS总榜上名列第3,超过抖音,时长达到了9小时;2025年,杨迪在春晚直播连线时提到“有没有可能实现一户一秦彻”,意外引爆网络,将秦彻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让更多人了解到这一虚拟角色。乙女游戏频频“出圈”,是因为它们洞察了女性的情感需求,让女性在虚拟与现实的交错中满足了对爱情的美好幻想。一些玩家对男主狂热追捧,为其推广、应援,2025年甚至有玩家包下了“祁煜号”生日主题高铁专列,为祁煜应援庆生。由此可见,迎合女性心理的游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女性消费市场。
在对游戏进行充值、氪金的同时,玩家化身为消费者,拥有对产品评价和反馈的权利,也对乙游提出了更高要求。“希望主控(玩家在游戏中的角色)的设定能够更贴合大多数玩家,不要太过于聚焦到某一特定群体。比如说某些设定是喜欢香菜,但其实有相当一部分玩家很抗拒香菜。我觉得其他乙游可以向《恋与制作人》学习,给出更多的选项,让玩家选择自己的喜好,比如是否喜欢吃薯片、是否喜欢做饭等等,从而根据玩家的选项推进相应的剧情,这样游戏的体验感会更好。”小凡对乙游未来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统筹:石闯
编辑:岳炎霖

正观特稿
正观新闻特稿中心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