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宁
凌晨三点的自习室,荧光笔在“上岸”二字上洇出第三圈蓝痕;与此同时,杭州一间亮着暖灯的工作室里,静荷正将研磨好的艾草粉搓成圆珠,药材的清香混着直播设备的嗡鸣漫出窗缝。这两个相隔千里的场景,勾勒出当代年轻人的职业选择图谱——当1222万高校毕业生正挤向考公考编的独木桥时,有人已踩着时代浪潮的节拍,在传统与创新的缝隙里踏出了新路。
传承:戴在手腕上的中医药文化
当城市褪去喧嚣回归宁静,晚上十点静荷(化名)开始忙碌,准备着今晚的直播,刚开播老粉们就准时进入直播间。后来静荷也说道,正是她们的支持与陪伴,让我一直坚持做下去,才能以这种独特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文化的魅力所在。
静荷告诉我们,订单工期已经排到了两个月之后。
半夜2点钟,磨粉机仍正在嗡嗡作响,新鲜的中药材被打磨成细腻的粉末,药材的甘苦与辛香散入鼻中。再将打磨好的药材手工搓泥、做珠、阴干,就可以开始打磨而后串珠了。
静荷正在配药材
中药手串是一种将传统中医药文化与时尚搭配相结合的独特工艺品。静荷现在是一名中药手串的手作人,她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了解到中药手串的。
当时的她刚刚大学毕业,就得到了在浙江省三甲医院杭州市中医药工作的机会,但这样一份人人羡慕的“好工作”,于她而言并不喜欢。她不想过一眼望到头的生活。离开医院的想法在静荷的心中慢慢坚定…后来在一次坐诊时,她注意到患者手腕上的中药手串,便有了灵感。
中药手串成品
静荷目前主要以线上开店和直播的形式售卖手作产品。从2025年初开始,至今已经卖出了3000+条中药手串,定价200-2000不等。“其实在创业初期,差点就放弃了。”她向记者说到:“刚开始的时候,流量特别差,我整个人都是手忙脚乱的状态,因为我自己不太会和客户交流,退货率特别高,我当时觉得自己不太适合做生意,特别焦虑。”
从药材选取、手工制作、款式设计再到账号运营,静荷认真做好每一步,但没有人知道,优秀成绩的背后,不是一蹴而就,是一次次的自我怀疑而后全力以赴。
“您会一直做下去吗?”当静荷听到这个问题时,回答的语气中多了几分坚定。“当然会!其实在做中药手串的这五个月以来,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客户认真的评价和反馈。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相信中医药的作用,也算是用自己的方式,为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出份绵薄之力。”
从中医医生转行成为自媒体手作人,静荷现在的收入是坐诊医生时的数倍。她每天坚持开播四个小时,为网络上的陌生人无偿看体质,提供养生建议。现在的她与中医医生时期的她相比,没有改变的是她依然用自己的中医药专业知识,为更多的人解决问题,也在用自己的方式传播中医药文化。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司长何亚琼就说到:“现在很多年轻人想创业,而中药这样一个产业,既能为自己,又能服务于他人,投身中药产业也是一个可以终生奋斗的事业,将老祖宗留下的经典名方焕发新的生机。”
热爱:让毛孩子过上难忘的生日
在一家餐厅包厢里,大家正在开心地唱着生日歌,过生日的嘉宾有点特别,是小菡的“孩子”卷卷。面前放着的是和它造型一模一样的“小狗蛋糕”,这是“妈妈”亲手为他制作的两岁生日礼物。
小狗卷卷正在过生日
卷卷的主人小菡(化名)现在是一名宠物蛋糕烘焙师,在南京市区有着自己的宠物烘焙工作室,5月8日,小菡搬进了新装修的工作室,温馨而可爱的装修设计让工作室有着家的温暖,这里便是小菡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工作地点。
“没想到会火。”小菡笑着说道。她回忆起当时蛋糕教程短视频爆火的心情,“当时突然出圈,加不完的微信回不完的消息哈哈哈,手忙脚乱。但是特别开心,自己做的蛋糕被这么多人喜欢,特别有成就感。有的人三月就来订十月的蛋糕,说怕到时候订不到。”
工作室图片
近几年宠物经济的持续火爆催生出各式各样的宠物创业新赛道,2024年宠物消费市场规模突破3000亿大关,优质宠物食品、宠物医疗需求量增加,科学养宠理念已然成为主流趋势。《2025年宠物行业消费趋势洞察》报告数据显示,62.4%的宠物主表示养宠物是为了寻求“陪伴”。
在宠物主看来,宠物更像是他们的孩子。“在我家买宠物蛋糕的家长很多,因为宠物的寿命和人类相比是很短的,所以大家都想给自己的毛孩子过上快乐的生日。小狗小猫过生日的时候还会买一些过生日的配饰、横幅、甚至定制生日服。”小菡为了让自己的宠物蛋糕更有竞争力,下了不少功夫,在兼顾营养的同时,将蛋糕制作成与小狗小猫形象相同的样子。
早上八点多吃完早餐,小菡就赶去工作室开启一天的工作了。“准备好新鲜食材、制作蛋糕的材料,就开始做今天的蛋糕订单了”。小菡说:“其实我每天的工作很单调,就是重复做不同品种款式的蛋糕,有时候遇到想拍的小狗品种或款式,就会拍视频剪辑后发在视频平台上。”
小菡为客人做的小狗蛋糕
当小菡回想到自己还是在读生物技术类专业的大学生时,迷茫、焦虑、无措也是她当时的心情。因为大学时被调剂到了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她对自己的未来十分彷徨。毕业后干了很多工作,直到后来朋友夸她的手工做的很不错,开始试着在短视频平台发发,小菡开始将自己的天赋呈现出来。
小狗的到来,让她开始尝试为他们制作零食和蛋糕,没想到做着做着就做成了。“我爸妈那一辈都不相信有这个行业,算是成功闯进小众赛道了。”小菡开心地说到。
“把热爱变成职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在小菡身上得到了具象化。
拥抱:AI发展中我看到了新机遇
23年毕业的王鹏在上海毕业后便留在了上海。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学生,他没有像大多数同学一样,回到家乡,考公考编,而是毅然决然地选择留在了上海。
但现实是残酷的…
文科出生的他,在如今AI发展迅速、科技人才需求剧增的大环境之下,有点无所适从,他觉得前途迷茫。“我朋友他学的专业是控制科学与工程,刚毕业就被公司抢走了,工资是我能找到工作的三倍。”王鹏叹了口气,“当时的我想不通文科生的出路在哪里?但我不甘心回到家乡,还想再试试。”
两年后的王鹏,是上海某互联网大厂的一名AI训练师,他的日常工作通俗来讲就是对人工智能系统进行训练和优化,收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各种算法和模型让机器不断学习和进步。
“现在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地越来越成熟,而我们的工作就是让AI越来越‘像人’,更有温度。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份工作的确是对文科更友好,对你的语言敏感度、文化判断力是有要求的。”
麦肯锡全球研究院发布了一份《工作的新未来》的报道,随着ChatGPT、DeepSeek等大模型的普及,未来生成式AI将会取代部分工作岗位。“我觉得拥抱AI是我们当下最好的选择。”
人工智能对工作岗位的影响
晚上下班回到出租屋,王鹏休息了一会儿便放下手机开始今天的学习了。“我最近在准备考人工智能培训师证书,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是有帮助的。”其实王鹏从面试这个岗位开始就一直在学习了,还自学了编程和算法,如今对AI训练师的工作有了更多看法和见解。
王鹏说到:“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时代的洪流中只有看清方向,才能不被时代淘汰。从大的层面来看,AI的发展确实能替代一些重复性强的工作,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人类所拥有的创造力、共情和同理心是AI永远无法替代的。”
当问到王鹏未来是否会回到家乡时,他犹豫了。“看到同学在家人身边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时候也会羡慕。我还年轻,还想在大城市闯闯,不想留下遗憾。”
上岸之外,另有星河
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范巍发现,当代青年群体的从业观念发生变化,部分青年就业选择从生存导向转为发展导向,多元化、个性化、兴趣化成为年轻人择业新选项。并指出要构建新职业培育体系,提升青年就业能力,同时优化行业发展生态,拓宽职业成长空间。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杨伟国在接受采访时也指出,在考公考编热的大环境下,新兴领域反而成了蓝海。静荷们的故事证明,把专业根基扎进时代需求的土壤,就能长出新的枝芽。
《人民日报》曾评论:“职业选择没有标准答案,稳定的本质是能力的可持续,而非岗位的一成不变。”当静荷的药香手串戴在00后手腕上,当小菡的宠物蛋糕出现在更多小动物的生日派对上,当王鹏训练的AI说出“别担心”,这些看似“并非明智”的选择,其实都在书写同一个答案——在时代的浪涛里,找到自己的航向,每一种坚守与创新,都是值得肯定的“上岸”。
统筹:石闯
编辑:岳炎霖

正观特稿
正观新闻特稿中心官方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