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郑州理工职业学院的校园里,总有这样一道温暖的身影:望见她,便如沐暖阳般心生暖意。她的步履常是匆匆,却每一步都透着踏实坚毅;目光里藏着柔和,更藏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坚定。她始终以行动默默践行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教育初心。她,就是王俊华——2011年从河南师范大学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怀揣着对高职教育的满腔热忱,一头扎进这片育人沃土,从此以热爱为笔、以坚守为墨,在教坛上书写着属于自己的教育故事。
立德铸魂:重师德树标杆 育品格聚合力
王俊华始终将“欲干事先立德”奉为圭臬,以高尚品德为立身之本、育人之基,在一言一行中为师生树起师德标杆。她深知“师者,德为先”,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首位,不仅严格恪守教师职业准则,更将品德修养融入教育教学的每一处细节——课堂上,她借数学知识传递“严谨求真”的治学态度;生活中,她以“真诚友善”的处事风格感染身边人;工作中,她用“公正无私”的担当守护教育初心。
对待学生,她以德育德,既教知识更育品格,用耐心化解学生的迷茫,用尊重呵护学生的自尊,让“立德”成为学生成长路上的隐形课程;对待同事,她以德聚力,不争名利、乐于分享,用包容与真诚凝聚团队力量,让风清气正的师德风尚在部门内蔚然成风。14年教坛岁月,她用“立德”的坚守,诠释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深刻内涵,让师德的光芒照亮每一段育人征程。
教学创新:融思政探新法 领团队提质量
作为基础教学部高等数学教师,王俊华始终把“让学生听懂、用好数学”作为核心目标。她深入了解学生基础,创新教法将课程思政融入高等数学课堂——用“极限的无穷思想”引导学生探索未知,借“单调曲线的高峰低谷”解读人生成长哲理,以“积分的逆向思维”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抽象的数学知识成为学生专业学习的“垫脚石”。
她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理念,更将教学实践转化为理论成果,发表论文《核心素养导向的公共基础课融入专业课的模块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为跨学科教学提供参考。同时,她牵头带领教师团队攻坚教学赛事,不仅斩获学校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还助力两位教师拿下河南省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用团队力量推动教学质量提质增效。
育人暖心:助学生圆梦想 帮同事促成长
对待学生,王俊华是亦师亦友的“心灵导师”。无论是学业上的公式困惑,还是生活中的难题,她总能主动伸出援手;在高等数学辅导中,助力学生在升本考试中取得高等数学143分的优异成绩,为学生的升学梦插上翅膀。
作为基础教学部负责人,她更像部门教师的“长姐”,致力于打造风清气正的工作氛围。她常与教师谈心,倾听工作压力与家庭烦恼,从子女教育建议到职业生涯规划,事事放在心上;为攻克教师微课视频制作难题,她带头探究、练技术,手把手带领团队摸索方法,直到看到大家做出满意作品才安心。在她的带动下,部门教师成长迅速,有一位教师获评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
担当奉献:舍小家顾大局 扛责任践使命
“学校的事,就是要紧的事”,这是王俊华常挂在嘴边的话。曾经为保障学校工作,她强忍对孩子的不舍,主动给年幼的孩子断乳,坚守校园服务一线;2023年公共艺术评估前,她连续多日加班到深夜,反复打磨迎评报告,最终助力学校获评“一类院校”,当听到专家的肯定时,她笑着说“所有付出都值得”。
加班加点对她而言早已是常态,但她从未抱怨,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扛起肩上的责任,用行动诠释着“舍小家为大家”的教育担当。
科研深耕:研课题强理论 搭平台带团队
作为高校教师,王俊华从未停下科研探索的脚步。她先后主持河南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河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项目等10项各级课题,发表学术论文10篇(含3篇核心期刊),用扎实的学术研究为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作为部门负责人,她还积极搭建科研平台,组织科研讲座,鼓励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在她的引领下,基础教学部教师的科研成绩逐年攀升,在软科学、人文社科资助项目、职业教育教改项目等领域收获丰硕成果。
14年教坛耕耘,王俊华用创新点亮课堂,用关爱温暖师生,用担当扛起责任,用科研赋能教育。她就像一颗“螺丝钉”,牢牢扎根在高职教育的土壤里,用平凡的坚守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