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
专访
为河南打造“交通强省”贡献力量
——访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李海涛
“我来自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同时也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河南人,老家就在周口西华。”在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上,深圳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李海涛深情地说。
“从2020年起,我们企业便开始积极参与河南经济发展,先后在郑州二七区、新郑市和周口等地,投资运营现代物流园区和为河南钢铁集团周口基地配套的专用港口项目,累计投资额达31亿元。”据李海涛介绍,企业以交通物流为主业,公司在境外注册,在香港上市。公司负责运营深圳中欧班列,承担3个国家级物流枢纽的建设运营任务。
李海涛告诉记者,本届河南投洽会,他代表企业参加“港通四海 共创未来”临港经济高质量发展活动。“作为深圳唯一的交通物流产业集团,河南的战略定位与我们企业的主责主业高度契合,我们对公司在河南的发展充满信心。”
他表示,下一步,企业将全力运营好在豫项目,积极推进沈丘港二期项目规划建设,并积极寻找更多投资布局机会,为河南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打造“交通强省”贡献更多力量。
本报记者 成燕 安欣欣
快速推进年产5000台机器人生产线在郑落地
——访众擎机器人创始人兼CEO赵同阳
“我在深圳创业18个年头,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也已深耕10年。作为土生土长的河南人,我期待最优秀的公司诞生在河南,这也是我打算尽快把众擎人形机器人全球生产制造中心放在河南的原因。”9月26日,在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上,众擎机器人创始人兼CEO赵同阳透露了在河南的投资计划。
据介绍,众擎机器人主要研发和人类同等身高、能跑能跳、能做家务、在护理领域能把老人从床上抱起来的机器人,是中国最早几家涉足机器人领域的创业公司,所有核心零部件全线自研、整机表现力全国前三。
谈及人形机器人行业,赵同阳介绍,该行业需要足够的人才密度和深度,河南有足够好的人才基础和高校资源,“我认为可以把众擎机器人从全球吸引进来的顶级人才和当地高校联动,进一步提升河南省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科技属性,而不仅仅是生产制造”。
“争取用3至5年的时间,在豫打造众擎机器人全球生产制造中心,为家乡建设尽一份绵薄之力。”赵同阳表示,众擎机器人计划10月在郑州成立子公司,快速推进年产5000台机器人的生产线落地;同步规划人形机器人全球生产制造中心的建设。同时,该企业还将与河南投资集团紧密结合,共同发起产业生态投资基金,推动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伙伴在河南的集聚落地。
本报记者 成燕 安欣欣
让更多科研成果在河南开花结果
——访蓝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月静
“在河南,我们在项目在推进过程中感受到了全方位保姆式的优质服务,优良的营商环境让我们印象深刻、备受感动。”9月26日,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上,蓝晓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月静分享了自己在河南投资兴业的经历。
蓝晓科技是一家专注吸附分离材料、技术及系统装置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经过20余年的发展,企业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全球领先的吸附分离材料供应商。在“头孢生产纯化”“金属镓提取”“盐湖提锂”等高科技领域不断锐意进取,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达到25.54亿元,净利润额7.87亿元。
“河南一以贯之地重视民营企业、竭诚服务于民营企业发展的坚定立场和务实作风,也让我们倍感温暖、倍受鼓舞。”高月静表示,蓝晓科技于2017年便在鹤壁市布局了700亩土地,投资设立蓝赛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未来也会继续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投资河南、深耕河南,将蓝晓技术融入河南产业升级,将自身发展根植于河南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在新能源材料、吸附分离行业等领域打造国际一流标杆项目,聚焦新材料关键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本地转化,让更多的科研成果在河南“开花结果”,为河南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本报记者 孙雪苹
郑州是中欧企业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沃土
——访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璟玥
“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是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更凭借中欧班列(郑州)这一核心优势,成为连接中国内陆与欧洲市场的‘桥头堡’。”9月27日,在中国(河南)—欧洲经贸合作交流活动上,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璟玥表达了郑州在连接中国内陆与欧洲市场所发挥的“桥头堡”作用。
据了解,中国欧洲经济技术合作协会作为中国唯一面向欧洲直接从事商务促进活动的非营利性组织,多年来一直积极推动国内地方政府及企业开展对欧经贸合作。
陈璟玥介绍,中欧班列(郑州)现在已实现“去回满载”的常态化运营态势,为两地企业搭建了高效、稳定的物流通道。“郑州是中欧经贸合作从‘沿海’向‘内陆’延伸的典范城市。可以说,郑州不仅是河南对外开放的‘窗口’,更是中欧企业共享机遇、共谋发展的‘沃土’。”陈璟玥说。
“当前,中欧经贸合作正站在新的起点,拥有绿色转型、数字革命、消费升级带来的全新机遇。未来,我们也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平台作用,为推动郑州与欧洲经贸交流合作贡献力量。”陈璟玥表示。
本报记者 安欣欣
河南东盟合作有良好基础广阔空间
——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
“河南和东盟产业互补性强,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和广阔的合作空间。”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余永定说,近年来,河南对东盟投资迅速增长,投资领域主要集中在农业合作、矿产资源开发、制造业产能布局、物流与供应链、消费品与零售等,仅蜜雪冰城在东南亚市场就有超过4000家门店。
他认为,物流可以成为双方加深合作的方向之一。陆上通道可依托中老铁路(郑州—万象)国际货运班列实现常态化运行,同时可开通至越南、泰国等的冷链专列,促进农产品双向流动;空中通道方面,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已开通至泰国曼谷、柬埔寨金边、马来西亚吉隆坡、新加坡等多条客货运航线。特别是马来西亚瑞亚航空入驻、“郑州—吉隆坡双枢纽”建设,将极大提升航空物流效率。余永定认为,双方的合作还可以从经贸向文化、旅游、教育、科技等多领域延伸拓展。
余永定建议,政府要为企业拓展东盟市场提供更多政策支持,为企业创造直接对接机会。同时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开发针对出海企业的跨境金融产品。
本报记者 侯爱敏
河南优越的营商环境让我对未来充满信心
——访泰国梭坤敬食品(大众)有限公司、泰国泰中文化经济协会副会长马志联
“我父母来自中国,我虽然出生在泰国,但我始终为我身上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而深深自豪。这份血脉相连的亲情,让我对泰中两国的友好与发展有着天然的关切和责任。”在中泰建交50周年暨泰国正大进入河南40周年活动中,泰国梭坤敬食品(大众)有限公司、泰国泰中文化经济协会副会长马志联说,这次在郑州参加这一意义非凡的活动他内心充满自豪与激动。
马志联说,泰中文化经济协会成立于1993年,协会始终致力于促进泰中两国在文化、教育、经贸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我在1984年创立了梭坤敬食品(大众)有限公司,经过41年的不懈努力,公司已逐步发展成为泰国知名的肉食品加工企业,并成为行业内龙头企业之一。2023年,公司在河南漯河投资建设了我们在中国的第一家工厂。目前,工厂已经建成并顺利完成试产。”马志联说,在整个投资和建设过程中,他深切感受到了河南优越的营商环境和各级政府高效务实的支持,这让他对未来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更期待能为河南的经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泰中之间的经贸合作。
本报记者 张倩
在固废管理与循环经济领域开辟合作新路径
——访马来西亚固体废料管理机构主席许来贤
“河南在产业升级与绿色发展中展现出的活力令人瞩目。本届投洽会以共商开放合作,共赢发展未来为主题,恰与中马两国深化务实合作的愿景高度契合,更让环保领域的协同发展成为双方合作的新焦点。”在中国(河南)—马来西亚经贸合作交流活动上,马来西亚固体废料管理机构主席许来贤表示,马来西亚正全力推进固体废物管理的绿色转型。
许来贤表示,河南在环保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经验,而马来西亚拥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清晰的政策导向,双方合作恰逢其时、前景广阔。他诚挚邀请河南企业携带先进技术与资金,通过技术合作、联合竞标等方式参与马来西亚垃圾发电、餐厨垃圾处理、棕榈油废水处理等项目建设。
“本次合作交流活动为双方搭建了宝贵的对接平台,期待各位嘉宾深入了解马来西亚的合作机遇,也欢迎大家到马来西亚实地考察。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必将在固废管理与循环经济领域开辟合作新路径,实现互利共赢,为两国绿色发展注入新动能。”许来贤说。
本报记者 张倩
香港可助豫企对接全球资源和市场
——访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内地总代表钟永喜
“河南有‘中原粮仓’‘世界餐桌’的美誉,很多食品企业享誉国际。今年由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办的香港美食博览活动期间,香港百年的多元跨国集团——怡和集团找到我,想和河南的白象食品建立联系,他们旗下有惠康超市、7-Eleven等大型连锁超市。”香港贸易发展局中国内地总代表钟永喜说,香港通道连接全球资本、科技与市场,可以助力河南高水平对外开放,河南的双汇集团、思念食品等知名企业都是通过香港平台走向全球。
钟永喜表示,香港拥有资本、创新、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香港金融体系成熟,能为河南企业提供全方位、高质量的金融服务;香港正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并推出系列鼓励政策,吸引更多的创科企业落地香港。两地可在人工智能、新兴产业等领域协同推进,实现豫港科技成果双向转化;香港拥有5所世界排名前100的大学,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端人才密度居全球前列;香港正积极强化跨境供应链管理中心建设,河南企业可借助香港的供应链服务和平台,用好全球资源、开拓全球市场。
本报记者 侯爱敏
借助河南区位优势将产品输向全国和全世界
——访永道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立钊
“河南投洽会是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这次来参加投洽会,既看到了河南这些年的发展变迁,也见到了许多外国友人,这为我们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渠道。”9月26日,在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现场,永道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立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对河南投洽会、河南产业发展的认可,并介绍了企业在豫的投资规划。
在钟立钊看来,河南近年来在新兴领域、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产业集群等方面有很大发展,这与其企业主营的农业科技、节能环保、现代教育三大生态产业链的发展高度契合。
事实上,永道集团与河南早有合作基础。“此前,我们与河南在节能环保装备贸易和农业科技发展方面有交流与合作。后续将在现代农业管理、现代教育方面加大投资。”钟立钊介绍,永道集团拟在郑州航空港区投资40亿元建设环保装备制造项目。
据悉,该环保装备制造项目定位于空气净化、固废处置、噪音防治、节能降耗、环境监测、环保材料、环保仪器仪表等全产业链环保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目标市场为国内国外环保装备制造下游企业。
钟立钊介绍,永道集团将在郑州航空港区建设河南总部和园区,包括净水装备、危废装备制造以及节能环保领域的全产业链的制造基地。项目落成后,永道集团将在河南进行节能环保全产业链的装备制造,不仅将向河南本地企业提供产品服务,还可以借助河南的区位优势将产品输向全国和全世界。
本报记者 成燕 安欣欣
将在河南投资服装机械智能装备项目
——访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福德
“我们与河南商丘签订了占地200多亩、总投资超10亿元的服装机械智能装备项目,预计两年后正式投产。”9月26日,第十五届中国河南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活动现场,杰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阮福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河南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和广袤的服装市场,企业会以此为契机推动中西部地区服装鞋帽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
“项目将打造成集服装自动化设备及配套设施的组装、加工、生产一体化的生产中心,主要生产自动裁剪机、自动铺布机、自动模板机等服装生产设备。”阮福德介绍,项目投产后将带动就业500余人,年纳税500万元以上。
据介绍,杰克科技始创于1995年,聚焦智能服装装备产业30年,业务覆盖全球170多个国家的服装、鞋帽、箱包、家居、皮革、汽车、航空等多个领域的客户,旗下拥有服装制造设备品牌。2024年企业销售收入达60.94亿元,同比增长15.11%,税收额3.95亿元,净利润8.12亿元,同比增长50.86%。
本报记者 孙雪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