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山河锦绣,盛世华章。当中秋的皎洁月色邂逅国庆的璀璨荣光,我们迎来了双节同庆的美好时刻。为礼赞祖国华诞、传承中秋文化,“喜迎中秋·礼赞国庆”全国优秀艺术家线上精品展如约启幕。

此次展览汇聚了全国各地优秀艺术家的精心之作,艺术家们以笔墨为语、以色彩为情,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对团圆佳节的祈愿、对时代发展的赞颂,凝注于每一幅作品之中,既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传递了新时代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线上展厅打破了时空界限,让艺术之美跨越山海、触达人心。谨以此展向所有参展艺术家致敬,并诚邀海内外观众云端相聚,共赏艺术佳作,共品家国情怀,在光影与色彩的交织中,一同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共享中秋团圆之乐。

周佳林    杏子堂主  字杏子山人、号杏子山翁。出生于湖南湘潭白石铺杏子隖。自幼深受白石文化影响,喜爱书画艺术,书法启蒙白石后人。国家开放大学书法学院专习书法,师从连辑、刘洪彪等书法导师。现为中央国家机关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书法艺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书画人才研究会书画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香港国际艺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香港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榜书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文化进万家工作委员会会员;北京门头沟书法家协会会员;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北京中宣盛世国际书画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画院院聘书画家;国礼艺术家。中央电视台《艺术传承》栏目特聘客座教授;中央电视台《华夏之声》栏目特邀艺术家;济南广播电视台《翰墨丹青》栏目特约导师;香港书画商城、中国书画网商城、藏艺网、孔子美术馆签约艺术家;中国文化进万家书画传播大使、文化建设先进个人;全国“双创翰墨”优秀书法艺术家等荣誉。

作品曾参与“中华之光”首届爱心书画家助残助学作品展;中国“福州”世界遗产主题文化博览会美术作品展; 2019中英书画艺术交流展;香港国际艺术家书画大赛作品展;“画者文脉--全国书画名家展”;“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艺术回顾展”;2019禅意诗书画展荣获“艺术改变生活.文化功德人物”荣誉称号;2021 “艺巡中华—纪念齐白石诞辰157周年新媒体联合书画展”及2021“笔歌新时代”全国书画名家展;2022北京地铁“艺术中国”主题巡展;2023艺术之巅看中国. 大美中华“纽约时代广场. 海外展播”。在第七届“中华杯”全国书画大赛及第七届“兰亭艺术家”书画艺术家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作品被多国驻华大使馆及海内外藏家收藏。创作历程相继被人民网、环球网、人民论坛网、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等主流媒体报道。出版发行《周佳林书法作品选集》。部分优秀作品邀请入编中国文联主管的《神州》及《中国文化进万家报》、《作家报》、《中国国际新闻》、《中国书画艺术年鉴》、《世界家苑》、《中国艺术大家》、《人民艺术》、《大美中国》、《中国书画名家作品集》、《中华联墨宝鉴》、《国礼艺术》、《时代印记. 中国艺术家年鉴》等权威刊物出版发行。

笔承湖湘金石韵  墨染时代雅俗风

——观著名书法家周佳林作品有感

周佳林先生的书法艺术,首先令人感受到的是其深厚的文化基因与扎实的传统根基。作为齐白石故里——湖南湘潭白石铺杏子隖走出的书法家,他自幼受"白石文化"熏陶,启蒙于白石后人,这种地域文化的滋养为其艺术创作注入了独特的金石气韵与乡土情怀。观其作品,无论是遒劲的笔力还是开张的结体,都能窥见其对传统碑帖的深刻领悟。尤为难得的是,他并未止步于对先贤的简单模仿,而是在国家开放大学书法学院系统研习期间,通过连辑、刘洪彪等名师的指点,将湖湘文化的雄强气质与当代审美意识相融合,形成了既具古意又见新风的笔墨语言。其作品中那些宛若刀刻的线条、虚实相生的章法,正是对"白石精神"最生动的当代诠释。

细观周佳林先生的书法作品,可见其在各体书法上的全面修养与独特造诣。其楷书取法颜真卿的雄浑、欧阳询的险峻,又融入个人理解,形成严整中见灵动的独特面貌。行草作品则体现出对二王书风的深刻领悟,笔势连绵中见节奏变化,墨色浓淡中显气韵生动。榜书作品结体大开大合,笔力雄健,将书法艺术的视觉张力发挥到极致。在形与意的关系处理上,他既注重字形结构的精准,更追求意境表达的深远,使作品在形式美感之外,更具有打动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在传统与创新的平衡上,周佳林先生展现出独到的艺术智慧。他深谙"笔墨当随时代"的真谛,在保持书法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大胆融入现代审美意识。其作品在章法布局上突破传统范式,通过字组关系的重新编排,创造出具有现代构成感的视觉效果;而在笔法运用上,依然严格遵循中锋用笔的古训,使作品既新颖别致,又不失书法本体语言。这种创新不是简单的形式求变,而是建立在对书法艺术本质深刻理解基础上的自然生发。

周佳林先生的艺术贡献不仅体现在个人创作成就上,更见于其对书法艺术传播与发展的推动。其作品被海内外重要机构收藏,出版多部具有学术价值的专著,成为研究当代书法发展的重要文献。尤为可贵的是,他始终保持着谦逊的治学态度和开放的艺术胸怀,通过教学相长、提携后进,为书法艺术的传承注入新的活力。先生的书法艺术之所以能够引起广泛共鸣,在于他成功找到了传统与现代的最佳结合点。其作品既保持了书法的文化根性,又展现出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为当代书坛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范例。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王旭

2025年9月26日 书于北京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