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人说,这个世界的药分中药、西药。中药一直在找祖传秘方,西药一直在做更新换代。相信祖传秘方的,那么祖传秘方就是人类的巅峰时刻,无法被超越了。另一个朋友不同意,其实东西方都在反复求教于祖传秘方,区别是,别人总是试图把祖传的与新世界的需要结合,而我们总是妄想新的世界能够符合祖传。

或曰:世之药分中西。中药恒求祖传秘方,西药屡作更新换代。信秘方者,则以祖传为人类之巅,不可越也。一友非之:实则东西方皆反复求教于古方,异者在彼力图融古方于新世之需,而吾辈妄冀新世合于祖传。

02

有个读者分享他的经验说,我的心情从期待、到着急从这本书中获取答案,却因看不懂而下决心再读,抄书时感受到了安静,内心的踏实,睡眠有所好转,睡前不再胡思乱想。到现在读完有些许感动。我想我获得了我想得到的东西。我想要的是“培养内心的力量,对抗人性中的恶。”,我感受到了到了生命之源泉一直在流动,而我之前距离它们太遥远,所以以前总是感觉生活哪里不得劲,容易被烦恼牵着走,尽管我之前衣食无忧。现在我的物质生活依然和以前一样,我的内心却慢慢稳下来了,安定下来了。日子突然变得明媚开朗了。大脑即使偶尔胡思乱想,想一会后内心又会变得安定。感觉挺幸福的。

一读者分享其经验云:吾心由期待至焦切,欲自书中得解,然因不解而决意复读,抄书时感宁静、心安,眠稍佳,寝前不复妄念。及读毕,微觉感动。想已得所求。所求者,“养内心之力,抗人性之恶。”乃觉生命之源恒流,而昔时远之,故常觉生活欠妥,易为烦恼所牵,虽衣食无虞。今物质生活如旧,内心渐稳而安。日子豁然明朗。纵偶生妄念,思片刻后心复归定。颇感幸福。

03

在寻常的日子里要注意自己看见过什么。一个诗人朋友说,他有一次在小区里看见一个邻居装修,装修工人中有一个中年女人,女人扛起一袋水泥的样子突然把他打动了;他说,这个细节有这个世界的真相,只是大多数人对真相视而不见。另一个朋友说,他知道一对年轻夫妇在情感婚姻的边缘挣扎,他们有一个可爱的儿子,有一天他看到爸爸带着儿子走到街角,儿子有些不愿意,爸爸无奈又强拉着儿子走路,他也被打动了。需要多少年后,儿子才可能明白,自己在成长道路上的缺憾,自己的父母曾在人性的深渊里挣扎,有过平常的又不无惊心动魄的生活,这个细节里也有这个世界的真相。

于平常之日,当留意所见。一诗人友云:尝见邻人装修,工匠中有一中年妇,妇负水泥袋之状忽动其心;曰,此细节含世之真相,然众多视而不见。另一友曰:知一对年轻夫妇于情感婚姻边陲挣扎,有稚子可爱,一日见父携子行至街角,子稍不愿,父无奈强牵而行,亦动其心。待多年后,子或方悟己成长之路有缺,其父母曾于人性深渊挣扎,有过平常而惊心之生活,此细节亦含世之真相。

04

有不少年轻朋友说他们都体会到“生无可恋”这个成语,但其实他们只体会到这个话的负面意义,生无可恋还有令人欢喜赞叹的正面意义。那些在人生路上修行精进到一定境界的大德们,都在驻世的最后阶段体会过生无可恋的意境。就是说,他们对世界没有了牵挂、羁绊,他们只是面对身边人物的愿望或需要救济时,施以援手而已。芸芸众生或知道或无知地请求他们,他们才可能再入轮回,这就是小说中经常写到的场景,弟子们在师父辞世时说,愿师父慈悲众生,乘愿再来。而哲人们说,所有成熟的心都想死。

多有年轻友言体会“生无可恋”之成语,然仅知其负面之意,殊不知生无可恋亦有可喜可叹之正面意义。彼于人生路上修行精进至某境之大德,皆于驻世末阶段体会此境。即谓,彼于世间无牵挂羁绊,惟逢身边人之愿或需救济时,方施援手。众生或知或无知而请求之,彼或可再入轮回,此即小说常写之景:弟子于师逝时言,“愿师慈悲众生,乘愿再来。”而哲人云:凡成熟之心皆愿死。

05

经常听到情侣们的抱怨,一方抱怨另一方如何笨,如何懒,如何不顾家,不关心不尊重他。似乎一见钟情或相约终生之后,情人开启的生活就是发现对方的各种毛病,发现两人并不同频。这种不同频带来了情侣之间无休止的争吵、战争、抑郁、崩溃;其实,同频的人是走不远的,正视不同,尤其是欣赏自己和对方的不完美更有意义。有人就说,爱情是让人看重对方的美好和跟自己的相辅相成;婚姻家庭则让人学习如何接纳对方和自己的不完美。和而不同也应该是二人世界修习的功课。

常闻情侣相怨,一方怨另一方愚、懒、不顾家、不关心不尊重己。似一见钟情或相约终生后,情人之生活即为发现对方之种种缺点,觉二人不同频。此异频致无休之争吵、争斗、抑郁、崩溃;实则,同频者难行远,正视相异,尤赏己与彼之不完美,更为有意义。或曰:爱情使人重对方之美与己之相辅相成;婚姻家庭则使人学接纳对方与己之不完美。和而不同亦应为二人世界修习之课。

06

善或具足的境界在人生当中是可望不可即的,但在人之初或人之终时,它们却是人的本质。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个宫姓中医朋友曾经说,他的师傅在病床上仍在担心他的经验学问,临死前急促地说,小宫子,快来摸我的脉,这就是死脉,要记住!另一个学者临终前跟年轻的学生,我们加快一点,我这岁数我心里很坦白,哪天它叫我走,我就走了。等我走了以后,就凭你的良心了,把我的志业逐步逐步推到人间。

善或具足之境,于人生中可望不可即,然于人之初或终时,彼则为人之本质。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一宫姓中医友曾云:其师于病榻犹忧其经验学问,临终急曰:小宫子,速来摸吾脉,此即死脉,当记之!另一学者临终谓年轻学生曰:我等加快些,吾年至此,心甚坦白,它日唤吾走,吾便去矣。待吾去后,但凭汝之良心,将吾志业逐步推至人间。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余世存

学者余世存官方正观号

+ 关注
查看更多文章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