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李鹏飞 刘鑫
今年以来,中牟新区姚家镇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新模式,聚焦破解群众“急难愁盼”,精准施策,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基层治理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加强网格建设,筑牢治理根基】
姚家镇积极整合党建、司法、民政、城管、应急、综治等部门资源,将各类服务管理事项下沉至网格,实现了“多网融合、一网通办”。
同时,广泛吸纳志愿者、党员等社会力量参与网格治理,建立了“网格+志愿者+党员”的联动服务模式,组建了法律咨询、调节服务、文化宣传等专业志愿服务队伍,为群众提供多元化、个性化的服务,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在此基础上,姚家镇创新构建“镇党委—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四级治理链条,实现“支部建在网格上、党员融入网格中”。选拔56名党员骨干担任网格长,每名党员联系10-15 户群众,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红色治理网络。同时,姚家镇建立了“收集—分析—处置—反馈—评价”闭环机制,实行采集上报、分析研判、分类处置、反馈办结闭环运行机制。网格员定岗定责、每日巡查巡访,形成“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确保“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镇”。
【化解矛盾纠纷,促进邻里和谐】
依托“网格+调解”模式,组建由村干部、民调员、镇调解员的调解队伍。
2025年5月,杨庄村两户村民因土地边界纠纷剑拔弩张,民调队伍第一时间介入,通过实地丈量、政策宣讲、情感疏导,最终促成双方签订和解协议。
2025年4月,姚家村村民姚某因焚烧杂物引燃黄某祖坟,双方争执激烈,调解员迅速介入,分头安抚双方情绪,最终姚某主动认错并赔偿1500元,双方和解。
调解矛盾、化解纠纷是基层治理的关键,姚家镇司法所马贵霞五年来扎根调解一线,累计化解矛盾纠纷750余起,成功化解率高达98%以上,成功阻断36起“民转刑”事件。
【聚焦“民生导向”,彰显治理温度】
姚家镇网格员在社会治理工作中,化身安全“哨兵”,今年以来,累计排查消防安全、汛期防汛、环境治理等隐患86处,整改率95.7%。2025年7月,全体党员干部、网格员在听到防汛命令后,迅速集结前往时家村丈八沟河,进行沙袋填装、堤坝加固、易涝点位排查等各项防汛工作。
在防汛现场,网格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手持铁铲、编织袋等工具,分赴时家村低洼地带及易涝区域,开始了紧张的防汛工作。随着一袋袋沙袋被装满并整齐地码放在关键位置,一条条坚固的防汛堤坝逐渐成形,为抵御暴雨侵袭筑起了坚实的屏障,用实际行动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承诺。
2025年6月,十八里卢村西边地头路旁堆放多处秸秆堆,最高处达2米,最宽处占据道路近一半的宽度。这些秸秆堆严重影响车辆正常通行,导致交通堵塞,一旦遇到明火或烟头,极易引发火灾,可能危及周边农田、房屋,甚至威胁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网格员了解情况后,考虑到部分村民存在秸秆无处堆放、处理困难的实际难题,立即与村委会、乡镇农业部门沟通协调,最终确定了秸秆集中清运和综合利用的方案,由村委会组织车辆和人员,将秸秆统一清运至乡镇指定的秸秆回收点。在秸秆清理过程中,网格员全程跟进,确保清理工作安全、有序进行。
今年以来,姚家镇以党建为轴心激活网格化治理效能,通过建强组织体系、创新运行机制、科技赋能增效,将“一网揽全局”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体系转化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基层治理“全覆盖”。

郑开同城
记录郑开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