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南充市营山县总工会不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提高技能素质,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团结带领干部职工建功新时代;着力解决职工“急难愁盼”问题,为职工托起“稳稳的幸福”……谱写了新时代营山工会事业的崭新篇章。

推动产改走深走实 赋能职工成长成才

9月22日,笔者走进四川新润丰食品有限公司,见到加工车间流水线上,工人身着作业服,戴着口罩、手套在各自岗位上紧张地忙碌着,分割、加工、包装……现场一派忙碌的生产景象。

董事长邓蛟龙介绍,近年来,四川新润丰食品有限公司注重把生产经营骨干培养成党员,发挥车间班组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工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构建产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鼓励职工参加继续教育,设立技术岗位津贴制度,校企合作培养食品类专业技术人才,完善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机制,深入开展劳动和技能大赛,发挥劳模和工匠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不断激发产业工人创新创造活力。

从2022年开始,该公司每年投入100万元实施管理干部素质提升行动,提高全体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倾力打造一支新时代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持续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成立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名匠工作室,培养更多技能人才;与中国农业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挂牌成立“教授工作站”,进一步提升产品技术研发能力。。

“硬件升级提升硬实力,人才、研发方面提升软实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激发了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邓蛟龙表示。

据介绍,该公司工会先后获得了“四川省模范职工之家”“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该公司生产一部调理二车间先后获得“四川省职工民主管理示范班组”“四川省工人先锋号”“全国工人先锋号”等殊荣。

在营山县供水公司,同样将职工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内容,包括全面加强职工思想引领,邀请优秀职工开展“爱党爱国爱企爱岗”巡回宣讲,营造“学习先进、争当先锋”的氛围。搭建技能比武、师徒结对、实践攻坚“三大平台”,全面提升技能素质。完善人才培养、职业发展、创新激励、民主管理“四大机制”,激发队伍创新活力。

截至目前,该公司涌现出2名省级劳模、1名市级金牌员工、2名县级企业工匠、30多名优秀先进个人和建功标兵。技术攻坚小组完成多项革新项目,既提升了水质,每年又节约生产成本100余万元。

“通过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让产业工人在成长中有获得感、在奉献中有成就感,实现了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为城市供水安全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营山县供水公司党委书记陈飚说。

四川新润丰食品有限公司和营山县供水公司是营山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缩影。近3年来,县总工会坚持“思想引领+教育培训+素质提升+维权服务”的工作思路,坚持骨干企业、特色产业、重点行业试点先行,不断优化产业工人成长“服务链”,推动全县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迈入快车道。

发挥劳模引领作用 助推经济社会发展

9月22日,营山县总工会、县劳模协会相关人员一行,走进营山县东升镇一线劳模唐春榕的佛手种植基地和胡桂清的油橄榄种植基地,察看佛手、油橄榄挂果及长势情况,给予技术指导,鼓励唐春榕和胡桂清两位业主坚持走生产标准化、发展多元化、管理规范化、效益最大化“四化”发展路子。

据了解,唐春榕的佛手种植基地、胡桂清油橄榄种植基地分别被列为“劳模助残增收示范基地”“劳模协会示范基地”。“感谢县劳模协会、王兰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积极为我们基地提供技术指导,并帮助争取到县总工会、四川新润丰食品有限公司资金9万元,县应急管理局提供了价值8.6万元物资,帮我渡过难关。”唐春榕说,他们的帮助与支持,激励着他把基地做强做优,带领更多残疾人同奔致富路。

“我不会忘记县劳模协会组织我们外出参观学习,协调县农业农村局为我们提供化肥、农药和药械,积极帮助推介、销售橄榄油等产品。感谢县总工会积极联系全国总工会,橄榄油等产品将进入电商平台销售,从而增强了我对企业的发展信心。”胡桂清表示。

据了解,王兰辉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成立于2016年3月,除全国劳模王兰辉为健全人外,其余7名劳模均为不同类别、不同等级的残疾人。他们以服务残疾人为核心,在骆市镇竹林社区、小蓬社区、圣水村等地指导创建了9个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为其提供技术、信息服务,有效促进残疾人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以残助残、以残帮残、以残带残”新路子。2021年12月,该工作室被省总工会命名为“第五批四川省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

潘丽琼,营山县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有着“全国双百政法英模”“全国模范检察官”的耀眼荣誉。2023年11月,潘丽琼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挂牌成立,共有8名核心成员,包括全县政法系统的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业务标兵(能手)和优秀政法干警代表等。

案结事了人和,是潘丽琼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的工作目标和价值追求。该工作室成员通过“以法育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的工作方法,为推进重大复杂疑难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升“司法为民”办案实效,给出了独到“解法”。

“在办理一些因家庭、婚恋、邻里矛盾等引发的轻微刑事案件时,工作室成员综合考量‘法理情’在案件中的运用,充分发挥其专业能力、工作经验、劳模影响力等特点和优势,推动矛盾纠纷在‘家’门口化解。”潘丽琼介绍。今年3月,南充市妇联为四川省三八红旗手潘丽琼工作室授牌。

据悉,营山还成立了邓蛟龙、李树林、陈健等5个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他们积极发挥团队作用,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改造、技术攻关攻克、重大事故隐患预防排除、带徒传技等工作,营造了“学技能、比技艺”的浓厚氛围,在职工中掀起了比学赶帮的劳动竞赛热潮,为企业提质升级、促进企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竭诚服务职工群众 倾力办好民生实事

9月15日,四川顺丰速运工会委员会的职工代表将一面印着“工会情深送温暖 群众感恩铭记心”的锦旗,郑重地送到营山县总工会工作人员手中,朴实的话语里满是对营山县总工会关心关爱。

为做好2025年全省民生实事“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暖心服务行动”,营山县总工会聚焦快递员所需所想,切实为他们办实事、解难题,通过开展送温暖、送清凉、送健康等一系列关心关爱活动,切实将党和政府以及工会组织的温暖关怀送到职工心坎上。营山县总工会为营山顺丰公司送上131份“清凉”礼包、36份体检卡、38份职工互助保障保险,为他们的子女送去书籍、文具等,开展金秋助学,切实解决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爱心托管班,这个假期帮我解决了后顾之忧。这里有耐心负责的老师,还有丰富有趣的课程,让孩子们度过了一段充实、有意义的假期时光。”9月13日,营山县北门街张女士提起爱心托管班就赞不绝口。

暑期来临,双职工家庭及新业态劳动者等普遍面临子女看护难题。县总工会与县妇联携手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共同举办暑期爱心托管班,帮助解决近100个双职工家庭的100名孩子暑期管理问题,开展科技创新、科普讲座、综合实践、劳动实践、体能拓展等相结合的托管服务项目,给孩子们搭建了一个成长与交流的平台。

9月19日,笔者走进营山县工人文化宫工会驿站,见到电视机、桌椅、微波炉、空调、冰箱、饮水机、雨伞、医药箱、按摩椅等一应俱全,还有丰富的书报可供阅读。

环卫工人李大爷走进驿站,一边喝着热水,一边感叹,“这里累可歇脚,渴可喝水,热可纳凉,冷可取暖。以前,清扫保洁累了都没个合适的地方休息。现在有了驿站,太方便了!”驿站工作人员介绍,这里主要面向保洁员、快递员、外卖小哥、出租车和公交车司机、交警等户外劳动者,提供吃饭、休息、如厕、临时用药等一站式服务,切实解决了户外劳动者“饮水难、如厕难、热饭难、休息难”等难题。目前,全县已成功打造工会驿站65家,有效提升了对户外劳动者的服务保障水平。

近年来,营山县总工会牢固树立以职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切实解决职工群众“急难愁盼”,提供贴心暖心服务。“春送岗位、夏送清凉、秋送助学、冬送温暖”成为工会竭诚服务职工的最佳渠道,让职工群众真切感受到“娘家人”的关怀。(彭杰)

供稿:南充绸都在线全媒体中心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