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卢文军 通讯员 张海亮 田乐


        一段段求职故事在微信对话框里生成,一批批招聘信息借助手机屏幕直达基层,中牟新区人社局用三级微信“小群”连起了就业“大业”。

        家住中牟新区九州雅叙小区的高女士最近心情格外好。她通过社区“群众求职微信群”,她找到了一份在学校送餐的工作,时间灵活,还不耽误接送孙子。“群里每天都有很多招工信息,特别方便!”高女士笑着说出了许多居民的心声。 

        这一变化的背后,是中牟新区人社局创新构建的三级联动就业服务微信矩阵,正悄然改变着当地的就业生态。

【困局:信息壁垒下的“两难”境地】

        就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连着万家灯火。然而,在中牟新区,企业和劳动者却一度深陷“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的怪圈。

        调研数据显示,超过七成的中小企业依赖收费高昂的人力资源中介,人均招工成本超过300元。一家普通制造企业年招工费用超过10万元,负担沉重。 

        而在广袤的乡村和社区,岗位信息传递如“毛细血管”堵塞,村级覆盖率不足20%,大量宝贵信息止步于乡镇。农村大龄劳动力和外来务工者线上求职平台触网率不足10%,只能靠“口口相传”寻找机会。

        更令人忧心的是,政府组织的职业技能培训与实际就业严重脱节,培训后就业转化率仅为21.3%。

        这些痛点,成为横亘在经济发展和民生幸福面前的现实沟壑。 

【破题:微信矩阵打通“双循环”通路】

        面对困局,中牟新区人社局没有简单沿袭老路,而是敏锐抓住“微信”这个几乎人人会用、时时在线的超级入口,精心设计了“区-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联动、岗位与求职信息“双闭环”流通的微信矩阵服务体系。

        中牟新区人社局出台专项通知,为改革提供制度保障。一方面强化招聘会、微信小程序等常规渠道,另一方面重点打造以人社局为主导的微信群通道,织就了一张全覆盖的就业信息网络。

        在区级层面,“中牟新区企业招才引智群”吸引了970余家经过严格认证的企业入驻,配备专职信息员2名,成为全区岗位信息的“总源头”和求职信息的“汇聚地”。

        在乡镇(街道)层面,“充分就业社区(村)建设群”配备专职“信息管家”,如同高效“交换机”,确保区级岗位信息和基层求职信息在30分钟内完成精准“双向转译”与传递。

        在村(社区)层面,“群众求职群”创新推行“1群3员”模式——机构负责人、专职人社服务专员和热心志愿者共同管理维护,确保信息“不过夜”传递,最快分钟内直达群众指尖。 

【保障:安全与效能并重的运行机制】

        为确保信息安全,该平台对企业实行严格的“三审”制度:营业执照初审、用工资质核验、岗位信息真实性复核三重把关,有效净化招聘环境。

        对个人求职者,设计统一的“技能+意向+联系方式(可选)”信息模板,核心隐私信息自动脱敏处理,打消群众对信息泄露的顾虑。 

        针对基层工作人员,常态化开设“人社微课堂”,每年至少组织2次业务培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这套体系的核心突破在于首创“三即”服务模式:企业注册认证后即可入群发布岗位,群众只需扫一个码就能加入身边的求职群,个人求职信息或学员完成技能培训后信息即刻被推送至企业群。

        这种基于微信生态的“零成本”模式,实现了就业服务的“轻量化”高效运营。 

【成效:数据见证“小群”释放“大能”】

        经过一年多的扎实运行,这套指尖上的服务体系结出了丰硕成果——

        企业负担显著减轻。平均招工成本从改革前的300元/人以上直接降至0元。招聘周期从平均23.5天缩短至9.2天,效率提升60.9%。如郑州飞龙汽车部件有限公司通过微信群高效招聘52人,单次节省成本1.56万元。

        信息盲区基本扫除。村级岗位信息覆盖率从42%飙升至84.6%,基本实现“村村通、户户晓”。月均新增提供岗位信息企业家次从40余家次猛增到120余家次,增幅达200%。

        培训就业无缝衔接。培训后就业转化率从21.3%大幅提升至54.2%。如2025年一期“叉车工培训班”结业当天,微信群内相关岗位信息密集发布23个,18名学员现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群众获得感实实在在。

        第三方独立测评显示,群众对就业服务的满意度达到92.2%,较之前大幅提升41个百分点。

        截至2025年7月,通过微信群矩阵成功促成就业0.24万人次。 

【启示:指尖“微”力成就民生“大”业】

        中牟新区的探索为破解基层就业服务“末梢梗阻”、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鲜活样本。

        其核心启示在于拥抱“群众路线”的数字新载体,摒弃昂贵的商业平台或复杂的自建系统,将群众最熟悉、最高频使用的微信转化为公共服务新阵地,实现“政府搭台”与“群众用台”的完美结合。

        构建“纵向穿透+横向闭环”的治理新机制,通过区级统筹、街镇中转、村级直通的穿透式管理,彻底打通信息传递的“堰塞湖”,建立信息从采集到反馈的运行机制,确保服务的可持续性。

        打造“培训就业+政策直达”的融合新链条,成功将割裂的“培训”与“就业”环节无缝焊接,形成“获证即入群、结业即推岗”的高效转化通道。微信群也成为就业补助、社保政策等惠企利民政策精准直达的“高速路”。 

        如今,在中牟新区,微信求职群已成为基层就业服务的重要载体。新区人社局正探索引入基层工作人员奖励机制,进一步激发服务专员工作积极性,拓展信息传播渠道,争取让就业信息触及每根“末梢”。

        “小微信”承载“大民生”,中牟新区的创新实践证明,推动公共就业服务转型升级,未必要依赖高昂的信息化投入,善用群众熟悉的工具、激活基层服务网络,同样能释放出巨大的治理效能。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