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第二十届宋庆龄少年儿童发明奖颁奖典礼上,来自南阳市第二十三小学的12岁少年刘梓泽凭借作品《老旧社区停车位监测系统》,荣获国家级铜奖。

“我想帮助小区里的叔叔阿姨们更快找到停车位。”谈到发明初衷,刘梓泽如此说道。这一朴素心愿的背后,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携手共进的成长故事;这一国家级奖项的背后,是卧龙区作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在科学教育中的生动实践。

校园,创新种子萌芽的土壤

班主任兼科技辅导老师李红秀见证了刘梓泽的成长历程。她介绍,学校常态化开展科技讲座与社团活动,而刘梓泽是从“创意智造”社团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代表。他善于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尝试运用技术手段来解决问题。他发明的老旧社区停车位监测系统,从构思到实现,全程原创。画草图、搭模型、编程调试……他利用课余时间,耗时两个多月,独立完成了这一发明。在这一过程中,他遇到过信号不稳、供电不足等多个难题,差点放弃,但在老师的鼓励和同学的支持下,他努力突破技术瓶颈,最终成功完成这项发明。

家庭,让每个“为什么”都有回响

“孩子的每一个‘为什么’,都是一扇通向新世界的大门。”刘梓泽的母亲竹晓翠说。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她深知呵护好奇心的意义。刘梓泽从小喜爱拆解旧玩具、研究坏掉的电子产品,无数个“为什么”引领他走进了科技的殿堂。

在刘梓泽研究发明老旧社区停车位监测系统的过程中,父母不仅鼓励他动手实践,还陪他实地调研车位分布、采购传感器,并为他准备了从电学启蒙漫画到专业电工书籍的各种读物,全力支持他将想法变为现实。

值得一提的是,刘梓泽掌握一定的电学知识后,经常在网络平台上进行科普,甚至获得了一家企业颁发的“科普先锋”奖状。这种分享,进一步巩固了他的学习成果。

刘梓泽的母亲说:“我们不懂相关技术,但我们一定要保护好他解决问题的热情。”

未来,区域科学教育开出希望之花

刘梓泽的脱颖而出并非偶然。近年来,卧龙区致力于打造“具有卧龙特色、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教育品牌。2023年,卧龙区被评选为“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命名了45所区级科学教育实验学校和1个区级科学教育实践基地,让科学教育的种子在卧龙大地生根开花。

“这次获奖,不仅是对刘梓泽同学创新能力的肯定,更是对南阳市第二十三小学家校共育模式的褒奖。”南阳市第二十三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刘素梅说,学校始终将科学教育实验学校创建作为育人重要抓手,立足国家课程、注重实践探究,持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学校连续举办多届“科技节”“科技周”等系列活动,推动家庭、学校、社会等多个层面协同发力,不断激发学生科学兴趣、点燃学生科创梦想,被河南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和宋庆龄基金会共同授予“科学普及先进校”称号。

在卧龙区这片教育热土上,科学正在发生,未来正在生长。这枚奖牌的背后,是一位少年的探索热情、一个家庭的温暖陪伴、一所学校的深耕不辍,更是一片区域对科学教育的执着坚守。刘梓泽的故事,正照亮更多孩子走向科创世界的道路。

转载自南都晨报

屈连文 董媛媛

来源:南阳市第二十三小学校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