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玉树州杂多县地处青海省南部与西藏接壤的高原,素有中华水塔、三江之源、中国雪豹之乡、中国冬虫夏草之乡等诸多美誉。2025年该县虫草产量14.33吨,各产区所产虫草,以其虫体饱满、色泽金黄、有效成分含量高而享誉海内外,深受市场青睐。

杂多县平均海拔4200米,是青藏高原东部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里背靠唐古拉山脉北麓,坐拥澜沧江发源地,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孕育了世界最优的冬虫夏草产区,最好的虫草是在可以听到山歌的地方。杂多县所产冬虫夏草个大、色黄、质优,营养丰富。“中国虫草看青海,青海虫草看杂多”,自古以来该县虫草虫体饱满、色泽金黄、有效成分含量高而享誉海内外,深受市场青睐,是农牧民群众的收入来源之一。杂多地区“冬虫夏草”的产量占整个玉树总产量的80%以上,高海拔、大温差、强日光、无污染的高原生态,孕育出高品质“杂多虫草”,为虫草中的上等品。

该县所产冬虫夏草属于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青海冬虫夏草”保护范围,同时“杂多冬虫夏草”已注册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具有权威的品质保证。经检测,该县冬虫夏草粗蛋白含量约为 25%,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 80.2% 至 82.5% 之间,含有甘露醇、腺苷类物质、虫草多糖等多种有效成分,其中腺苷 (干品) 含量≥0.01%,虫草多糖含量≥5%,二氧化硫残留量不得检出,完全符合国家相关质量标准。

在虫草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面,该县创新推行“金数据”平台“两证”线上办理,实现 5.9 万采集人员信息云端归集,优化管理流程。严格执行轮挖限采制度,要求采挖工具切面宽度不超过 3 厘米,采挖后坑要填平、踩实,采挖产生的裸露面积不超过 50 厘米,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同时,组建 48 个帐篷临时党支部,设立生态保护宣传点,结合全域无垃圾和禁塑减废行动,宣传野生植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及防雷电、防熊害、随挖随填等知识,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的双赢。

该县相关负责人表示,杂多是“中国冬虫夏草第一县”,全县有6个乡(镇)生长虫草,其中苏鲁乡、阿多乡、结多乡为主产区;萨呼腾镇、昂赛乡、扎青乡为一般产区。今年该县正式推出杂多冬虫夏草品牌——“福草”。“福草”品牌的发布,是杂多立足本土文化和资源优势,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动绿色发展、促进群众增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大战略举措。从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全局高度出发,“福草”品牌的培育与发展,是杂多县守护雪域净土、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创新实践。

近年来,杂多县委县政府主动扛起责任,在特色品牌建设上敢担当、善作为,从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搭建标准化输出体系,到推动地理标志认证,每一项举措都为虫草注入“公信力”。如今全链条品质管控方案的落地、科技创新的融入、以及“统一质量标准、统一追溯、统一品牌包装、统一营销推广、统一仓储物流”等工作的落实更为当地品牌长远发展夯实根基,有效促进了“杂多虫草”市场价值的提升。

过去,杂多虫草产量高,多以原材料外销为主,知名度低、附加值薄、牧民收入低;如今通过一系列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延伸品质链条、拓展电商渠道、打造“虫草+文旅”融合项目,形成一系列的虫草招牌文化,延伸产业链,推动产品从“卖原料”向“卖品牌”转变,为乡村创造更多就业岗位,让农牧民的增收渠道越走越宽,有效提升杂多县虫草品牌发展。(何方 旭光)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