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27日,中国医师协会心肺复苏2025年学术会议在河南郑州隆重举行。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和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汇聚国内知名急诊、急救及灾难医学的专家学者,就心肺复苏前沿研究、AI技术应用、数智化管理、科研探索、高存活率实现路径和经验等急危重症领域热点问题进行探讨,为推动学术进步与实践创新凝聚智慧力量。

作为创新医疗成果转化平台,千聚科技受邀参与同期举办的“应急复苏科研转化‘智汇攻坚’研讨会”。研讨会是中国医师协会心肺复苏2025年学术会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智汇生命救援,加速成果破界”为主题,旨在通过“政产学研用”融合交流,聚焦应急复苏领域具备临床价值的创新成果,针对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的技术壁垒突破、政策障碍破解及市场准入路径等核心难题,展开深度研讨与经验分享。

本次研讨会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医学部兰超教授主持。兰超教授在开场中表示,期待通过各位专家学者的智慧碰撞与经验分享,为应急复苏成果转化中的“卡脖子”难题找到破局之道,让更多先进技术和方案真正落地应用于生命救援一线。

应急复苏科研转化是场与时间竞速的攻坚战。当前,灾害与公共卫生事件频发,让急救复苏技术挑战陡增。从实验室到临床一线、理论到实战,每步跨越都需破壁:微观上要突破技术瓶颈,宏观上则需构建高效协同体系。

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和灾难医学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樊毫军教授在致辞中强调,应急复苏领域的成果转化绝非单一主体能独立完成,需打破“各自为战”的壁垒,构建“技术、临床、基金、产业、政策”五维联动的新格局。

政策是科研转化的“指南针”,更是打通转化壁垒的“关键钥匙”。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杨晓峰院长围绕创新机制建设,系统介绍河南省医学科学院打造全链条成果转化体系方面的实践与探索,通过构建从科研立项到临床落地的全流程支持机制,为破解转化过程中的政策障碍提供了地方实践样本。

会上,与会专家还通过聚焦技术转化与项目落地中的核心“攻坚难点”展开专题研讨,不仅以心肺复苏等领域成果转化实践为切入点,深入剖析技术从实验室到量产阶段的工艺适配性难题、政策合规边界模糊导致产业化路径受阻等关键堵点,还进一步从知识产权保护、成果分配机制、集成设备研发协同、产学研合作深度融合、军民两用技术转化衔接等痛点难点展开探讨。

天津大学卫生应急学院名誉院长侯世科在总结时表示,这些来自实践、经得住推敲的思路办法,既是对过去工作经验的扎实总结,更是为接下来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路径参考。他建议搭建常态化协作平台,定期对接科研团队、临床机构和企业,推动跨单位资源共享,确保解决方案从会议室走向救治现场,共同把急救复苏和灾难医学的技术水平提上去!

千聚科技总经理郁旭表示千聚科研成果转化平台通过整合临床需求信息、科研创新资源、产业扶持基金等核心要素,构建了“从临床中来,到临床中去”的转化闭环,能为急救复苏与灾难医学领域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系统性支撑,有效加速技术创新从实验室走向救治一线的应用进程。

同时,在河南省卫健委、药监局、医保局等“三医”部门的联动支持下,千聚平台在科研成果保护、成果落地转化等关键环节形成有力保障,为急救复苏与灾难医学领域创新技术在河南的快速落地应用奠定坚实基础。

展望未来,千聚科技将持续深化“桥梁”角色,聚焦破解医工转化中信息不对称、资源不匹配等核心难题,通过优化平台服务体系、强化跨领域资源联动,全力推动科研成果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场景的高效跨越,为医工成果转化全链条赋能,助力提升急救复苏与灾难医学领域的技术应用水平。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