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上午,由顶端新闻文学频道、河南体育学院艺术系团总支、河南体育学院学工部“一站式”学生社区、河南省高校大学生爱星志愿者公益联盟联合主办的以“青春足迹·乡村振兴”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彰会在河南体育学院圆满举办,活动旨在总结暑期三下乡活动成果,表彰先进典型,进一步激发青年学子投身乡村振兴的热情。河南体育学院艺术系团总支书记张静、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团委书记王乐、郑州市红十字法律工作志愿服务队队长“中国好人”冯海河、河南省谢谢你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河南好人”孔得发、郑州好人志愿服务队队长宋桂华、郑州市益联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郭亮、郑州慈善总会爱心帮扶服务队秘书长毛钦昂、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辅导员王秀娟、惠济区好人党建工作室主任陈军平、郑州好人党建工作室主任连祥工、河南高校爱星公益联盟执行理事长马鹏悦等领导与嘉宾应邀参加活动,并为获奖代表颁奖。郑州大学思源之家张宏基受 到嘉奖,郑大思源之家获得“优秀组织奖”,并做经验分享。
郑州大学思源之家支教队代表谢嘉祺说,说到经验,我觉得我们最想分享的有三点。第一点,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把人选对,把队伍磨好。我们一直觉得,光有一腔热情去支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我们对队员的选拔特别严格。不是说你成绩好就行,我们更看重的是一颗靠谱、有责任心的心。我们的选拔要过好几关:一轮面试看态度,二轮素拓看团队协作能力。这还没完,成为预备队员后,我们还有好几次队内素拓和培训。为啥要这么麻烦?因为一支彼此不熟的队伍,到了陌生环境很容易出问题。所以在出发前,我们就会一起团建、一起上晚自习复习期末、一起练习队歌和课间操等等等。目的就是让咱们这十几个人尽快从“一群人”变成一个“团队”,成为彼此最信任的伙伴。这样到了支教点,不管遇到啥困难,我们都能拧成一股绳,谁也掉不了队。
第二点,我们教什么?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我们支教的课程表特别丰富!语数英作业辅导是基础,但我们更想做的,是给孩子们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我们的队员个个都有点“绝活”,所以我们开了很多兴趣课:有带着孩子们做神奇科学实验的,有教他们画出自己梦想的,有一起唱歌跳舞的,还有专门的心理健康小课堂和手工课。我们看到,当孩子们第一次用显微镜看到叶子上的脉络时,那个惊喜的眼神;当他们用自己的手做出一个漂亮的手工作品时,那种骄傲的表情。我们就知道,我们来对了。这些看似“不考试”的东西,恰恰可能是一颗梦想的种子。
第三点,也是我们最骄傲的一点:我们的支教,不是“一次性”的。我们很多支教点,都是建立了长期联系的基地,有的点甚至已经坚持了十多年了,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孩子。我们不是暑假去三个星期,拍拍照就走了。我们会去家访,真正地去走孩子们每天上学放学的那些路,去了解他们背后的故事。我们会建立学生的档案,记录他们的情况和需求。对于特别困难的家庭,我们会努力联系资源,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长期资助。我们想做的,不是一场短暂的夏令营,而是一份持续的、有温度的陪伴。我们希望孩子们知道,有一群哥哥姐姐,会一直牵挂他们,希望他们能走得更高更远。
所以,说起来,我们的经验其实很简单:选对一群靠谱的人,用真心准备有趣的课,并且承诺一份长期的陪伴。对我们来说,“三下乡”不只是一次活动,它是一次青春的实践,更是一份责任的开始。我们的力量很小,但我们希望这点点滴滴的努力,能真的像“思源”这个名字一样,浇灌一些梦想,为乡村振兴贡献一点年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