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讯(郑报全媒体记者 安欣欣/文 徐宗福/图)9月10日,记者从郑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强化省会金融工作合作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截至7月末,全市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48万亿元和4.2万亿元,占全省的30%和45%,存、贷款余额在全国36个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及直辖市中分别排第14、12位。

金融业是郑州市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发挥了对省会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目前,全市金融工作正在锚定建设金融强市和国家区域性金融中心的定位,扎实推进防风险、强监管、促发展三大任务,加强政策保障,完善金融生态,全面提升郑州金融业发展质效,为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金融业首位度和影响力凸显。全市拥有各类持牌金融机构421家,银证保法人金融机构29家,地方金融组织总数131家,形成了多层次、广覆盖、有差异的金融体系。2024年全市金融业增加值完成1421.3亿元,占GDP 比重9.8%;2025年二季度金融业增加值完成782.9亿元、占GDP的10.7%,同比增长4.3%,高于全国、全省0.2、1.5个百分点。综合竞争力在28个区域金融中心城市中排名第9位。

金融“五篇大文章”全面推进。截至2025年7月末,全市存贷款余额分别达3.48万亿元和4.2万亿元,占全省的30%和45%,存、贷款余额在全国36个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及直辖市中分别排第14、12位。科技金融方面,郑州市获得贷款支持的科技型企业7765家,贷款余额2656.8亿元,同比增长8.9%。绿色金融方面,绿色贷款余额4920.7亿元,较年初增加647.8亿元。普惠金融方面,综合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工具,持续加大对三农、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上半年,郑州市累计使用支农支小再贷款234亿元,同比多用85.2亿元。普惠小微贷款余额4038.1亿元,同比增长9.8%。养老金融方面,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快速落地,金融对养老产业的精准供给能力有效提升。数字金融方面,金融支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和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力度加大,数实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

郑州金融名片越来越亮。郑州商品交易所龙头作用进一步发挥,截至7月末,期货期权品种累计达47个,成交量、成交额分别占全国期货市场份额的34.77%和12.72%,成交量和上市品种分别居国内同类期货交易所均为第1位。带动107家期货机构入驻郑州,吸引国内2200亿元结算资金在郑州沉淀。

此外,“郑好融”平台已在人民银行完成企业征信机构备案,发挥线上“郑好融”平台功能,设立规模5亿元的风险补偿资金池,落地“N”个线下金融服务港湾,打造“1+1+N”普惠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截至目前,“郑好融”平台注册用户突破110万户,117家金融机构入驻,发布金融产品231款,授信规模突破872亿元。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