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烘焙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曾被誉为A股“面包第一股”的桃李面包,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发展困境。2025年上半年财报数据的披露,让其营收利润双降的颓势再度暴露在公众视野中,而在市场需求疲软、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背景下,公司仍坚持扩张产能的决策,更引发了行业内外对其未来发展的广泛质疑。
从业绩表现来看,桃李面包上半年的成绩单难言乐观。数据显示,公司期内实现营收26.11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13.55%;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锐减29.7%,仅为2.04亿元。这并非偶然现象,早在2024年,桃李面包就经历了十余年来首次营收与利润同步下降的局面,如今业绩颓势持续,意味着公司正面临着严峻的经营压力。
对于净利润的大幅缩水,桃李面包将原因归咎于新建项目投产带来的折旧费用增加,以及广告宣传开支的上升,这直接导致了公司盈利能力的下滑。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降1.17个百分点至22.98%,净利率也从去年同期的9.6%跌至7.81%。然而,深入分析不难发现,折旧与广告费用的增长只是表面因素,真正核心的问题在于其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正不断减弱,“不好卖”已成为桃李面包难以回避的现实。
作为深耕短保质期面包领域的企业,桃李面包长期以“桃李”品牌面包为主打产品,同时兼顾月饼等节日食品的生产。但近年来,短保面包赛道早已从蓝海变为红海,市场竞争进入白热化阶段。头部企业纷纷加快布局,达利食品推出“美焙辰”品牌,以低价策略快速渗透市场;曼可顿则加速全渠道建设,不断拓宽销售网络。与此同时,商超自有品牌也凭借新鲜度高、性价比突出的优势,分流了大量消费者,进一步挤压了桃李面包的市场空间。
市场竞争的加剧直接反映在销售数据上。上半年,桃李面包面包及糕点类产品收入为25.85亿元,而2024年同期仅面包一项收入就达到29.85亿元,产品销量下滑趋势明显。从区域市场来看,除华中地区凭借与量贩渠道的良好合作实现营收增长外,华北、东北、华东、西南、西北、华南等主要区域的营收均出现同比下滑。尤为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桃李面包“大本营”的东北地区,上半年收入虽仍有10.44亿元,占公司总营收的四成左右,但同比降幅超过9%,核心市场增长乏力,成为制约公司业绩提升的重要因素。
为扭转销售颓势,桃李面包上半年加大了广告宣传力度,广告及宣传费用达到4296万元,较2024年同期的3060万元增加超千万元,增幅超过40%。然而,高额的宣传投入并未带来预期的销量增长,反而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形成“投入高、回报低”的尴尬局面。销售端的疲软还传导至渠道层面,截至6月末,桃李面包经销商总数为971个,较去年同期净减少9个,经销商队伍的不稳定,进一步影响了产品的市场铺货与终端销售。
令人费解的是,在产品销量不佳、产能利用率偏低的情况下,桃李面包仍在推进产能扩张计划。截至6月末,公司已投入使用的生产基地达24个,合计产能22.59万吨,但上半年实际产量仅为14.24万吨,产能利用率约63%,较去年同期的69.8%下降近7个百分点。即便如此,公司目前仍有2个在建生产基地项目,未来将新增产能9.9万吨。若市场需求未能得到有效提振,销量增长趋势无法扭转,新增产能或将进一步拉低整体产能利用率,折旧费用的增加也将持续加重公司的成本压力,对盈利能力造成更大冲击。
雪上加霜的是,桃李面包近年来频频曝出的食品安全问题,让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作为以“新鲜送达”为核心卖点的企业,食品安全本应是其发展的生命线,但桃李面包却在这一关键环节屡屡“掉链子”。2025年7月,桃李面包在官网发布致歉信,承认其泰安工厂生产的醇熟切片面包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的抽检中不合格。该批次产品生产日期为2024年4月25日,保质期至2024年5月1日,共生产498袋,其中21袋通过线上销售。抽检结果显示,5个样品中有2个菌落总数超出标准,分别达到1.7×10⁵CFU/g和1.1×10⁵CFU/g,而国家标准中最大可接受数M为10⁵CFU/g。菌落总数严重超标不仅会破坏食品营养成分、导致食品变质,还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
事实上,这并非桃李面包首次出现食品安全问题。2022年8月,其全资子公司天津桃李因生产的纯蛋糕中混入飞虫异物,被处以食品安全类行政处罚,该批次840袋纯蛋糕中有830袋流入市场;2020年12月,天津桃李生产的纯蛋糕也曾因菌落总数不符合国家标准而被抽检不合格。频繁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不仅让消费者对桃李面包的产品品质产生质疑,也对品牌形象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害,进一步影响了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从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多元化,短保面包市场虽仍有增长潜力,但竞争将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创新能力与品牌口碑。对于桃李面包而言,当前面临的不仅是短期的业绩压力,更是长期发展战略的抉择。在市场需求疲软、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盲目扩张产能并非明智之举,反而可能加剧经营风险。当务之急,桃李面包应聚焦核心问题,一方面加强产品研发与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另一方面,严格把控食品安全关,重塑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同时,还需优化渠道布局,提升终端动销效率,通过精细化运营改善盈利能力。若不能及时调整发展策略,桃李面包恐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陷入困境。

九州商业观察
九州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