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内婴幼儿奶粉巨头飞鹤发布2025年中期业绩预告,预计上半年营收91至93亿元,净利润10至12亿元。此消息一经公布,犹如一颗巨石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千层浪。自2020年达到74亿元净利润巅峰后,飞鹤业绩已连续五年滑坡,曾经的行业巨头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业绩滑坡,市场信心受挫

飞鹤此次业绩预告,让资本市场大失所望。紧随其后的大手笔回购以及分红策略,本是想挽回市场信心,却未能如愿。股价低开低走,盘中一度跌幅超18%,市值蒸发近百亿。这一现象表明,投资者对于飞鹤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担忧,飞鹤高增速神话似乎已渐行渐远。

飞鹤业绩下滑的背后,是整个婴幼儿奶粉行业面临的严峻挑战。尼尔森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整体仍在下滑,市场销售额下降7.4%。据预测,中国婴配粉市场规模将从2021年的超1700亿元萎缩至2028年不足1200亿元。人口红利的退潮,无疑是对奶粉行业的致命一击。

补贴混战,利润空间被挤压

面对行业困境,飞鹤选择主动出击,从增量搏杀转向存量争夺。今年3月,飞鹤率先在行业发起12亿元生育补贴计划,向孕期家庭发放不低于1500元补贴,主动将渠道库存从1.5个月压缩至0.5个月 。然而,飞鹤这一举措,却引发了奶粉业补贴的“外卖大战”。伊利、君乐宝等企业迅速跟进,各拿出16亿元作为生育补贴。行业陷入补贴混战,直接挤压了利润空间。

有业内人士指出,奶粉补贴策略实则是一场“升级版的价格战”。在存量绞杀阶段,补贴对于市场份额的提升或许影响并不大。但飞鹤为了守护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一哥地位,不得不承受高额的成本支出。这一策略,短期内或许能吸引部分消费者,但从长期来看,是否能真正提升飞鹤的市场竞争力,还有待观察。

高端定位遇阻,转型之路艰难

一直以来,飞鹤凭借高端定位博取了极高的溢价,2024年其婴幼儿奶粉的毛利率高达71.3%,被誉为“奶粉茅”。然而,随着人口结构的调整和消费观念的转变,飞鹤的高端“护城河”正逐渐被冲击。

据尼尔森数据,近两年新生代妈妈选择外资品牌的比例上涨至58%,飞鹤一线城市市占率下滑3.2个百分点。当前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中,200 - 299元价格带的产品占据主流消费偏好,而飞鹤主力产品星飞帆定价集中于350 - 450元。在消费者对价格更为敏感的当下,飞鹤高端定位使其在价格上缺乏竞争力,市场份额被不断挤压。

与此同时,飞鹤还深陷单一业务困局。据其2024年财报,飞鹤婴幼儿奶粉产品营收190.62亿元,占总营收的91.9%。尽管飞鹤已布局成人奶粉、营养补品等新业务,但都未有多大起色。要想取得第二增长曲线,飞鹤亟需在儿童奶粉、成人营养等领域打造爆款,降低对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依赖度。

育儿国补下的涨价风波

在国家推出育儿补贴政策后,奶粉行业又陷入了涨价风波。有消费者称飞鹤等品牌奶粉涨价,以一款每箱六罐的飞鹤奶粉为例,合计整体涨价102元。家长们纷纷吐槽,国家发放的补贴还没到手,就被商家涨价给抵消了,“补贴的钱全进商家口袋了”。

虽然飞鹤等多家知名乳企纷纷发声澄清,称并未实施涨价措施。但这一事件,无疑让飞鹤等企业的形象受到了一定影响,也反映出消费者对于奶粉价格的高度敏感。

面对行业寒冬与战略转型双重挑战,飞鹤下一步将如何押注第二增长极以提振业绩?这是飞鹤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整个奶粉行业关注的焦点。国家生育补贴政策的推出,虽给奶粉行业带来了一丝曙光,但要真正“吹散”生育率下降为奶粉行业蒙上的阴霾,还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以及整个行业的共同调整。飞鹤能否在困境中突围,我们拭目以待。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