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冰溪洋
六月午后的日头正烈,柏油路被晒得泛起微光,热气裹着尘土在路面蒸腾。空气稠得像化不开的蜂蜜,黏在皮肤上,闷得人胸口发沉。窗台上的月季垂着脑袋,叶片蜷成细筒,连花瓣边缘都烤出了焦黄色。老槐树上的蝉拼了命地嘶鸣,声浪撞在墙上又弹回来,混着热浪往屋里钻。厨房瓷砖渗着细汗,刚出锅的红烧肉摆在餐桌中央,琥珀色的油星在肉皮上轻轻颤动,可那油亮的红光落在眼里,只觉得滞重,勾不起半分食欲。
楼道里飘来爆炒的香气,葱姜蒜混着油烟的热辣劲儿,平日里能勾得人直咽口水,此刻却让喉咙发紧,胃里一阵发堵。食堂的糖醋排骨上周还馋得紧,今天打在饭盒里,看那裹着浓汁的肉块,竟连筷子都懒得动。打菜阿姨隔着窗口问:"加个煎蛋不?"话音未落,一股油烟"呼"地窜出来,她赶紧往后躲,眉头拧成个疙瘩——连呼吸都在抗拒这热乎气,更别说把滚烫的饭菜往嘴里送了。舌尖上的味蕾像被晒枯的荷叶,软塌塌地趴在舌面,那些往日里贪恋的滋味,如今都成了难以下咽的负担。
寻凉的心思自然转向了菜市场。黄瓜堆成翠绿的小山,顶花带着嫩黄,水珠挂在尖上,看着就沁心;西红柿红得发亮,蒂部还沾着新鲜的泥土;老太太竹筐里的紫茄子,表皮泛着水润的光,轻轻一碰能捏出水来。这些不用动火的时蔬,成了苦夏里的救命稻草。
小区门口的冷饮摊早排起了长队。塑料凉棚下的冰柜嗡嗡作响,穿校服的孩子踮着脚扒着冰柜沿,攥着零钱的手沁出细汗;上班族捏着皱巴巴的纸币,目光盯着玻璃柜里的酸梅汤。褐色的汤汁盛在玻璃杯里,杯壁很快凝满水珠,顺着杯身滑下来,在地上洇出小小的湿圈。买到的人插上吸管猛吸一口,冰凉的酸甜顺着喉咙往下淌,连脚步都轻快了半截。
厨房里的铁锅歇了晌,案板却没闲着。清晨买的嫩黄瓜用刀背拍裂,撒上盐和蒜末,滴两滴香油拌匀,翠生生摆在白盘里;隔夜泡的木耳焯得脆嫩,和黄瓜丝、粉丝拌在一起,浇上醋和生抽,筷子一搅发出清脆的咯吱声;冰箱里镇过的西红柿切成瓣,撒上白糖,不多时就渗出甜甜的汁水。主妇们开冰箱的次数勤了,冷藏室里码着玻璃罐,泡着酸豆角、腌着糖蒜;门架上的绿豆汤冰得正好,拿出来时瓶身立刻蒙上白雾。
可这清凉也有限度。早上惦记的冰西瓜,切开时红瓤黑籽煞是诱人,挖两勺进嘴,甜得发腻,剩下的只好裹上保鲜膜塞回冰箱。街边的凉面挑一筷子,芝麻酱糊在面条上,吃不到半碗就觉得胃里沉甸甸的,筷子轻轻搁在碗沿,再没力气动了。这苦夏的食欲就像个任性的孩子,刚哄得笑了两声,转眼又闹起别扭,让人没辙。
树荫下摇蒲扇的老人慢悠悠地说:"天热了就该猫夏,少吃点是身子在歇着哩。"毒日头底下,连院里的老黄狗都趴在树荫里吐舌头,半天懒得挪窝。饭吃少了,人也没了精神,公园石桌上的象棋摊散了,牌桌上的吵嚷声低了,连广场舞的音乐都收得早了。傍晚纳凉时,邻居们聚在风口摇着扇,说的最多的就是"今儿又没吃多少",语气里带着点无奈,又藏着点认命的释然。
忽有一天傍晚,乌云从西边压过来,风卷着树叶沙沙响,带着雨气的凉意在空气里蔓延。没等收起晾着的衣裳,雨点就噼里啪啦砸下来,打在窗玻璃上汇成水流往下淌。闷雷滚过头顶,空气里飘来泥土的腥甜,憋了许久的热气终于被冲散了。晚风吹着雨丝钻进屋,带着沁人的凉。雨停时,天边挂着道淡淡的彩虹,楼下有人推开窗喊:"凉快啦!"各家的窗户"吱呀"作响地打开,都在迎这穿堂风。
这晚的楼道里,饭菜香又飘起来了。谁家炖了冬瓜排骨汤,清甜的香味丝丝缕缕钻进门缝;隔壁炒了青椒土豆丝,辣丝丝的镬气热热闹闹地散开。路灯亮起来时,楼下小饭馆的桌子摆到了路边,冰啤酒瓶碰得叮当作响,有人夹起一大筷子青菜,嚼得咯吱响,嘴里念叨着:"这天一凉,吃啥都香!"
夜色里的小区渐渐活泛起来。散步的人多了,孩子们追着跑,笑声顺着风飘得老远。卖西瓜的三轮车支起喇叭:"甜西瓜,便宜卖——"挑瓜的人屈起手指敲敲瓜皮,"咚咚"的闷响里,夏天的燥热好像也跟着松了劲。晚风裹着各家厨房的烟火气,温温软软地飘着。这舌尖上的倦夏里,那重新升起的饭菜香,便是最实在的盼头了。
作者简介:冰溪洋(系笔名),原名杨锡冰,男,河南信阳商城人,娱评人、知名散文创作者、资深博主,河南省微电影协会会员,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其大量作品覆盖中国作家网、央视网、人民网、凤凰网、中国知网、大河网、顶端新闻、大象新闻、今日头条、百度新闻、网易新闻、搜狐新闻、简书等众多主流网络平台。曾荣获责任中国——人民网2011年度、2012年度十大社会责任博客,人民网2014年度十大微博网友;央视网2011年度最具影响力精英博主奖、2012年度十大人气草根博主奖、2013年度十大草根名博;河南日报社顶端新闻2024年度顶端文学十佳散文创作者、2024顶端人气创作者TOP100;入围“博客十年——影响中国百名博客评选”200名单 。

冰溪洋
冰溪洋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