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袁建龙


日前,记者了解到,针对一些学校、部门、群众对红色研学的渴望,登封市专门开启一条红色文化研学线路。这里的每一个革命旧址、红色遗迹都是一部历史教科书、一个信仰熔铸点、一座“红色基因库”。

第一站

中共河南区党委、八路军河南军区旧址

1944年9月,党中央派皮定均、徐子荣率领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强渡黄河,挺进豫西。1945年2月,党中央又派戴季英、王树声率部由延安来到河南与皮定均部会合,在登封徐庄镇的孙桥村,宣告河南军区和河南区党委的建立。

这座院子共有5间厢房,当时上房是王树声、戴季英生活和办公的地方,北厢房是作战室,南厢房是伙房,临街两边耳房是警卫勤务室,基本保持了当年的原貌。如今,5个展室内的家具摆设仍然保持着当年的原貌,讲述着当年中国共产党、八路军河南军区领导豫西军民英勇抗日的光辉历程。

第二站

豫西抗日根据地先遣支队司令部驻地

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司令部驻地位于登封白坪镇。1944年9月,以皮定均为司令员、徐子荣为政委的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挺进登封,司令部就驻扎在白坪镇东白坪村,以此为中心在周边10多个县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斗争。

第三站

徐庄镇柏石崖古村

柏石崖村位于大熊山深处的登封市徐庄镇柳泉村。1945年9月,八路军奉命南下撤退时,由于情况紧急不能带走的伤员,分散隐藏在柏石崖村民家里养伤。当地村民冒着残酷迫害和生命危险,掩护痊愈的轻伤员逃出国民党军和反动武装的搜捕。

第四站

袁桥登封县第一次党代会旧址

1939年2月,中国共产党登封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大金店袁桥村中共早期党员袁毅家中秘密召开。新中国成立后,作为“中共登封红一大”旧址,袁毅故居先后被列入登封县级和郑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被登封县(市)命名为登封红色教育基地,被郑州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授予“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示范基地。

袁毅故居又被称为“河南(豫西)抗日战争筹备处”,是我党发展壮大史上众多红色火种之一。伴随着中共登封县第一次代表大会的成功召开,河南(豫西)抗日筹备处也正式成立。此次会议不仅对党的建设、发展、根据地的建设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发展党的干部和党员、建立抗日人民武装作出了历史贡献。

第五站

嵩山抗日根据地纪念碑

嵩山抗日根据地纪念碑位于登封市君召乡红石头沟嵩山抗日根据地。

1944年4月,侵华日军为了挽救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失利,打通中国大陆南北交通补给线,动用5万兵力跨过新的黄河河道发动了河南战役。驻守河南的40万国民党大军,在日军的进攻面前一触即溃,败退而逃。不到半月,豫中豫西45县失守,日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人民群众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1944年9月,八路军豫西抗日先遣支队在皮定均、徐子荣等率领下自偃师挺进嵩山,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敌后斗争——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建立了抗日武装民兵区干队,开展减租、减息和倒地运动……继而开辟了嵩山箕山抗日根据地,范围涉及登封周边10个县。豫西抗日斗争的烽火,在这里点燃,形成了燎原之势。

1995年,中共登封市委、市人民政府建立了此纪念碑,作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六站

登封市革命烈士纪念馆

登封市革命烈士纪念馆坐落于中岳大街西端万羊岗东坡之上,占地31349平方米。此馆的建设始于1979年10月,短短8个月,一期工程便圆满竣工。1984年9月,为纪念“嵩山抗日根据地创建40周年”,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之后的二期工程于1990年秋季启动,至1991年清明节顺利完成。

馆内不仅竖立了庄严肃穆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还设有皮定均及徐子荣的墓与纪念碑亭,同时建立了革命烈士事迹展馆以及皮定均、徐子荣事迹展馆。这座纪念馆高耸,可俯瞰整个城市,其雄伟的气势宛如登封市区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