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书法家、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朱学军利用暑期时间回到家乡,为当地中小学生开展公益书法教学活动,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青少年对书法艺术的兴趣与热爱。

书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但在现代教育体系中,书法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许多基层学校缺乏专业师资。朱学军老师心系家乡教育,每年暑期都会返乡开展义务书法培训,帮助孩子们掌握书法基本功,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朱学军认为,书法不仅是技艺,更是修身养性的方式。

他希望通过公益教学:

✅让更多孩子远离电子产品,在笔墨间沉淀心灵。

✅推动书法普及,弥补基层艺术教育的不足。

✅激发青少年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自信。

朱学军表示,未来将继续扩大公益教学范围,联合更多书法家走进乡村学校,并呼吁社会各界关注传统文化教育。他坚信:

“一支毛笔,不仅能写字,更能写心、写魂。希望孩子们通过书法,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根脉。”

墨韵凝正气 笔锋见匠心

—— 论朱学军的书法艺术

在当代书法艺术的百花园中,朱学军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深厚的艺术造诣,绽放出别样的光彩。这位来自江苏泰兴,扎根上海的书法家,集多重身份于一身,既是严谨的高级工程师,又是洒脱的笔墨耕耘者。他将对传统书法的热爱融入生命,以豪迈正气的品格为底色,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精研不辍,用一支毛笔书写出属于自己的艺术华章。

朱学军出生于 1973 年的江苏泰兴,江南水乡的钟灵毓秀孕育了他对艺术的敏锐感知,而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更如源头活水,滋养着他对书法艺术的热爱。自幼对传统书法艺术的痴迷,让他踏上了漫长而坚定的研习之路。在师父的悉心指导下,他沉下心来默默苦练,刻苦钻研书法理论,广泛临摹古代书法大家之作,主攻二王、欧楷、柳、赵等楷书。二王书法的飘逸洒脱、欧楷的险峻严谨、柳体的刚劲挺拔、赵体的秀丽柔美,都在他的笔下融会贯通,成为他书法创作的基石。这种对传统书法的敬畏与执着,不仅让他掌握了扎实的书法技艺,更培养了他深厚的文化底蕴。

朱学军身兼多职,在高级工程师与企业家的身份之外,始终坚守着对书法艺术的追求。这种多元的人生经历,赋予了他独特的艺术视角与创作思维。工程领域培养的严谨态度,让他在书法创作中注重法度与规范;而企业家的开阔视野与包容胸怀,则使他的作品兼具传统韵味与时代气息。作为中共党员,他身上所展现出的豪迈正气、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也悄然融入书法创作之中,让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观朱学军的书法作品,可谓刚柔并济,力透纸背。其楷书作品,笔画工整规范,结构严谨端庄,既有欧楷的险峻之姿,又融入自身对线条与空间的独特理解,每一笔都如精雕细琢的艺术品,展现出扎实的基本功与对传统的深刻领悟;隶书作品则线条凝重,波磔分明,在古朴典雅中透露出灵动之美,仪态潇洒,工稳俊丽。他善于在刚劲的笔画中融入柔和的曲线,使作品在雄浑有力的同时,不失秀美灵动,真正达到了形神合一的境界。无论是单字还是整幅作品,都给人以和谐统一、气韵生动之感,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朱学军的书法艺术成就斐然,其作品在众多媒体平台发表宣传,从《人民代表报》《中国书画报》等专业报刊,到《今日头条》《百度网》等网络媒体,广泛的传播让更多人领略到他书法的魅力。作品入选省市美展、中韩艺术交流展,并赴韩国展览交流,不仅是对其艺术价值的认可,更彰显了他在推动文化交流方面的积极贡献。此外,他荣获 “国礼艺术家”“德艺双馨艺术家” 等诸多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多年来对书法艺术的不懈追求与辛勤付出。

在当今时代,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面临诸多挑战,朱学军以自己的实践给出了精彩的答案。他立足传统,从古代书法经典中汲取养分,同时又不拘泥于传统,融入个人的情感与理解,形成独特风格;他积极参与文化交流活动,利用现代媒体平台推广书法艺术,让更多人感受书法之美;他秉持着无私奉献的精神,以书法艺术传递正能量,践行着一位艺术家的社会责任。

朱学军的书法艺术,是他人生经历、精神品格与艺术追求的完美融合。他以墨韵凝聚正气,以笔锋展现匠心,在书法艺术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相信在未来,他将继续以饱满的热情与坚定的信念,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书法作品,为中国书法艺术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力量,让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著名书画艺术评论家 罗成

二零二五年六月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