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金融的版图中,贷款类APP恒小花近期备受争议,其推出的“提额卡”活动被指存在欺诈行为,在多个投诉平台上,消费者的不满之声此起彼伏。与此同时,恒小花背后的“马甲”更替历史以及一系列违规问题,也引发了市场和监管部门的关注。

恒小花在小米、华为应用商城下载量均超330万,全网下载量更是突破千万,从数据来看,它是一款颇具影响力的贷款类APP。其官方宣称由北京乐享无限科技有限公司推出,截至2024年3月,累计放款超750亿,累计服务用户超5千万,主打高额、低息、无抵押、可循环的信用借款,最高额度可达20万元,综合年化利率(单利)在7.2%-36%。然而,实际情况却与宣传大相径庭。

不少用户反馈,在恒小花贷款的实际利率远超宣传。有用户借款5000元,分12期还款,每期需还500多元,总还款额超6000元,算下来贷款实际利率高于36%,且还款中还包含担保费、融资咨询费等额外费用 。还有用户提到,恒小花虽打着低利息的旗号,担保费却高得离谱,如借款6000元,12期利息仅一百多,但担保费却高达1300元。记者亲身体验在恒小花借款时,平台匹配的3000元额度,分12期还款金额为3616.44元,而这仅仅是表面的息费,背后隐藏的各类费用更是让用户在还款时叫苦不迭。

今年以来,恒小花推出的“提额卡”成为众矢之的。平台推广宣称“299元提额卡最高提额10000元”“599元提额卡最高提额30000元”,可实际提额金额与宣传严重不符。多位用户在黑猫投诉等平台反映,支付299元购买提额卡后,实际仅提额500元,并且该提额额度默认“无法使用”,这显然是虚假宣传。恒小花设置的提额卡退款规则也充满套路,虽条款注明“未使用权益可全额退款”,但当用户未使用额度申请退款时,客服却以“已提升额度”为由拒绝退款。目前,在黑猫投诉、啄木鸟、消费保等平台上,关于恒小花提额卡的投诉不断,众多用户直指其涉嫌金融欺诈,认为这是典型的变相砍头息。

除了提额卡问题,恒小花在个人信息泄露及暴力催收方面也饱受诟病。恒小花APP搜集的信息极为全面,涵盖手机设备信息、实名认证信息、金融类信息等,其中征信信息更是延伸至银行卡信息、银行流水、月收入、公积金、营业执照、紧急联系人等,一旦泄露,用户将毫无隐私可言。据南方都市报调查报道,恒小花平台通过“子母协议”“套娃式授权”等手段,让用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向合作方提供个人信息。如今,恒小花一键同意的协议多达6份,每份协议又内嵌多份子协议,层层嵌套,用户在点击同意借款时,个人信息近乎被授权给近百份协议,资料被同步给全网数十个网贷平台,个人信息在市场中“裸奔” 。在投诉平台上,对恒小花泄露个人信息的投诉有上千条,暴力催收的投诉更是超过七千条,许多用户反映恒小花向好友、家人进行暴力催收,乱发虚假短信,严重影响用户的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甚至导致部分用户工作丢失,生活陷入困境。

值得注意的是,恒小花并非“单打独斗”,它的前身是普融花,而普融花的前身是恒易贷。2020年8月,恒易贷因侵害用户权益被工信部信息通信管理局通报;2024年8月,普融花因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等违规行为被北京市通信管理局通报,随后被应用商店下架。从恒易贷到普融花,再到恒小花,背后的操盘手均为恒昌公司。尽管运营主体不断变更,从北京网众共创科技有限公司到北京乐享无限科技有限公司,股权关系错综复杂,但背后相同的资金方、风控及催收团队,让用户的投诉对象最终都指向了恒昌公司 。恒昌公司作为一家综合性现代服务企业,旗下多款贷款APP频繁改头换面,被质疑是为了逃避监管,继续从事贷款业务,甚至通过债权转让等方式,涉嫌违规参与放贷,实现多重监管套利。

在金融资质方面,恒小花也存在诸多疑问。恒小花APP的运营方北京乐享无限科技有限公司经营范围不含金融从业资质,直到2023年10月,恒小花才以间接入股的形式拿下广州耀盛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的小贷牌照,实现“借牌上架”。然而,目前各大应用商城中,恒小花APP的运营方仍显示为北京乐享无限科技,而非持有牌照的广州耀盛网络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在监管日益严格的背景下,恒小花APP如何通过应用商城审核上架,成为一个亟待解答的问题 。

面对众多质疑和投诉,有媒体向恒小花运营方、恒昌公司发去采访提纲,但截至发稿,均未得到回应。恒小花的种种乱象,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扰乱了互联网金融市场的正常秩序。随着监管的不断加强,恒小花能否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规范自身经营行为,重回正轨,市场正拭目以待。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九州商业观察

九州商业观察

+ 关注
查看更多文章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