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市场持续规范发展的当下,助贷行业本应朝着合规、透明、惠民的方向前行。然而,一款名为易花花(原名易速借贷)的贷款产品却逆势而行,因诸多问题被推上风口浪尖,饱受消费者诟病。
隐形担保费,变相抬息收割用户
“借一万,隐性担保费1690元。”这绝非个例,而是众多在易花花平台借款用户的共同遭遇。随着助贷新规实施进入倒计时,多数平台都在积极压降贷款利率,努力适应监管要求。但易花花却仍以担保费等隐蔽形式变相抬息,大肆收割用户韭菜。
多位借款用户反映,在易花花借款时,平台未明确告知担保费相关事宜。有的用户直到还款时才发现,每月还款中除了本金和利息,还多出一笔几十元甚至上百元的担保费。借款一万元,担保费竟高达1700元,而且借款金额越大,担保费越高。这种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强行收取高额担保费的行为,无疑是对消费者权益的严重侵犯。
此外,易花花还存在额外收取会员费的问题。部分用户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被开通了299元的会员。平台以所谓影视美食等消费权益为幌子吸引用户,实则背后暗藏高额担保费和咨询服务费。有用户借款7000元,一年后实际还款高达8736.97元,年化利率达到36%,远远超出了合理范围。
投诉如潮,升级改名难掩问题
易花花在华为应用商城的下载量已达1070万,全网下载量更是达到几千万量级,如此庞大的用户基础,本应成为平台用心服务的动力,然而事实却恰恰相反。
2025年6月,浙江未讯科技高调宣布“易借速贷”升级为“易花花”,宣称要让服务“如花般绽放”。但从各大投诉平台反馈的数据来看,这一升级并未带来服务的提升,反而投诉量不降反增。仅黑猫投诉数据显示,更名后一个月内易花花新增投诉几十条。截至目前,黑猫投诉上关于易花花的投诉已达200多条,而其前身易借速贷的投诉量更是高达3300多条。
许多用户指出,所谓的升级不过是更换图标,实际问题依旧未得到解决。借款合同里仍隐藏着担保费用,过度催收的现象也愈发严重。当用户逾期时,催收手段更是令人咋舌,暴力催收、威胁恐吓、泄露个人隐私等情况屡见不鲜。“不还款就通知你通讯录所有人”“通知村委会和家人”,这些话语让用户苦不堪言。
资质存疑,涉嫌违规放贷运营
易花花APP的运营方为福建拓川担保有限公司。从工商信息来看,浙江未讯科技有限公司由浙江霖梓控股有限公司持股51%,股权穿透为张杰,其经营范围为互联网信息服务等,并无金融贷款类业务资质。而拓川融资担保公司的注册资本仅2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刘更顺,由福建迪赛工业设计有限公司100%控股,后者由浙江地拍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持股99%,股权穿透实控人为毛爱花。
值得注意的是,拓川融资担保法定代表人刘更顺,曾是杭州霖梓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而该公司唯一股东为霖梓控股。这一系列复杂的股权关系表明,拓川融担与浙江未讯科技存在紧密的关联关系。
拓川融资担保的经营范围仅为融资担保业务,并无放贷资质,却涉嫌通过担保主体大规模开展互联网贷款业务。更为离谱的是,易花花APP在宣传时定位模糊,一会宣称自己是正规持牌机构分期平台、现金分期贷款平台,一会又将自己定位于助贷平台,这种模棱两可的定位,让用户难以辨别其真实性质。
监管重压下,仍存侥幸心理
在监管日益严格的大环境下,易花花的种种行为无疑是在挑战监管底线。今年4月3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助贷新规”,明确规定商业银行应当在合作协议中明确平台服务、增信服务的费用标准或区间,将增信服务费计入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明确综合融资成本区间,且年化利率需被压降至24%以下。新规将于10月1日起施行,留给助贷机构的整改时间紧迫。
然而,从网友反馈来看,易花花与多家银行合作的助贷业务中,担保费等隐性利率依然居高不下,严重触犯助贷新规中关于借担保费之名行高息之实的核心违规条款。易花花与银行资方的合作,已然构成了典型的监管灰色套利:一家无放贷资质的担保公司上线助贷平台,借助银行资金方“洗白”业务,逃避监管。
易花花的种种乱象,不仅损害了广大用户的切身利益,也扰乱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在监管日益严格的当下,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大监管力度,对易花花这类违规平台进行严肃查处,还金融市场一片清朗天空。同时,也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择贷款平台时,一定要谨慎小心,仔细阅读合同条款,避免陷入类似的金融陷阱

九州商业观察
九州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