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脚丫唰唰向前,转眼已是2025年。

夜深人静,静静独站窗前,夜空繁星闪烁,慨叹声犹在耳畔:还没来得及变老,很多事情都已忘掉,捡一帧记忆的碎片,依稀2015年——

《黄海文学》创刊,三三两两几个人,零零星星半文钱,没人看好,缺爱少怜,荆棘四布,举步维艰。

为求佳作,编辑部诸公亲自下场,四处觅稿;追求精美,请来专家坐镇,装帧改了数十遍。历时半年,首期杂志终于亮相。自此,《黄海文学》开始了坎坷征途,一干人等踏上一条不归路。

   

一闭眼一天,再睁眼已是十年。

遥想这十年,有些刊物倒了,有些编辑跑了,有些作者去干烧烤了,《黄海文学》依旧在,江湖渐有微名传。

现如今,杂志越办越精致,本是小家碧玉,宛如大家闺秀。

先三审,后三校,残品次稿,概不过审;编辑盲选,杜绝人情。无名作者时有上刊,名家大咖常作刀下鬼。

 

有人会笑,别闹,哪个杂志没有关系稿?

静静苦笑:创刊十周年,我等内部人士,仅仅过审一篇,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一篇,一篇,就一篇!

网友直呼:为静静点赞,妥妥理工男,献稿不献身,始终守底线。 

回首这十年,七届征文大赛,无数文友展才华;一刊一网一号,培养作者已过万。

本是无权无势一草根,情怀却似空谷幽兰。

一份民刊,鲜有经济来源,绝无灰色创收,不靠大咖撑场,为何能有如此成就?

爱因斯坦提笔证明:作者支持是关键,编辑群英是重点!

总编阿一,纵横文坛四十年,阅稿成千上万篇,撰稿伤身,审稿致残。江湖八卦曰:审稿肝火盛,便秘令人烦,日日开塞露,残瓶卖巨款。副总编张巧梅、孙慧铭,同为文字洁癌晚期患者,审稿如贾岛推敲,编辑如李白磨杵,心善文更美,各顶半边天。

编辑天团王雪平、王英兰、赵德民、许光,皆是文坛老将,不讲情面,只看质量,虽快意恩仇,却惜才如命,但有眼亮之处,必然欣然推荐。

校对杨雪雁,统筹王春玉,公众号管理滕源栋、李雪,宣传推广张富强,人人甘当义务兵,加班又加点;天天不得闲,任劳又任怨。

有人会问,到底是什么力量让大家十年如一日坚持?

静静告诉你,他们是一群纯粹的人,一群脱离了低级趣味的码字工,一群志趣相投的特种兵,一腔热血三十七度七,满腔热情顶破天!

夜深人静,静静仰望星空,自语自嗔:“一群二货”,话音未落已是泪水涟涟。

君子固穷,越穷越光荣!为热情似火的文友喝彩,为无私无畏的编辑点赞! 

回想这十年,一路蹉跎,一身清高,孤身自傲,勠力向前。

一干文学老司机,怀着天真的敬畏和爱,咬破指尖浇灌森林一片。不求回报,但求无愧,无愧于良心,无愧于作者,无愧于那颗粉嘟嘟的小红心。

这十年,欢乐常有,痛苦也多。沉浮挣扎,苦中作乐;宵衣旰食,从末退缩。

这十年,诸多文友陪伴着成长,心怀感激,羞于表白;爱如江水,汹涌澎湃。

展望前路,大雾弥漫;走过艰难,不怕更难;餐风茹雪,大步向前。期盼下一个十年,有你相伴来闯关!

 

文末静静吐真言:客官,无论是打尖,还是住店,俺在这儿给你鞠个躬,如有不足,多多包涵;如有小得,麻烦点个赞;如有想法,请文后留言!

谢谢,明天见!

撰稿:荆可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