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行业,合规经营是生命线,一旦逾越红线,不仅会面临监管的严惩,更会损害自身的信誉和市场形象。近期,渤海银行便因一系列违规行为成为焦点,多张罚单的背后,凸显出其在风险管理与内部管控上的重重问题。
近期罚单频发,合规问题集中爆发
2025年7月23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山西监管局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让渤海银行太原分行和太原幸福里支行(原渤海银行太原亲贤支行)站在了聚光灯下。太原分行因授信调查不尽职、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尽职,被处以95万元罚款;太原幸福里支行则因未真实反映风险状况、贷后管理不到位,被罚70万元 。同时,多名相关责任人被给予警告处分,涵盖了分行中小企业部、支行管理层以及客户经理等多个关键岗位,包括时任渤海银行太原分行中小企业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刘伟,时任渤海银行太原亲贤支行副行长(主持工作)范华等。
就在此前不久,渤海银行的其他分行也未能幸免。7月3日,渤海银行合肥分行因固定资产贷款超项目工程进度放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贷前调查不尽职、贷后管理不到位等违规行为被罚款60万元,相关负责人姜楠、张爱鹏、姚磊、郭嘉等人也被警告。而在6月份,渤海银行宁波分行、长沙分行同样因多项违规行为遭到监管部门处罚 ,这些罚单犹如一记记警钟,接连敲响。
违规行为剖析:风险管控与管理漏洞
从渤海银行这一系列罚单所涉及的违规行为来看,风险管控意识薄弱与管理漏洞是主要症结。未真实反映风险状况,意味着银行在评估资产质量、贷款风险等关键环节存在严重失职。这不仅误导了银行内部的决策,也可能使投资者、储户等利益相关者对银行的实际财务状况产生误判,一旦风险集中爆发,极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
贷后管理不到位更是一大隐患。贷款发放后,银行未能持续跟踪资金流向、监控借款人经营状况,这使得贷款违约风险大大增加。例如,个人经营性贷款业务贷前调查不尽职,可能导致银行将款项发放给信用不佳或还款能力存疑的客户,而贷后又缺乏有效管理,无法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问题,最终可能造成贷款逾期、不良贷款率上升等后果,直接侵蚀银行利润,影响其资产质量。
授信调查不尽职、流动资金贷款管理不尽职以及员工行为管理不到位等问题,也从侧面反映出渤海银行内部管理体系的混乱。授信调查是贷款业务的第一道防线,若调查不充分、不准确,后续的贷款审批与发放便如同在沙滩上建楼,根基不稳。而员工行为管理不力,可能滋生内部违规操作、道德风险等问题,破坏银行的合规文化与行业声誉。
屡触红线:背后的深层原因探究
渤海银行频繁违规,背后原因复杂。一方面,或许是业务扩张与风险管控失衡。在金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下,银行都有拓展业务、提升业绩的冲动。渤海银行可能为了追求短期的业务增长,在贷款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降低标准,忽视风险,盲目追求规模而忽视了合规经营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内部管控机制的失效不容忽视。从涉及的多个分行、多种违规行为以及不同层级的责任人来看,渤海银行内部似乎缺乏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或许存在部门之间信息沟通不畅、职责划分不清等问题,导致风险管控措施难以落地,违规行为有机可乘。此外,合规文化的缺失也是关键因素。若银行内部从上至下未能形成对合规经营的高度重视,员工缺乏合规意识,那么违规行为便会屡禁不止。
罚单影响:声誉受损与市场质疑
这些罚单对渤海银行的影响是多方面且深远的。最直接的是声誉受损,在金融行业,信誉是银行的立足之本。频繁的违规处罚会让投资者、储户对其信任度降低,进而影响其市场形象与业务拓展。在吸引新客户、开展新业务时,渤海银行可能会面临更多的阻力,客户可能会因担忧其合规风险而选择其他银行。
从市场角度来看,罚单也引发了投资者对其盈利能力和风险水平的质疑。罚款直接造成财务损失,而违规背后的风险隐患可能导致未来不良资产增加、运营成本上升。这无疑会影响投资者对渤海银行的信心,反映在股价上,可能出现波动甚至下跌,增加其融资成本,影响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整改之路:合规建设任重道远
面对这一系列罚单,渤海银行亟需深刻反思,全面整改。首先,应重新审视风险管控体系,强化风险评估与监测机制,确保风险状况能够得到真实、准确的反映。在贷后管理方面,要建立严格的跟踪制度,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控贷款资金流向和借款人状况,及时预警风险。
其次,完善内部管控机制迫在眉睫。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与协同合作。同时,建立独立、有效的内部监督部门,加强对业务流程的全程监督,对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早处理。
最重要的是,培育合规文化。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建立合规考核机制等方式,让合规经营理念深入人心,使每一位员工都认识到合规是银行发展的基石,从源头上杜绝违规行为的发生。
渤海银行正站在合规建设的十字路口,如何应对这些罚单带来的挑战,积极整改、重塑形象,关乎其未来在金融市场的生存与发展。若不能痛定思痛、彻底解决违规问题,在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下,其前路必将充满荆棘。

九州商业观察
九州商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