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舞阳县委、县政府邀请,我们于6月5日至6日对舞阳县进行了调研,先与发改、工信、农业农村、商务、人社、科技、自然资源等部门及经济技术开发区座谈交流,后对金大地、恒康药业、食品产业园、高端新材料产业园、贾湖遗址博物馆等企业和文化场馆进行实地考察。在诸多有价值的信息中,金大地和盐化工产业崛起及其对县域工业化发展的意义似乎更值得关注,并由此引发了我对农区工业化和县域现代化模式的再思考。对舞阳考察见闻和有关思考分享如下:
1.充满胡辣汤味道的千年古县
胡辣汤是河南民间普及程度最高的汤类食品,近年来,随着河南人流动范围的扩大,胡辣汤也开始走出豫界,走向京城,为越来越多的国人所知,并受到喜爱。疫情期间,一位北京学界的朋友某天给我发来一段他拍摄的人们排长队喝胡辣汤的视频,下注“消费降级”!可见,胡辣汤已走入皇城根寻常百姓家。
人说,胡辣汤是码头文化的产物,它有两个源头,一个是周口西华县逍遥镇,另一个就是舞阳县的北舞渡。两处是一条河上的两个古码头,东西相距也就百余里,这条河就是沙颍河,是淮河最大的支流。在工业文明和现代公铁运输诞生之前的农耕时代,水路运输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需要长途贩运的商品货物,对水路的依赖程度更高。所以,在主要通航河流通道的关键节点,就形成了人流货流上下频率高、客商云集的码头和依托码头形成的市镇。北舞渡就是沙颍河靠近上游的码头和市镇,这里是水旱路交接点,从东南运往西北的货物,沿沙颍河溯流而上到达北舞渡码头以后,就必须卸船装车走旱路。同样,从西北运往东南的货物,到此则要卸车装船走水路。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北舞渡千年古镇的繁华,建于清代乾隆年间精致华丽的山陕会馆牌楼,至今还屹立于古镇中心,向人们展示它过往的辉煌。它留下来的胡辣汤味道,更是越飘越远。
舞阳县城在北舞渡镇南面,两地相距二十多公里,再往南百余公里,就是隶属于南阳社旗县的社旗镇,那里是唐河上游通汉水和长江的另一处重要的水旱码头,其作为曾经辉煌过往标志的山陕甘会馆规模更为宏大。据说,在京汉铁路通车之前,北舞渡和舞阳县城一线一直是豫中南地区最重要的南北通道。由此可以想象得到,北舞渡和社旗镇码头一定是沟通淮河长江两大流域的重要节点,也是当时南北向货物的重要集散中心和转运点,这进一步凸显了北舞渡及舞阳县地位的重要性。
然而,近代以来,随着火车的轰鸣声,不但东面的漯河替代北舞渡成为新的交通枢纽并崛起为区域中心城市,东南和西北两个方向均不足百公里的地方,也平地崛起驻马店和平顶山两座区域中心城市,北面的许昌向更北方向入了郑州都市圈,东南和西南方向可以遥望的信阳与南阳,因为各自区域中心地位的加强而显得心理距离更遥远了。似乎是突然之间,北舞渡及舞阳县由昔日的交通要冲和繁华之地,在现代化版图中变成了被周边各大区域中心城市包围的偏远腹地。记得刚进入新世纪那会儿,我来看一个在舞阳县挂职的同事,感觉从漯河折向西南方向后还要跋涉好久才能到达县城。直到进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随着东西向宁洛和南北向焦桐两条高速公路的开通,以及京广高铁和各种省国道公路通行条件的改善,舞阳县闭塞腹地的地理格局才得以改观。加上刚刚建成通车南北穿境而过的许信高速公路,以及正在加快施工通车在望的平漯周高铁和谋划建设的沙河舞阳港,很快将彻底改变舞阳县的交通环境。
交通约束只是近代以来的事,其实,舞阳县的自然地理环境十分宜居。这里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区域(东经113.5°,北纬33.2°),气候温暖,降雨充沛,非常适合作物生长,人类在此繁衍生息的年代久远。位于北舞渡镇西南两三公里处,距今9000-7500年的贾湖文化遗址,被认为是中华文明最早的源头,在这里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稻作农业、最早的猪狗等家畜驯养、最早的酿酒、最早的养蚕缫丝技术和最早的礼乐文化等数个中国第一。保存完整的陶鼎、陶罐,精致的带孔骨针,打磨光滑的石铲、石斧、石凿、石盘、石碾板,特别是鹤翅骨做成的7孔骨笛,至今尚能吹奏出华美的乐章,这些无不展示出近万年前中华先祖不可思议的创造力。贾湖遗址之外,舞阳县境内还发现有距今5000年左右,混合了仰韶、大汶口、良渚等特色的人类史前文化遗址。此地历史之悠久,由此可见一斑。
据传,夏禹时这里即设邑,因邑在舞水(又作潕水、㵲水)之阳,故称舞阳。秦置舞阳县,以后虽隶属有变化,也偶有废置,但舞阳之名一直保持至今未变,是名副其实的千年古县。境内除了史前文明遗址和北舞渡古镇及牌楼,还有五代时期蜀王王建衣冠冢、明代城隍庙等文物古迹多处。与西邻叶县、北邻襄城与临颍、东临郾城、南邻西平与方城等地一样,都是有故事的地方。
2.金大地和盐化工异军突起
舞阳县国土面积770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0万,常住人口45万,耕地面积74万亩,是个中等偏小的县域。由于前面说过的原因,舞阳县工业化起步较晚,直到新世纪初,还是个典型的农业县。当新世纪进入第二个十年后,舞阳县工业开始腾飞,主要原因是盐田资源开发和金大地等盐化工企业入驻。舞阳县是叶县为主体的巨大盐矿区,有盐面积77平方公里,主要集中于孟寨镇和马村乡境内,储量超过400亿吨,虽不及叶县数千亿吨规模,但支撑盐化工产业发展绰绰有余,且质量上乘,厚度大,更易开采。
查阅网上信息,河南金大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年3月25日在舞阳县工商行政管理局登记成立,主要生产纯碱、氯化铵和小苏打三种产品。经过数年积淀,十多年前开始爆发,连续进行了五期产能扩建。目前工厂占地达4000余亩,职工2000余人,综合产能1200万吨,其中纯碱世界第一,小苏打中国第一,年物流吞吐量超过2500万吨,盐田卤水从十几公里外的孟寨镇采集后通过管道运输直达厂区,煤炭等其他原材料通过铁路专用线运抵厂区,还有2000台重卡在公司运输系统中备调,可随时将产品运输到内河码头中转或直达用户。主要由于价格波动幅度太大,近几年在产能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销售收入持续保持稳定,2024年是140亿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产品从价格高峰时期的5000多元/吨降到了当下2000元/吨不到,若按高峰期价格算,产值应该突破500亿元了。目前,金大地六期氟硅新材料项目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项目总投资600亿元,占地3000亩,分两期展开。第一期投资300亿元,其中的一分期投资160亿元,预计2026年上半年建成投产,主产烧碱30万吨,再用释放的氯气做原料,与氟硅等原材料化合,生产多种氟化有机产品,如新一代氟利昂等。六期全部建成后,会新增产值500亿元,加上原有产能进一步释放,整个集团销售收入会达到千亿元。
有资料显示,舞阳县盐化工产业除了金大地之外,还有隶属于河南能源的永银化工和隶属于中盐系统的企业,但他们规模都比较小,销售产值都在几亿元盘桓。除了盐化工之外,还有医药化工、食品等产业,规模也都比较小,其中的很多企业也都是围绕金大地布局的,依赖金大地提供的原料,是金大地产品或产业链条的延伸。可以说,金大地在舞阳县工业体系中如鹤立鸡群,一家独大,支撑起了整个舞阳工业甚至经济的大半边天。
3.基础工业布局县域成为趋势
在金大地迅速发展的近十几年中,我曾多次到访,高频率听过四期、五期建设进展情况的介绍,看到的立体管廊一次比一次长,巨型的蒸汽锅炉一次比一次多,过程控制智能化程度一次比一次高,工厂环境一次比一次好,而且据说前五期建设几无借贷,全靠公司自我积累,不能不说这真是一家成功的企业。1200万吨的产品(六期完成后很可能达到2000万吨),2500万吨物流吞吐量(未来可能是3000多万吨),5平方公里占地(7000亩),千亿产值,确实令人震撼!
惊叹之余,也促使我们思考一个具有规律性的问题:这样的盐化工企业,属于典型的基础工业。大投入、大消耗、大排放、广占地、大进大出,控制消耗和降低成本是致胜之道的关键,资源和空间以及物流体系是重要的生存条件和成长基础。金大地胜在盐矿资源和空间与环境容量,当然还有民营的体制机制。在交通和物流体系已经高度现代化的今天,企业空间选择已经挣脱了资源产地约束,土地供给和环境容量及城市功能配套在基础工业企业空间选择中的分量越来越重。在这样的背景下,基础工业向县域空间聚集成为大趋势。金大地在舞阳县的成功固然有资源产地的原因,但土地供给和环境容量也应该是起了重要作用。放眼周边乃至全国,基础工业在县域成功布局的案例比比皆是。铝电行业产能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山东魏桥(600万吨)与信发集团(400万吨),均在县级城市,前者在滨州邹平,后者在聊城茌平。中铝集团河南工厂在修武县。新希望铝业在渑池县。豫光金铅为龙头的金银铜有色金属冶炼基地所在的济源,本质上也是个县域空间。平煤集团的化工生产基地分别在襄城县和叶县,等等。
基础工业趋向于布局县域空间,一定是企业在摆脱了资源产地和交通物流约束情况下,综合考虑建设用地和环境容量对成本收益影响做出决策的结果,也是各种壁垒破除,竞争日益充分,市场日益统一和成熟的标志。
4.农区工业化的多元模式
我们曾经多次说过,工业化是现代化的起点和源头,工业化是对传统农业主导的经济活动替代和改造过程,所以,从根本和源头上看,工业化都是从农区开始的,都是农区工业化。作为需要研究的问题,我们的视角往往率先落到已经围绕城市聚集和发展的现代工业上,关注其向未被现代工业覆盖的农业区域扩散和覆盖过程。当然,我们也关注这些农区现代工业自生和成长过程。从这两个视角来观察和研究农区工业化,我们发现,农区工业化的实现和覆盖有至少有如下七种模式:
一种是依赖本地商业文化基因,借助外部城市工业元素的影响和支持,而从本地自生发育起来并迅速实现全覆盖的模式,以苏南地区最为典型;第二种是借助开放东风和广泛的港台及海外华侨人脉关系,通过外部资本流入与生产项目转移,而迅速成长起来并实现全覆盖的模式,以珠三角尤其是东莞最为典型;第三种是随着时代变迁和外部环境变化,传统农业生产活动已经无法维持正常生存需要,被迫进入非农领域,抓住市场结构调整重组机遇,而一举自生发育出了本地工业,并实现了区域全覆盖,以温州最为典型,内陆地区某些县域也不乏走出此种工业化道路的案例,如河南许昌长葛和新乡长垣等;第四种是通过本地资源开发,丛生出多个市场主体,多点实现原始积累,在竞争整合中产业结构不断升级,最终完成工业化对区域全覆盖模式,主要存在于中西部少数资源富集县域,如河南新密和巩义等县市;第五种是内部能人效应和外部市场效应结合,而在本地崛起一家巨型龙头企业,并以它为中心不断拓展链条,形成特定领域特色产业集群,而完成对整个县域工业化的全覆盖模式,以山东邹城和茌平最为典型,河南舞阳未来有可能也以此模式完成工业化进程;第六种是依赖本地并不突出的商业文化基因,政府引领,民间主动作为,通过引进承接外部产业密集转移,形成本地优势产业集群,并不断蔓延,最终实现对区域全覆盖模式,以河南平舆和睢县最为典型;第七种是传统农耕文化积淀特别厚,农业生产条件又相对优越县域,内无传统商业文化基因,外无支撑元素,既无改变生产生活轨道的压力,又无主动抓市场调整和产业空间重组机遇的动力,而是通过非农产业就业和收入激励流向域外,被动进入工业化过程。虽然县域内无工业产业覆盖或工业产业覆盖不足,但人的工业化和传统农业的工业化改造也是要被全覆盖的,这可以称为外部拉动工业化模式,华北黄淮和东北农区很多县域此类工业化模式比较常见。
应该说,无论哪种模式,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意义。所以,从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支持农区工业化的政策来说,不能搞一刀切,而应该因地制宜,对不同类型区域,给予不同但更契合那里实际情况的工业化政策。

明斋观察
明斋观察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