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起,贵州、重庆、广州等多地消费者投诉称,在极氪直营门店支付定金后,发现所购“新车”实为已投保交强险甚至完成过户的车辆,沦为法律意义上的二手车。消费者维权时遭遇推诿拒赔,部分案例显示车辆库龄超6个月。
销售人员以“限时优惠”“免费赠送交强险”等话术掩盖车辆性质,部分消费者签约主体为第三方公司,合同与付款账户均非极氪官方,涉嫌刻意隐瞒。
7月20日,极氪声明强调涉事车辆为“未注册的全新商品车”,投保交强险系展车安全保障所需,但未开具零售发票或注册上牌,故不属于二手车。购车者仍享有首任车主权益。
展车因3-5个月库龄明示折扣销售,系新能源行业正常商业行为。公司称下单页面已标注车辆性质,并成立专项小组彻查终端销售问题。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登记≤3个月、里程≤50公里”的二手车占比达12.7%,新能源车超60%。长城汽车魏建军曾公开批评此为“行业怪象”,源于库存压力与销量返点争夺。
此次极氪风波折射出新能源汽车行业在销量压力下的数据扭曲风险,直营模式透明度亟待强化。随着工信部等部委酝酿政策整治“0公里二手车”,车企需在销量冲刺与合规经营间重新权衡平衡点。

新识研究所
咸宁日报旗下,关注互联网、科技与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