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运城市人民医院血液科及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再次传来振奋人心的消息:74岁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高危组)患者史某某,在该院成功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已顺利完成造血重建,标志着该院在高龄恶性血液病救治领域再攀高峰,再次刷新了区域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年龄纪录,彰显了过硬的医疗技术实力与敢闯敢拼的担当精神。
7月16日,74岁患者史某某顺利完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第一阶段,其指标达到出仓标准。
高龄移植如“走钢丝”,74岁患者面临生死考验
患者史某某两年前被确诊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高危组),经系统化疗后病情曾一度稳定。然而,2025年5月,病魔再次袭来,疾病复发,让这位古稀老人的生命再次陷入危机。
运城市人民医院血液三科兼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区主任段文义与患者沟通注意事项。
对于复发的高危组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可能实现治愈的手段。但史某某74岁的高龄,给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医学领域公认,高龄患者器官功能衰退、耐受性差、合并症风险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死亡率和失败率显著上升,一直是临床治疗的“高危禁区”。
此前,运城市人民医院已成功完成69岁白血病患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创下当时的高龄纪录。而74岁的移植手术,不仅远超该院既往纪录,在全国范围内也属技术难点,对医疗团队的综合实力提出了极致考验。
多学科协作闯难关,个性化方案护航生命
运城市人民医院迅速启动全院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组织多学科专家对患者进行全方位会诊。
面对这一高难度挑战,运城市人民医院迅速启动全院多学科协作(MDT)模式。血液科、移植中心、麻醉科、心内科、呼吸科、营养科等多学科专家齐聚一堂,对史某某的身体机能、器官储备、合并症风险等进行全面评估。经过严谨论证,专家团队一致认为,患者虽然高龄,但身体各项基础指标尚佳,具备耐受移植前期高强度预处理化疗的条件。
运城市人民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团队讨论患者病历。
为平衡治疗效果与患者耐受性,团队创新性地采用了减低毒性的预处理方案,在最大限度清除体内白血病细胞的同时,有效降低了对老人重要脏器的损伤。在供者选择上,团队确定以患者儿子作为半相合供者,并创新性地联合应用间充质干细胞辅助移植——这一方案旨在改善老年患者脆弱的骨髓微环境,促进供者造血细胞顺利植入,并降低移植后复发风险,为手术成功奠定了关键基础。
跨越“生死关”,古稀老人重燃生命希望
2025年6月22日,史某某入住无菌层流病房,开始接受预处理治疗。7月3日,其儿子的300ml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被顺利回输到史某某体内,开启了“生命种子”的重生之旅。
74岁患者史某某在无菌层流病房接受治疗。
移植过程中,患者出现了黏膜溃烂、胃肠道反应及移植前综合征等常见并发症。医护团队凭借丰富的经验和精细化的护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精准应对每一个挑战。经过数周的密切监测与精心救治,史某某的造血功能逐步恢复,各项指标达标,成功实现造血植入,顺利完成移植第一阶段治疗,于7月16日转入普通病房继续后续康复。
74岁患者史某某接过家属送来的象征新生的鲜花。
此次74岁高龄白血病患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是运城市人民医院在血液病诊疗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不仅刷新了区域内高龄移植的纪录,更充分彰显了该院多学科协作的综合实力、勇于挑战医学极限的担当精神与精湛的临床技术水平。从69岁到74岁,数字的跨越背后,是无数医护人员对生命的敬畏与守护,也为更多高龄血液病患者带来了重生的希望。(记者赵一帆)
【来源:黄河新闻网运城频道】

晋南新资讯
山西信壹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官方正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