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中国企业来说,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流量红利结束,变成了流量焦虑。被红利的东风推着前进的好时代结束了,企业营销应该怎么办?

流量驱动的增长属于“被动增长”,站在风口上,猪都可以飞。流量红利消失,“被动增长”玩不下去了。风停了,摔下来的都是猪。企业必须学会“主动增长”才能活下去,当猪插上了翅膀,就变成了翱翔蓝天的雄鹰。

流量内容只能带来“被动增长”,“高质量内容”才能带来主动增长。对于品牌营销来说,未来与“高质量内容”进行合作才是正确的选择。把全副身家压在流量内容上,可能带不来增长,还可能引起流量的反噬,今年以来这一点在汽车行业比较典型。

何为高质量内容?5月17日在北京举行的“2025搜狐科技年度论坛”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福耀科技大学校长、西安交通大学原校长、教育家王树国发表主题为《新技术革命与教育、科技、人才》演讲,探讨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怎么适应智能时代的社会需求;

搜狐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兼CEO、物理学博士张朝阳、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院长、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张亚勤、猎豹移动董事长兼CEO、猎户星空董事长傅盛,清华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系主任刘嘉一起展望人机共处的未来;

中国科学院院士王贻芳,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张伟,西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讲席教授裴端卿,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动画研究院院长孙立军,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纬民等重磅大咖都发表主题演讲,呈现人类对基础科学的终极探索;

……

搜狐科技年度论坛的高质量内容获得品牌商的认可,过去几年,中国移动、华为、华夏汽车等多家厂商成为其赞助商,越来越多的品牌商认可搜狐年度科技论坛的传播效果,认可高质量内容传播。

“品质内容”是个苦活累活,既需要远见,也需要定见,与“流量内容”相比,投入成本高、见效周期长。很多人相信“吃力的不赚钱,赚钱的不吃力”,这是大多数平台选择流量内容的原因,搜狐一直坚持高质量内容投入,属于行业中的另类。

搜狐坚持高质量内容投入的原因与创始人张朝阳有关,他在《张朝阳的物理课》的前言中说:在人生过半的年月,我重整了价值观,这个价值观的核心是,每个人来到世上,是带着责任和使命的,人生际遇分配给你的角色,你有责任尽最大的努力去完成。

二十九年前他创立的搜狐,提供的产品就是好的内容,提供高质量的内容,这是过去二十九年搜狐一直坚持的事情,未来还会继续坚持,这是搜狐的愿景,是张朝阳的价值观和使命。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高品质内容的投入与收获“跨期配置”的特点,类似金融行业的“货币的时间价值”,即“利息”收益。“当下投入,未来收益”的业务都有个特点,就是“复利”:时间越长,收益越高,名副其实的“时间的朋友”。

1

高质量内容:活到老折腾到老

搜狐科技年度论坛已经举办了七年。网上一日,世上一年,互联网世界的信息传播速度极快、变化节奏远超现实生活,在快节奏的互联网行业能把一件事坚持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2019年5月17日,世界电信日,“元年·潮湃”搜狐科技5G峰会在京成功举办,这是第一届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产学研政各方代表齐聚一堂,解读未来5G时代的技术手段、战略思考和发展方向。

华为、小米、中兴、三星、GSMA、高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爱奇艺、支付宝、搜狗、VipKid、畅游均参与了此次盛会,几乎囊括了行业所有头部厂商。

从2020年至2024年,搜狐科技年度论坛持续举行,即使疫情期间也没有中断过,每一年都有不同的主题。新闻是历史的第一稿,从5G到AI,搜狐科技年度论坛见证和呈现了过去几年科技行业最重要的变革,集结起来就是中国科技行业的历史。

三十年前,很少能切身感受到科技的直接冲击,关注科技动态的人仅限于一些行业人士;三十年后,科技与个人的生活结合得越来越紧密,人人关注科技进步。最近几年,比如引力波探测和中国空间站的建立、韦伯望远镜的太空图像等很多重大的科学发现,也在各大平台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和讨论。科技新闻正越来越社会化,张朝阳在论坛致辞中道出了这一趋势的意义所在——近些年来大众传媒对于科技领域进展的充分传播,激发了下一代年轻人对科学方面浓厚的兴趣。

2025年的搜狐科技年度论坛更是如此,院士、教育家、科学家、企业家等三十多位重磅嘉宾以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围绕物理智能、人工智能、生物智能等话题,探讨人与机器智能如何共存的时代命题,以及人形机器人的未来前景。当前,科学与科技领域的技术突破,正以史无前例的速度重塑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它们究竟会对人类生活生产方式、人才教育、艺术创作产生怎样的影响,会重构人类文明、价值观乃至改写人类命运走向吗?这些振聋发聩的思考,将我们引领进一个关乎人类存续本质的底层窥探。

搜狐科技年度论坛是搜狐坚持高质量内容建设的重要成果,但不是唯一成果。过去这些年,搜狐还打造了搜狐新闻马拉松、张朝阳的物理课、搜狐时尚盛典、搜狐财经年度论坛扥高质量内容IP,形成了群星璀璨的内容矩阵。

流量红利消失,流量内容失效后,品牌开始思考转投品质内容。上述搜狐内容IP覆盖了人们关注的方方面面,几乎覆盖了所有人群,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与搜狐的高质量内容进行营销合作。

搜狐长期以来一直坚持高质量内容,有两个驱动力,“内驱”是张朝阳给予搜狐公司的愿景,“外驱”是技术进步带动的内容创新及消费者需求。

1995年10月,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HINANET)全国主干网(共11条64Kbps DDN专线)才开通,二期工程完成后,国际联网达到8Kbps以上。这是当时的互联网基础设施。

那时候很少有中国人听说过互联网,张朝阳是中国互联网时代的报幕人,有互联网历史意义。1998年,广告语“出门靠地图,上网找搜狐”推出,正式宣告中国互联网进入门户时代,搜狐与内容就此结缘。

PC互联网是门户的时代,可以这样说,高质量内容刻在了搜狐的基因里。从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视频互联网时代,搜狐坚持内容,坚持高质量内容。回望过去三十年,一直坚持内容为主业的,唯有搜狐。

每一次媒体变革都会迎来一批新的原住民:报纸原住民、广电原住民、PC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移动互联网的原住民、社交媒体时代的原住民……,一浪接着一浪。

原住民需要成长的时间和空间:早期原住民需要的内容是浅显的、情绪的、娱乐的,原住民会成熟,成熟后他们的口味会发生变化,对内容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深度、理性、有价值的内容,这是“内容消费升级”现象。

从内驱看,搜狐过去30年坚持做内容,做高质量的内容,源于张朝阳创立搜狐的愿景;从外驱看,消费者一直需要高质量的内容。内外趋结合,这是内容行业总会选择搜狐的原因。

2

高品质传播:流量红利的终结

为什么未来越来越多的厂商选择高品质内容进行传播?与三个因素有关,分别是内容消费升级、流量红利的消失、人口红利的消失,三种因素叠加,传播从流量内容转向品质内容会成为未来的一种趋势。

从报纸、广电、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直到现在的视频时代,随着读者“内容消费升级”现象的发生,品牌广告主的传播逻辑会发生变化,即从“流量传播”阶段到“品质传播”阶段。

只有高质量的内容才能占领用户心智,可以将其称之为“品质内容”,基于品质内容进行的传播可称之为“品质传播”,与之对应的是,基于“流量内容”的传播,可称之为“流量传播”。

过去三十年,是“流量传播”占主导地位的时代,原因有二:一是人口红利,二是互联网原住民带来的增加。无论人口红利还是互联网原住民的增加都会带来“流量红利”,两股力量结合,流量红利既成就了很多平台,也造就了很多品牌。

目前移动互联网的使用人数和使用时长的增长已经到了极限,几乎没有增量了,用户渗透率基本见顶,同时流量成本在遏制不住地持续上升。

流量红利的消失必然导致“流量传播”的式微,如何实现高品质传播?与高品质内容进行品牌价值主张的传播,建立广泛的知名度和信任感,也就是“品质传播”,占领用户心智。

一旦建立起用户认知,占领用户心智,它将是长期有效的,长期来看,这个品牌能够成为目标城市中越来越多用户的首选。搜狐内容IP矩阵就是一个进行“高品质传播”的平台。

对于行业内流行的“品效合一”,分众创始人江南春有个观点:从来就没有“品效合一”,这是个伪命题,品牌广告是长期效应,是累积效应;流量效果广告则追求短期效应,留存、复购效应很差,用户没有忠诚度。

2025年搜狐科技年度论坛上,王树国校长对于AI时代高等人才教育面临的挑战发出审视,他三问中国教育的视频在微博、抖音热榜上持续发酵引起网友热烈讨论。

“如果梁文峰继续读博士,还有今天的DeepSeek吗?如果王兴兴继续读博士,还有今天的宇树科技吗?如果汪滔继续读博士,还有今天的大疆吗?我不知道,我没有答案,我唯一得到实践验证的是那些读博士的没有他们做得好。为什么我们想“栽树”而没有“栽成”,答案在于,在真正的实践环境当中,学历不等于能力,真正的能力是在实战状态下磨炼出来的。”新华网发布王树国校长演讲的视频在微信视频号的转发和点赞均超10W+,网友热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才是真正的教育家!”

此外,张亚勤院士等对AI未来发展的展望等话题也备受关注,同样引发大众的共鸣深思和讨论。他对行业和年轻人均寄予厚望,强调人才厚度是AI的核心竞争力:“现在的年轻人,人工智能出来的速度,包括清华大学算下来整个是美国的5倍左右,人工智能最大的创新发生在过去五年,可能还有未来的五年。”

本次论坛上,各领域专家学者的演讲对于AI的思考和发展都受到极大关注。由此可见,高质量的内容不仅能占领用户心智,也能成为流量传播。

3

折腾不停歇:拥抱内容消费升级

2014年,我第一次跟张朝阳跑步,在奥森公园跑了一圈,十公里。他说他今后要跑马拉松,准备把跑步当成一个常年坚持的兴趣。

我笑笑,心里没有当真。作为一个专业跑者,我知道跑步最难的就是坚持,坚持到跑马拉松的很少,把跑步这个兴趣培养起来的人也很少。我陪跑过很多人,大部分人都是跑过几次就不跑了,更别说跑马拉松了。

第二次还是在奥森,10来个人一起冒雨跑了二十公里,很多人没有坚持下来,他跑完了全程,还一丝不苟地做跑后拉伸。

不久以后,他在浙江完成了第一个马拉松,又过了不久,他在北京完成了一个“超马”,全程接近55公里。十年过去了,他还在跑步,还顺带打造了搜狐新闻马拉松这个内容IP。

七年前第一次做搜狐科技年度论坛的时候,外界以为这个活动就是抢个热点,跟行业内大多数论坛一样,只有“一二三”,不会有四五六。七年过去了,搜狐科技年度论坛还在继续,嘉宾的咖位越来越大,内容越来越好,影响越来越出圈。迄今为止,截至2025年5月,搜狐新闻马拉松已经举办了17季,坚持了十年;搜狐时尚盛典始于2012年,已经举办了13届……

《张朝阳的物理课》于2021年11月5 日开播,截至今天,该课程在搜狐视频累计直播240余场。

张朝阳从2016年开始直播英语课,已经快9年时间,他的英语课以每周四次的频率直播,粗略计算,9年时间大约有468周,每周4次,总共直播了约1872次。

正如张朝阳在论坛现场谈及“2025年最大的收获”所说的,他现在基本上懂了广义相对论,理解了人类存在的时空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这就是时间的积累和热爱以及孜孜不倦地研究和学习所带来的。

内容需要沉淀,品质内容更需要沉淀。坚持高品质内容很难,但坚持下来必然会有回报。做时间的朋友,在内容行业有特别的意义。

19 世纪美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人口迅速增长,为报纸提供了庞大的潜在读者群体。

人类首次进入“报纸”时代,那是那个时代的信息革命。报纸时代的新移民跟后来的互联网时代的新移民一样,喜欢猎奇、刺激的内容,黄色小报正好满足了这部分读者的需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需要更高品质的内容,进入内容消费升级的阶段,很多黄色小报没有跟上时代的变化,就被动关停了。

今天的主导美国报业的《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芝加哥论坛报》,与他们的前辈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大浪淘沙,唯有金子才会留下来。

美国报业的故事在广电时代、PC互联网时代一次次重复,每一次上演的剧本都很类似,都是商业利益、社会责任与时代潮流的复杂博弈。

活下去是最大的正义,这话没错,流量内容是“野蛮生长”阶段的“正义”,品质内容是“有序发展”阶段的“正义”,做时间的朋友,最终会被“正义”所眷顾。

搜狐一直坚持高品质内容的原因跟两个因素相关:一是张朝阳“活到老折腾到老”的人生态度,二是搜狐“用优质内容生态服务用户,用优秀产品技术链接用户,让大家的生活变得更美好”的愿景。

“我们希望创办的企业不仅仅是为了赚快钱,而是要提供某种价值,这种价值是有益于社会的长期价值,这样这个企业才能走得很远。”张朝阳不止一次如是说。他希望搜狐视频、搜狐新闻提供最优质的新闻,提供优质的价值传播、知识传播,通过社交分发能够给人们提供人们需要的有意义的知识和东西,“不能为了把用户时间尽可能地绑在APP上而分发一些看完以后没有太大的价值的内容”。

从这个逻辑出发,搜狐未来可期。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