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温与潮湿如影随形,这对慢性肾脏病患者而言,无疑是一场严峻的健康“烤”验。在炎炎烈日下,人体出汗量大幅增加,水分快速流失,血液随之浓缩,稍有不慎可能诱发感染、电解质紊乱或急性肾损伤,会加重肾脏的负担,影响肾脏的正常功能。专家建议,慢性肾脏病患者掌握防护措施,仍可安全度夏。
严防感染:感冒、腹泻是“隐形杀手”
夏季天气炎热,细菌和病毒容易滋生,慢性肾脏病患者由于免疫力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感染,如泌尿系统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可能会进一步损害肾脏功能。
夏季常见的感冒、腹泻看似普通,但对肾病患者可能致命。例如,腹泻会导致血容量不足,可能诱发急性肾损伤,表现为尿量骤减、血肌酐飙升。所以要注意饮食卫生,避免生冷、变质食物,饭前洗手。空调温度不宜过低,避免频繁进出温差大的环境,减少感冒风险。
科学饮食:低盐、低蛋白、控糖是关键
低盐低钠: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2-3克,避免腌制食品、酱油等高钠调味品,以防水肿和高血压加重。
优质低蛋白:优先选择鱼、鸡肉、蛋清等优质蛋白,避免红肉和动物内脏(高磷、高嘌呤)。大豆蛋白(如豆腐)对多数患者安全,但合并高血钾或高尿酸者需慎用。
控糖限钾:糖尿病肾病患者需警惕水果含糖量,可选择低糖水果如樱桃、柚子,并监测血糖;高钾血症患者应避免香蕉、桂圆等高钾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辛辣、油腻、煎炸等刺激性食物可能会加重肾脏的负担,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应尽量避免。
定期监测:及时进行检查,应对病情变化
夏季是慢性肾脏病病情容易波动的时期,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测,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另外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服用药物,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如果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任何不适,应及时与医生沟通。
夏季出汗多、尿量减少,易滋生细菌引发尿路感染,严重时可导致间质性肾病。建议每日饮水1500-2000毫升(水肿患者遵医嘱),少量多次饮用。
规律作息:早发现、早干预
要避免过劳,过度劳累会增加代谢废物,加重肾脏负担,建议选择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
慢性肾脏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夏季是慢性肾病患者病情波动的“高危期”,通过科学饮食、预防感染、合理用药、规律监测,可有效降低风险。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净化中心 崔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