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丨九裘小妹

编辑|塔尔·小康A

2024年年报出炉,上海家化交出了一份被外界称为“史上最差”的财务报告。全年亏损达9.95亿元,营收、利润双双下滑。然而,在这份失色的报表背后,一场涵盖组织架构、渠道布局与品牌战略的深度调整悄然展开。是阵痛中的转型,还是战略上的摇摆?这家拥有126年历史的国货美妆“老字号”,正处于风口浪尖。

商誉减值背后:止损还是重启?

曾经的“巨额并购”如今化为“商誉减值”的重负。2024年,上海家化对前期投资项目计提大额减值,合计金额达10亿元,拖累公司净利润。然而,参考欧莱雅集团当年的经历,这或许是一次战略意义上的“断舍离”。正如欧莱雅在处理Clarisonic与美即的失败投资后,重新焕发生机,净利润从2017年的35.63亿欧元提升至2023年的61.84亿欧元,上海家化此次减值,也可被解读为提前释放风险、轻装上阵。

事实上,公司财务结构已有所改善。2024年底,应收账款同比减少34.3%,存货下降13.3%,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大涨164.9%。这些数据为公司下一阶段的修复和反弹奠定了基础。

品牌多而不精,资源分散亟需破局

作为国内最早涉足化妆品领域的企业之一,上海家化自1898年创立以来,积累了佰草集、六神、美加净、玉泽、启初、家安等多个品牌。然而,相较于珀莱雅、上美股份、贝泰妮等近年来异军突起的新锐品牌,上海家化的品牌老化和市场响应迟缓问题愈发突出。

在“品牌再聚力”战略下,公司将六神、玉泽列为第一梯队重点投入。六神主攻“清凉驱蚊”赛道,推出“随身蛋”等符合年轻人需求的创新产品;玉泽聚焦功效护肤,依托全新屏障修护系列和医美术后赛道,试图重塑专业形象。但对于佰草集、美加净这类品牌,如何在“中式养白”与“质价比”中找准定位,仍有待市场检验。

此外,佰草集撤销大批百货专柜,仅保留300个优质点位,标志着上海家化在“品牌渠道精简”上的又一次尝试。问题在于,这种调整是否足以带来品牌再生,仍取决于战略定力与执行力的统一。

渠道调整:电商补课,线下瘦身

与品牌策略同步进行的,是对渠道体系的系统重构。2024年,上海家化在主动压缩社会库存、关闭低效门店的背景下,将百货渠道库存周转天数从342天下降至89天,库存结构大幅优化。与此同时,线上渠道从经销商模式转为自营,以提升价格体系与营销节奏的掌控力。

新帅林小海上任后,提出聚焦“兴趣电商+新兴电商+平台电商”的三位一体打法,强调公域与私域的协同。今年一季度,玉泽、六神、佰草集等品牌在抖音自播GMV实现三位数增长,“女神节”期间直播销售表现抢眼。

然而,与行业龙头相比差距依旧明显。珀莱雅、上美股份、贝泰妮2024年线上收入占比分别高达95.06%、90.5%、68.2%,而上海家化尚未突破50%。电商领域的“补课”,仍需时间与持续投入。

战略摇摆隐忧:从“时尚集团”到“中端日化”

或许上海家化最大的挑战并不在“表”,而在“里”——战略定位模糊、目标路径不清晰。

从葛文耀时代高举“时尚集团”旗帜,谋求中高端突破,到后继者们回归“大日化”,甚至“功效护肤”的中低价位市场,这家企业始终未能在高端与大众之间找到清晰落点。如今,六神与玉泽分别代表日化消费与功效护肤两大不同方向,显示出企业内部战略路径仍未统一。

对此,化妆品行业专家白云虎指出,上海家化的“四个聚焦”战略目前成效尚不显著。核心品牌优先级是否合理,仍有待市场验证。战略方向的再度摇摆,不仅影响组织资源分配,也可能继续加剧品牌与用户之间的“认知断层”。

春暖花开会有时?

财报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上海家化实现营业总收入17.04亿元,环比增长41.73%;归母净利润2.17亿元,环比增长121.81%,实现季度扭亏。尽管同比仍在下滑,但阶段性修复的信号已开始显现。

与此同时,研发投入保持增长(2024年达1.51亿元,同比增长3.1%),制造与运营成本得控,应收账款与存货均大幅下降,表明企业在“控成本、调结构”方面已有所作为。

但真正的复苏,仍需更多实质性的品牌破圈、渠道渗透与用户回归。当前的“轻装”与“自救”,是否能成为再启征程的起点,仍取决于上海家化能否摆脱长期以来的战略漂移,实现一次真正的价值重构。

正如林小海所言,“春暖花开会有时”,但时机究竟几何,还需上海家化用更扎实的行动来回答。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