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网讯 (通讯员 徐志霞  黄颖锋)近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联合麻醉科完成一例硬质支气管镜下右主支气管巨大肿物切除术。据了解,此前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已进行多例气道肿瘤切除术,均取得良好疗效,该例为市一院近年来气管镜下发现的最大气道肿物,完全阻塞管腔。该手术通过多学科协作及先进介入技术应用,成功解除患者气道梗阻,标志着该院在复杂气道疾病诊疗领域迈上新台阶。

患者王先生(67岁)因持续咳嗽、胸闷伴咯血就诊,经胸部增强CT检查发现右主支气管、右上叶存在巨大占位性病变,完全阻塞气道管腔。接诊后,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黄颖锋主任团队发现患者存在氧合指数偏低、气道评估IV级高风险等复杂情况,手术面临大出血与通气困难双重挑战。

多学科协作制定精准方案

面对患者严重的病情,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黄颖锋副主任医师立即组织呼吸介入团队全体成员并邀请麻醉科张鹏鹏主任医师进行术前讨论,制定个体化方案,评估手术风险,做好充分的应急预案,备好各种止血药物、双通道吸引装置、单/双腔气管插管等,和患者及家属详细交流沟通后,于5月12日在支气管镜室实施硬质支气管镜下右主支气管巨大肿物切除术。

创新技术实现精准治疗

手术过程中,在麻醉科张鹏鹏主任医师全程护航下,由呼吸内镜专业护师杜国华协助,黄颖锋副主任医师运用硬质支气管镜建立稳定操作通道,经硬镜进电子支气管镜(软镜)探查,发现右主支气管内存在血管丰富的肿物并完全阻塞管腔。随后联合王锦涛主治医师运用电圈套器、高频电刀、氩等离子体凝固术及二氧化碳冷冻技术等多重手段,成功将右主支气管肿块完整切除,并部分切除右上支气管肿块,患者指脉氧回升至95%以上,手术取得圆满成功。

患者手术后很快恢复意识,安全返回病房,自觉胸闷、呼吸困难症状完全消失,无任何不良反应。复查胸部CT提示右主支气管通畅。

学科建设助推技术进步

近年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大力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多次选派科室骨干到北京上海等全国呼吸内镜诊疗中心进修学习,常规开展多种介入诊疗技术,尤其把中央气道良恶性肿瘤镜下削瘤术作为努力方向,此例巨大气道肿物切除术的成功也标志着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在处置复杂危重气道疾病的能力和诊疗水平进一步提升。未来,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介入团队将勇攀医学高峰,不断创新专科诊疗技术,为更多复杂气道疾病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知识链接:什么是硬质支气管镜?

硬质支气管镜是气道介入治疗的重要工具,其内径孔道相对于常规软质支气管镜大,更有利于保持呼吸道通畅,而且旁侧有侧孔,可以连接呼吸机,有效保障术中患者通气安全,在维持通气的同时提供稳定操作通道,在维持气道通畅、控制出血及联合激光/电切等技术方面具有优势,提高了手术效率及安全性,尤其适用于大咯血抢救、大气道肿瘤切除、困难异物、瘢痕狭窄治疗等疑难病变的处理。而且镜下治疗相较于传统开胸手术切除有着创口小、术中出血少等特点。此外,全身麻醉下硬镜操作可提升患者耐受性,实现更精准的介入治疗,推动呼吸病学从诊断向治疗领域的跨越发展。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