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牟新区弘毅高中 李志霞
现在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越来越多,有很多都源于不正当的家庭教育。说一件大儿子上小学时的往事。有一天放学儿子跟我说,他们班有一个学生自杀未遂,被老师及时发现。我听了十分震惊,毕竟才上五年级!原以为这个学生是那种内向孤僻有自闭倾向的孩子。细问原因,才知道这个孩子并不内向,平时学习不好,小毛病比较多,上课特爱说话,老师也没少批评教育,也不见有多大成效,把家长叫过来,回去得挨一顿胖揍,儿子听他倾诉的原话是“差点把腿打折了”,于是他感到压力很大,活着没意思。同样作为一名教师,我能理解老师们在面对这样的“问题学生”时的焦灼与无奈,毕竟教育不是万能的;作为一名家长,我也能理解家长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失望与恼怒;可作为一名孩子,又能体会到孩子几分的心酸与苦楚呢?在给我讲到那个学生在家挨打的情况时,儿子眼圈儿都红了,动容地说:“妈妈,谢谢你们平时都不怎么管我,没有打骂过我,让我没有那么大的压力,有些当家长的只想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难道就不考虑孩子的感受?”
面对孩子抛过来了“不管之恩”,我受之有愧。很多时候,是因为忙无暇去管他,从他上学起,从来没有陪着他写过作业,没有陪着他读过课外书,在节假日的时候也很少有机会陪他出去游玩,在他上小学三年级之前,从未让他受过任何补习班儿的熏陶。也恰恰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他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主的习惯:作业不需要提醒就能自觉完成,写完后能自觉检查对错,在一次突然的“良心发现”后,渐渐养成了自觉读书的习惯。自从阅读量不断增大之后,学习成绩也节节攀升。
在小学毕业时他成绩占中上等,初中时成绩突飞猛进,进入了重点班,老师们也很关注他,对他寄予厚望,希望他能考上高中实验班。有一次老师跟我说:“有没有考虑过给孩子报个补习班,把成绩再往上拔高一下?班里很多孩子报的都有补习班儿。”我思虑再三,也征求了孩子的意见,觉得还是顺其自然。进入高中以后,虽然成绩起起伏伏,但孩子的心态一直都很好。我像大多数高中生的家长一样,也深深地焦虑过。曾经一度我的心情随着他成绩的起伏像抛物线一样起起落落,但慢慢地我意识到这种心态除了影响自己的工作与生活、伤害自己的身体外,也会给孩子带来压抑的气氛,百害而无一利。母子关系一度非常紧张。在孩子高中二年级的时候我开始调整心态,转变观念,顺势而为,要知道欲速则不达。教育孩子就像手捧沙子,握得越紧,失去的会越多,不如放手,让孩子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儿子上高中在姥姥家住,离我家有点远。在高三的关键时期,我也像平常一样,有时间了就去一趟,忙起来很长时间都见不着他。一直到高考,他的心态都保持得很好。在高考前将近一个月的时候,我的腰病复发,行动不便,怕孩子还有我父母担心,我向他们隐瞒了病情,很长时间都没去父母家,在高考那两天也没有去陪考。但我并不是不关心,时刻关注着网上的高考信息。高考第一天数学特别难,我从网上刷到很多孩子都被打击哭了。晚上我给他打电话,他说数学发挥的不好,有点失落,我说:“不要紧,妈妈看网上学生们的反应,考得都不好,最后一道大题全省能答不出来的应该都寥寥无几。你本来数学基础都不好,这样跟那些学霸的距离反而缩小了,说不定还是好事!考完了啥都不要想了,安心准备第二天的考试就行。整个考试下来,除了数学,其它科发挥的还不错。事后我问他高考紧张不,他说感觉还没有去考场时挤公交车紧张,恐怕占不到座位儿。最后孩子如愿考入了理想中的中医药大学。
如果说哪一点谈起来还能担得起孩子的对我的“感激”的话,那就是我对他爱但并不溺爱,放手但并不放纵,期望但并不苛求,引导但并不主导,让他存有兴趣,保有天性,顺其自然地成长。
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特别是对于自己的孩子。当他还处于胎儿状的时候,只期望他能健康;当他四肢健全地来到了我们身边,便想让他的眼睛变得再大一点,皮肤再白一点;当最终长得很漂亮的他到了入学的年龄,又恐怕他会考个倒数第一回来,或者惹祸被罚叫家长。慢慢地,我们总是不由自主地强制着孩子朝着自己规定的轨道走去,甚至想克隆出一个成功的自己,或者是复制出失败自己的理想品,最终却常常会事与愿违。孩子是经由我们来到了这个世界,我们有赋予他们生的义务,却没有左右他们人生方向的权利,不论高矮胖瘦,聪明或愚笨,每个孩子都有他存在的价值,也同样拥有享受平等与自由的权利!
让树成树,让花成花,不要因孩子迷失自我,让自己成为自己,把孩子还给孩子,让孩子长成本来该长成的样子,才是最理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