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观新闻记者 袁建龙 通讯员 王朝锋 刘庆晓 吴迪


在嵩岳大地温暖的初夏里,社区民警吴变莉的身影穿梭在街巷院落。她时而俯身为老人整理衣襟,时而与商户们亲切交谈,时而在校园里化身法治讲师。

从军营到警营,从接警台到社区岗,吴变莉用18载的坚守与奉献,在为民服务的最前沿书写着“肩上有责 心中有爱”的生动篇章。吴变莉,女,汉族,1982年10月出生,现为嵩阳路派出所社区民警。她先后被评选为登封市党委系统办公室信息工作先进个人、登封市优秀妇女工作者、“巾帼优秀女民警”“疫情防控先进个人”、优秀复转民警、登封市第六届政协委员。军魂铸警魂:在转岗中践行不变初心2008年,带着优秀士兵的荣光,吴变莉褪下军装换上警服。在110报警台工作的十二年间,她将部队锻造的严谨作风融入警情研判,从民警成长为统筹全局的民意110负责人。2022年,登封市公安局以派出所为切入点,全力推进“两队一室”建设,已在局机关任职警令处副主任的吴变莉却主动请缨:“机关工作让我懂政策,但只有走进基层,才能懂民心。”

2024年11月的嵩岳大地天气寒冷,吴变莉和同事利用下班时间,贴心地准备了保暖的冬衣,挨家挨户为独居老人送去,为他们试穿衣物,确保合身与舒适。当吴变莉为独居老人王大爷系上棉衣纽扣时,老人用颤抖的声音说:“闺女,这衣服真暖和。”这句话让她红了眼眶。当一件件承载着爱心的衣物被送到老人家中时,也拉开了这场温暖传递的序幕。在老人家中,吴变莉还询问了老人的近况,叮嘱他们要做好防寒准备,同时也要注意取暖安全。“不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登封公安的关心和温暖,拉近了警民关系。”吴变莉笑着说。四月的登封,月季园里已是一片芬芳。社区民警吴变莉像往常一样沿着步道巡逻,忽然听见灌木丛后传来断断续续的抽泣, “孩子,是不是找不着家人了?”吴变莉发现是一个2岁左右的小女孩独自一人徘徊哭泣,她蹲下身子,从口袋里摸出执勤时常备的棒棒糖,轻轻擦去孩子脸上的泪珠。吴变莉通过与小女孩耐心沟通,获取了模糊的线索,她一边抱着小女孩安抚,一边迅速联动社区网格员调取监控、走访周边商铺。经2小时多方查找,终于和小女孩奶奶联系上,吴变莉将她平安送回焦急的奶奶手中。“警察同志,我这心都快跳出嗓子眼了!真是多亏了你,谢谢谢谢!”老人紧紧握住吴变莉的手,连声感谢。吴变莉表示,这是她作为一名人民警察应该做的事,还叮嘱老人要看好小孩。

从110指挥中心的“幕后守护者”到社区警务的“群众贴心人”,吴变莉始终以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温暖民心,真正做到“肩上有责、心中有爱”。3年的社区工作,她手机里存着辖区独居老人的健康档案,微信置顶着19个社区互助群,巡逻路线经过辖区所有背街小巷。她说:“军装保家卫国,警服守护烟火,变的只是颜色,不变的是为民初心。”小事见大爱:于细微处点亮万家灯火在嵩阳路派出所的三年时光里,吴变莉的警务日志写满了“鸡毛蒜皮”:为找一部丢失的手机翻遍垃圾中转站,调解宠物扰民纠纷时自掏腰包买来隔音棉,护学岗上总能变魔术般掏出哄孩子的糖果……“群众眼里的大事,就是我们必办的要事。”吴变莉常说,社区民警就是把群众的利益放在心间,每一件和辖区群众息息相关的事,都是记在她心头最重要的大事。

“你看看我们这墙面都成啥了?”社区某居民楼内因楼上住户管道老化漏水导致楼下墙面受损,引发两户居民激烈争执。4月的一天,吴变莉接到居民反映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经查看,确认系楼上住户卫生间管道老化破裂,渗水导致楼下客厅及卧室墙面大面积剥落、家具受损。面对情绪激动的双方,吴变莉当即联合居委会工作人员积极安抚当事人,并迅速联系专业维修人员到场检测,明确责任归属。"漏水问题要解决,但邻里情分更不能断。"秉持这一理念,吴变莉多次登门走访,既从法理角度向楼上住户讲解相关规定,又通过"拉家常"方式唤起双方多年邻里情谊。经过五次耐心调解,双方最终达成协议:楼上住户全额承担管道维修及墙面修复费用和补偿。在民警见证下,两户居民当场签订和解协议。为确保纠纷彻底化解,吴变莉还与居委会每日跟进,并邀请专业验收人员把关质量。

社区民警主动作为、耐心调解,让一度剑拔弩张的邻里关系重归和谐,赢得居民赞誉。“多亏民警同志把法、理、情说到我们心坎里,不然这梁子怕是解不开了。”纠纷双方在握手言和时感慨道。吴变莉通过下沉社区、前置调解关口,把群众身边的"烦心事"办成"暖心事",才能筑牢社区和谐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这样的场景对吴变莉而言已是日常,从为八旬老人找回存有珍贵照片的手机,到化解夜市摊位的经营纠纷,她总能用“将心比心”的温度,融化矛盾的坚冰。

创新显担当:让法治之光照亮成长之路“哪吒闹海要是放在今天,我们该怎么用《未成年人保护法》看待?”在市直一初中的法治课堂上,“哪吒闹海”的动画片段引发了孩子们的阵阵惊叹。吴变莉独辟蹊径,以大家耳熟能详的神话人物哪吒作为切入点,把枯燥的法律条文化作生动的神话解读,让《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这种“把法理讲成活故事”的智慧,源自她每月走访300多户居民积累的群众语言,更源于她对“执法者首先是普法者”的深刻理解。课后不少同学表示,这堂课让他们对法律有了新认识。法治种子在同学们心中生根发芽。学生王梓涵在作文中写的:“吴警官让我们明白,法治不是冰冷的枷锁,而是温暖的手电筒。”
从军营到警营,从机关到基层,变换的是岗位,不变的是为民初心。当问及为何年逾不惑仍选择扎根社区,吴变莉的目光坚定:“群众脸上的笑容,就是最好的勋章。”在新时代“枫桥经验”的践行路上,吴变莉以“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情,让警民连心桥沐浴在嵩岳的暖阳之中,继续书写着属于她的藏蓝芳华。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