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郁,教研正当时。4月29日上午,郑州市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观摩课课例辅导活动在惠济区长兴路实验小学举行。二七区祥云路小学李超老师、管城区外国语小学周慧颖老师、惠济区长兴路实验小学曲艺琳老师进行同台展课,郑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语文教研员余昆仑老师进行指导,惠济区教研室副书记程红霞、小学语文教研员赵杰、任丽霞、李海娟,二七区、管城区的小学语文教研员及磨课团队,惠济区长兴路实验小学校长刘砚志、副校长于娜以及语文教师参与此次活动。
课例示范彰本真
智慧点燃教研程
01
童声润心,成长可见
李超老师执教的《听故事,讲故事》,以收获教师粉丝导入,分层设计了“学会听故事—尝试讲故事—讲故事展示”三阶任务。首先,李老师借助图画引导学生记住故事内容,培养学生专注倾听的能力,并要求学生按顺序讲述;接着,她运用“小猫锦囊”教方法,鼓励同桌互讲,在语言实践中逐步掌握倾听与表达的技巧;最后,通过学生展示《小猫种鱼》的故事并进行同伴评价,孩子们用稚嫩而自信的声音演绎故事,赢得了满堂喝彩。


02
溯古通今,智慧激荡
周慧颖老师执教五年级下册《杨氏之子》,以“穿越千年对话”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课堂以“解文意—析对话—拓思维”为主线,通过心理初探、古今对话、角色扮演等环节,引导学生体会杨氏之子的聪惠、幽默。在“演一演”环节,周老师巧妙设计“补白创作”环节,让学生在演的过程中,对文言文有更深入的理解。

03
想象赋能,童心飞扬
曲艺琳老师的习作课《这样想象真有趣》,抓住“特征变化—生活变化—奇异的经历”这一主线,通过“大胆想象—范文解码—多元互评”三步教学法,借助问题支架,引导学生用活泼、有趣的语言将自己的想象转化为文字表达。课堂中,《没了壳的乌龟》《胆小如鼠的老虎》等创意作品频现,为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让本次习作成为学生探寻动物神奇世界的趣味旅程。
1
专家点睛明方向
精准导航启新程
活动下半场,余昆仑老师从教学目标、课堂结构、学生主体性三个维度对三节课例进行深入点评,并提出优化建议。
《听故事,讲故事》课例点评:余老师指出,低年级口语交际课导入要灵活有趣,过渡自然;“教”的环节,教师既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本明确学习要求,又要在“听故事”环节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的内在逻辑,强化反复的结构,帮助学生讲好故事;“讲”的时候,以生为主,教师应及时评价,即时反馈。
《杨氏之子》课例点评:余老师强调文言文教学要“化繁为简” “化整为零”,建议教师要明确教学主线,讲透知识难点,及时总结点拨,深化课文理解。教师拓展《世说新语》相关篇目时,通过对比阅读,有助于学生从单元导语“风趣和幽默是智慧的闪现”中,体会语言的智慧与魅力。
《这样想象真有趣》课例点评:余老师提出,本次习作教学要基于大胆想象,符合逻辑来引导学生表达,重点指导学生发散思维,将经历写奇特。他建议教师根据习作目标要求,聚焦“生动、夸张、有趣”等核心词语,明确指导用语,精选习作例文,细化评价标准,以评中促改的形式提升课堂效率。
星火燎原育桃李
教研共赴向春行
研途漫漫,初心如磐;众行致远,春水润花。这场教研活动如同一场思想的春雨,浸润着每一位语文教育者的耕耘之路。在观课、思辨、共研的探索中,老师们不仅收获了教学智慧的碰撞,更凝聚了以生为本的教育共识。愿这场春雨化为细流,滋养小语教师们实践的沃土,让课堂成为学生思维生长的摇篮、文化浸润的港湾。教育长路虽远,但心之所向,步履生风,未来可期!
责编:张伟
图文:陈鸿飞 孙 靖
编辑:陈鸿飞
复审:于 娜
终审:刘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