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芋圆
来源|贝多财经
近日,广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广州农商银行”,HK: 01551)发布2024年业绩公告,失意的成绩却没能在股市掀起任何波澜。
作为扎根于南粤大地的金融机构,广州农商银行,多年来在地方经济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也曾留下诸多辉煌印记,但近年来业绩表现连连失利。
2024年,在宏观经济深度调整与金融改革步入深水区的双重考验下,这家被誉为"南粤金融明珠"的机构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一边背负着服务乡村振兴的“传统使命”,一边又试图在数字化浪潮中重塑竞争力,就广州农商银行的现状来看,一场刀刃向内的转型突围战避无可避。
只是这场转型之战何时能够显现成果,还未可知。
一、回撤A股上市申请,背后隐含管理困局
广州农商银行是诞生于农信社改制浪潮中的本土银行,这家脱胎于农村信用合作社的金融机构,用十五年时间完成了从小规模地方性银行到万亿级上市银行的蝶变。2023年末,广州农商银行的总资产突破1.3万亿元的里程碑,稳坐全国农商行第一梯队。
2017年在港股的成功上市更是让广州农商银行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家上市农商行,为其发展增添辉煌一笔。此后,广州农商银行再接再厉,争取挂牌A股,在资本市场更进一层。
2019年3月,广州农商银行的A股上市申请获证监会受理;12月,在证监会官网更新招股说明书。在一系列流程如火如荼的进行时,广州农商银行却在2020年12月29日突然发布公告宣布撤回A股发行申请。
截自广州农商银行公告
在公告中,广州农商银行称,鉴于战略规划调整,经过审慎考虑,并经与该行A股发行申请相关中介机构的审慎研究,决定撤回A股发行申请。同时声称自身业务运作良好,撤回A股发行申请将不会对其造成重大不利影响。日后将根据实际情况择机重启A股发行申请。
突然的申请回撤,让投资者们一头雾水。与之对应的是,广州农商银行2019年的业绩表现亮眼,全年实现营收263.57亿元,同比上涨14.47%;净利润79.11亿元,同比上涨15.79%。截至2019年末,该行资产规模累计8941.54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17.14%。
因此有人猜测,广州农商银行的A股首战失利可能与该行原董事长王继康被查有关。2019年8月23日,广州市纪委监委发布公告通报时任广州农商银行董事长的王继康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自此之后,广州农商银行不断有高层被查。
据凤凰网财经、澎湃新闻、金融界等媒体报道,2020年3月广州农商银行原业务总监陈千红因涉嫌受贿罪被起诉;4月,该行原行长助理吴海峰因涉嫌受贿、行贿被提起公诉;7月,原副行长、首席风险官彭志军涉嫌受贿被逮捕;10月,广州市纪委监委发布通告,通报时任广州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广州农商银行董事的李舫金被查。
此后,2024年3月,广州市纪委监委发布公告,通报曾任广州农商银行行长、副董事长后于2023年2月因轮岗期限原因辞任的易雪飞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10月,通报该行原副行长罗金诗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
截自广州市纪委监委官网
此外,2024年12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在《广州严肃查处吃拿卡要冷硬横推问题 转变作风助推营商环境优化》一文中提到广州市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农商银行某分行原副行长黎某违规从事有偿中介活动等一批破坏营商环境典型案例。
一系列重大利空反映出广州农商银行内部权力制衡与监督的失效,这不仅影响该行A股的上市进程,更是对其港股股价和此后的业绩表现产生了至今都难以消弭的不利影响。
2019年,广州农商银行的港股创下上市以来的最大跌幅,全年猛跌28.96%,此后,该行股价不断波动下沉,截至2025年4月17日,广州农商银行股价已由5.1港元/股的发行价跌至1.50港元/股。
换手率更是自2025年2月18日后持续处于低位,即使发布2024年业绩公告当日,即2025年3月28日,也未对广州农商银行的股票换手率掀起任何波澜。与此同时,该行的业绩更是在2019年后进入了漫长的低谷期。
2020年至2024年,广州农商银行的营业收入分别为212.18亿元、234.81亿元、225.45亿元、181.54亿元、158.32亿元,增长率分别为-10.31%、10.66%、-3.99%、-19.47%和-12.79%,五年四降。
截自广州农商银行2024年业绩公告
2020年至2024年,广州农商银行的净利润分别为52.77亿元、37.76亿元、40.38亿元、32.60亿元、24.16亿元,同比增加-33.33%、-28.43%、6.92%、-19.27%、-25.89%。综合来看,该行的营业收入仅在2021年出现过一次增长,净利润也只在2022年出现了一次增长。
其实,在原董事长王继康和原行长易雪飞风波后,广州农商银行董监高几乎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换血”,据2024年业绩公告,除了业务总监杨璇是2015年上任的老将,其余均为2020年后新人,其中不乏监管机构出身的人员,如董事长蔡建和行长邓晓云。
广州农商银行现任董事长蔡建曾任广州市纪委派驻市政府金融工作办公室纪检组组长、广州市纪委派驻市金融工作局纪检组组长;现任行长邓晓云曾任广州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二、业绩下滑叠加资产质量承压,转型之路坎坷丛生
即便如此,广州农商银行的风险也在逐步暴露。从历年业绩公告来看,该行盈利能力渐弱,资产质量的潜在风险触目惊心,而业绩公告外的合规性顽疾依旧难以根除。
2024年,广州农商银行的盈利下滑不只是单一方面的业务表现失利,在广州农商银行的四大业务中,资金类业务收入上涨,但从现金流量表看,其现状尤为艰难,而贷款业务和中间业务更是双双出现下滑。
2024年,广州农商银行的金融投资净收益12.26亿元,同比上涨251.18%,但在现金流量表中,该行的金融投资的现金表现却呈现大幅亏损状态,反映出广州农商银行投资业务还是面临市场波动较大,风险管控承压,投资资产质量减值风险加大,对后续盈利仍是不小的威胁。
截至2024年末,广州农商银行的金融投资利息收入为-89.52亿元,已减值金融资产利息收入为-6.93亿元,交易净收益亏损2.25亿元,金融投资净收益为-12.26亿元。此外,该行的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360.53亿元,其中,债券利息支出36.54亿元。
而广州农商银行的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负的情况已持续两年,2024年其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虽有收息,但支付利息也较高,且整体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情况不佳,反映出广州农商银行存贷款等主营业务正面临挑战,资金回笼不顺畅,银行核心业务的造血力不足。
截自广州农商银行2024年业绩公告
截至2024年末,广州农商银行的贷款总额6982.08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1.51%,存贷比降至73.53%,较2023年末减少3.68%;该行在2024年的利息净收入136.15亿元,同比减少17.90%,而该行贷款业务的下滑早已在其贷款策略中埋有伏笔。
不难发现,广州农商行此次贷款规模的收缩与票据贴现业务的收窄有关。截至2024年末,该行的个人贷款余额1879.65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7.35%;公司贷款余额4215.52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1.73%;票据贴现余额1107.18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13.00%。
此前,广州农商银行一度大力扩张票据业务规模,票据业务在贷款业务中的占比由2019年末的6.07%一路涨至2023年末17.40%,余额也由2019年末的291.14亿元,涨至2023年末的1272.67亿元,四年间该行的票据业务增长了337.14%。
在银行的贷款业务中,虽然票据贴现期限相对较短,资金回笼快,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资产流动性。但同时过大规模的票据贴现业务也会收窄利差空间,增加银行贷款的集中风险和资金空转风险,加剧银行的期限错配。
在广州农商银行2024年的金融资产及金融负债的剩余期限分析中,在资产端,该行贷款等资产在中长期有较大分布,占金融资产总额79.39%,资金占用周期较长。而在负债端,客户存款等负债中,短期(即期偿还、1 个月以内 )占比金融负债总额30.86%,占比较大。
这暗示着广州农商银行的资金来源可能短期化,同时资金运用偏向长期化,这种复杂的资产负债期限结构和潜在的期限错配,给银行风险管理带来挑战。
同时,票据贴现是被纳入银行的贷款规模统计的,鉴于违约风险较小,过度地依赖票据贴现,也会使银行贷款规模虚增,从而掩盖贷款中真实地信贷风险。可能也是鉴于此,广州农商银行在进行业务调整时压降了票据贴现规模,但该行资产质量的潜在风险依然依然不小。
虽然,广州农商银行在2024年加大不良资产出清让不良贷款率得以优化,但其不良贷款率水平在上市银行中依然位居前列,同时逾期贷款情况也依然严峻,贷款结构中的风险仍有待调整。
2024年11月13日,广州农商银行发布主要交易事项及建议授权公告,宣布转让118.61亿元不良贷款,账面价值103.40亿元,主要行业分布包括房地产、批发与零售业,预计以100亿元价格转让,亏损3.4亿元。
随后,广州农商银行在12月31日发布交易完成公告,宣布最终以99.93亿元完成该笔交易,实际亏损3.47亿元,受让方为广州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得益于不良资产的大力出清,该行的不良贷款整体情况得以改善。
截自广州农商银行公告
截至2024年末,广州农商银行的不良贷款率1.66%,较2023年末减少0.24个百分点,但依然高于同期行业平均值1.5%;不良贷款余额119.50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17.02亿元,但其中个人贷款的不良贷款余额54.28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5.66亿元。
并且从广州农商银行贷款的五级分类来看,其资产质量的下行压力仍在加剧。截至2024年末,该行的正常类贷款余额6618.39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1.50%,占贷款总额91.9%,低于同期行业平均水平96.27%;而关注类贷款则有所增长。
2024年末,广州农商银行的关注类贷款余额464.44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1.57%,占贷款总额6.45%,远高于同期行业平均水平2.22%,预示该行未来的不良贷款风险上升。同时,虽然不良贷款余额改善,但逾期3个月以上贷款情况却不容乐观。
截至2024年末,广州农商银行逾期30天以上贷款总额134.05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3.88%,占贷款总额1.86%,同时超出不良贷款余额14.55亿元,超出金额如此庞大也让人怀疑其中是否存在贷款分类标准宽松的问题。
而广州农商银行的贷款违规风险也确实需要加大管控力度,2024年,在该行收到来自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5张罚单中,有1张与贷款直接相关,1张则间接与贷款业务相关。
2024年1月9日,广州农商银行因银行承兑汇票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而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罚款125万元。
2月5日,广州农商银行因未办妥发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线上消费贷款资金流入证券领域、信用卡预借现金业务额度超过非预借现金业务额度、以自营资金向“四证不全”固定资产项目提供融资、发放贷款、同业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等被罚款合计1134万元。
重重压力下,让广州农商银行的税前利润大减。2024年,广州农商银行的税前利润14.74亿元,同比减少49.38%。最终的净利润降幅得以收窄,所得税抵免做出不小的贡献。2024年,广州农商银行所得税抵免9.41亿元,同比增加171.49%。
总体而言,广州农商银行在过往的发展历程中,凭借自身的努力和优势取得了辉煌业绩,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前行的过程中似乎有所迷失。如何在未来的变革中找准方向,实现稳健可持续发展,将是广州农商银行需要持续探索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真正的转型从不在于口号的先锋性,而在于能否在传统与创新的撕扯中,找到可持续的价值锚点。对这家历史厚重的银行而言,凤凰涅槃的故事,才应该是接下来要翻开的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