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光尘
近日,关于滴滴打车的一则事件再次引起关注。

据悉,一名来自上海的关女士在准备打车时,点开滴滴出行小程序时,意外发现自己账户中出现了一笔来自七年前的未支付订单,让人意外的是,这笔订单仅历时7分钟、行驶距离约为2公里,然而页面却显示其需要支付1414元。

在小红书上,该用户表达了自己的惊讶,她表示自己一觉醒来,却发现有个2017年的待支付订单,金额高达千元以上,“我在手机地图上按照起点终点完全一样的地址打车,也就14元-16元,打个豪华六人座也才100元出头,请问1414元这个计费是怎么来的?”,在联系客服后,客服认为这个金额是合理的,“客服还把我踢皮球了”。

事件发酵之后,滴滴出行于5月12日当晚正式做出回应,其表示,客服团队确认了该笔订单存在的异常,初步判断是当时司机误输入2遍,导致原本金额14元的订单金额被设置为了1414元。

此外,滴滴还在回应中自夸了一通,表示滴滴「车费卫士」覆盖绕路、未坐车收费、多收附加费等八大场景,在发现异常情况时会分级启动拦、退、赔三大功能,确保用户打车费用透明合理。

事实上,这并非滴滴出行最近第一次站上风口浪尖。

就在上个月,全国多地多位用户表示自己的滴滴出行账号被盗用。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莫名出现多笔打车费用,其中,少的几十元,多的单笔能达到超过千元。滴滴代叫背后也有许多问题。

3月23日晚,滴滴发布2023第四季度财报及全年业绩。财报显示,滴滴2023年全年度总收入为人民币1924亿元,同比增长36.6%,净利润5亿,实现年度净利润转正。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