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胡同

杨度旧居,位于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九龙路附近的青岛胡同。

杨度(1875—1931),湖南湘潭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活动家,是一位十分复杂的政治人物,但他最终选择了进步与革命。

杨度的一生与天津的关系颇为密切。

杨度

杨度于1902年(清光绪二十八年)和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两度留学日本,学习师范和法律专业,曾任东京中国留学生会会长,创办《中国新报》,鼓吹君主立宪。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回国,任宪政编查馆提调。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6月,杨度应北洋法政专门学堂之邀,在该校礼堂发表了著名的演说,要求清政府开设国会,实行立宪。他说:“希望我全国之热心志士连度举行,一次无效继以二次,二次无效继以三次、四次乃至数千百次,不达开设国会之目的不止。”受这次演说的影响,直接导致以北洋法政专门学堂学生为主的立宪运动,在天津开展起来。

1911年(清宣统三年)11月初,袁世凯任清政府内阁总理后,经杨度向汪精卫授意,两人各以君主立宪党和民主立宪党的名义,成立了国济共事会,并决定将总部设在天津,以推进立宪运动。但是,遭到革命党人的反对,成立不久即告解散。立宪活动至此告终。

当时,杨度在天津的寓所,坐落在德租界10号路一处老式四合院(今绍兴道27号,现已无存)。这时的天津是杨度进行政治活动的主要地区。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大总统职位之后,一直在做皇帝梦,于是加紧网罗人才,为其复辟帝制效力。1915年5月31日,袁世凯亲书“旷代逸才”四字,颁给杨度。与此同时,杨度又受到袁世凯长子袁克定的唆使,由他领衔成立“六君子”的筹安会,为袁世凯称帝进行鼓吹。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在全国一片声讨声中死去,继任大总统黎元洪发表惩办帝制祸首令,首列杨度之名,杨度潜回天津德租界的寓所隐居。

“张勋复辟”期间,张勋进入北京之前,曾在天津德租界的寓所召开会议,杨度也被邀请出席。张勋于1917年抵达北京后,拥立溥仪复辟帝制,立刻遭到全国各阶层人士的反对。7月3日,杨度在天津向张勋致电,表示坚决反对复辟。最终,“张勋复辟”以失败而告终。

随后,杨度将家人送往长沙,他仍在天津居住。1924年,青岛胡同建成,他又迁入新居。

“五四运动”以后,杨度受到强烈的冲击,思想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开始拥护孙中山,加入了国民党,为民主革命往来奔走。

1927年,杨度离开天津南下,结束了在天津的生活。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杨度结识了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世界观有了根本的转变。1927年,李大钊被捕,杨度曾多次设法营救,甚至变卖在天津的房产接济李大钊家属。

1929年秋,杨度在上海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经周恩来批准秘密入党。当时,曾有人讥讽他投机,他反驳说:“方今白色恐怖,云何投机?”他以秘密党员的身份,参加革命活动。

1930年,他加入鲁迅等组织的“自由大同盟”,又加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1931年,他在上海去世,享年56岁。

杨度在天津青岛胡同的旧居,是由德国建筑师设计的两层楼房。目前,有一部分已经拆除,另有一部分尚存,但杨度旧居的门牌已不可考。

(贾长华文)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