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源:戴敦邦艺术馆

导读

在浮躁的当下,如何安顿自己的身心,余世存先生从时间中找到了答案。

我们不应该只活在当下的空间中,活在日常的焦虑中,而要尊重时间这个朋友,懂得时间的辩证法。

余世存先生在《时间之书》中写道:

像曾经的农民一样,去感受时间和生命的轮转循环。

像诗人那样,去欣赏“时间的玫瑰”,去收获“时间即粮食”。

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

余世存

学者、作家、诗人

代表作有《非常道》《时间之书》等

01

你的生命中缺少哪个节气?

▲ 宋徽宗赵佶《腊梅双禽图》

每个人先天都缺少5-6个节气时间,因为我们在母亲肚子里只待了十个月,而不是十二个月,所以每个人先天的时间体系是不完整的。

我是立春节气出生的人,所以我先天就缺雨水,雨水节气恰恰给生命带来一种滋润和活力,还有惊蛰、春分、清明、谷雨,你看在我身上缺那么多节气时间特征。

如果一个人缺少雨水节气的能力,他可能在一生中不太可能发大财,甚至做事情时会犹豫,因为你缺乏规划感;如果你在娘胎里错过了惊蛰节气,可能跟小动物的缘分就没有那么深。

▲ 【明】周臣《闲看儿童捉柳花意图》

假如你错过了春分节气,可能跟周围人的关系是很好,但是没有那种特别亲密的关系,就会缺少闺蜜或哥们儿。

因为春分是一个联谊和社交的节气,如果先天就缺少这个部分,你就会比较特立独行。

如果我在二十几岁的时候,就悟出了节气与生命的关系,到了我先天欠缺的节气时间,我会把它过得更有意义。

我在《战略与管理》杂志工作的时候,就有人批评过我们这些文科生,因为我们的办公桌总是特别凌乱,不像理工男那样有秩序感。

后来我才发现,其实是我的生命能量中缺少了这一块,这些习惯可以改变,可以去不断完善自己。

以大暑节气为例,它培养了我们的公共关怀,如果缺少了这样一种生命能量,在别人看来我们就是自私的,注意不到周围这种公共空间的建设。

02

每一个节气都有指导意义

▲ 【南宋】刘松年《四景山水图卷》

我以前也认为节气时间只是一个天文时间,后来我发现它特别实用,节气把一年分成了24个模块,每一个节气都是有具体的指导意义。

假如我们把一年只划分成春夏秋冬4个模块,大家都会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那么再细分到24个节气,就会对人生有不同侧重的具体训练要求。

我们说立春节气出生的人,有一种人道主义精神,心地特别善良,雨水节气出生的人就不一样了,你开始要对全年有一个规划,有一个整体的感受,我们说一年之际在于春,关键在于雨水的多少。

很多人都会在雨水节气,在元宵节前后对自己有一个提醒,提醒自己马上要开工了,我今天该有什么计划。

▲ 宋画 《梨花鹦鹉图》

到了惊蛰,三月初的节气,很多猫冬的小动物、小虫子都爬出来了,过去中国有一个惊蛰节气的习俗叫“打小人”,惊蛰节气出生的人这时候就容易被人使绊子,容易遇到小人行径。

同时每个节气跟感官的关系也非常密切,比如大寒小寒节气是训练我们的意志力,到了立春节气就变了,就不仅是训练意志力了,它更侧重训练我们的眼睛,立春之后,寒冷的北风变成了日渐和煦的东风,没有那么寒冷了,我们眼前是一片绿意,所以又把东风叫做春风、绿风。

▲ 【明】文徽明《雨余春树图》

到了雨水节气,天地之间因为雨水的浸洗而变成水灵了。

年轻的男孩女孩们,这时也可以脱掉臃肿的衣服,露出苗条的身材,她们的长相也很水灵。

所以我说立春和雨水,是两个十分养眼的节气。

03

春节的时候,我们不再孤单

▲ 【清】《福贵岁朝图卷》

中国人过春节,跟立春节气有关,每年的大年三十和正月初一,基本都在立春前后。

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大团圆,大年初一给乡里乡亲拜年,无论大人小孩都有一种随喜之心,过去的人说“穷人也要过年”,有钱没钱都要过年。

因为春节的时候我们不再孤单,与世界有非常紧密的连接,我们是在参赞天地之化育,我们与天地一起,完成冬去春来的转换。

▲【清】姚文瀚《岁朝欢庆图》

春节的时候,大家贴春联,挂红灯笼,穿红色的衣服,每个人都发自内心的随喜,见到老人会祝他健康长寿,见到小孩会夸他长高了,这种仁爱之心在每个人身上都有体现。

中国人把春节过得非常热烈而郑重,再没有形式感的人在春节时也会遵照这些习俗,有一种普天同庆的感觉。

历史上许多英雄豪杰都说“我要截断时间之流”,但事实上这些人并不可能支配时间,也不可能截断时间之流,所以许多人的下场都不是很好,原因是没有敬畏时间,没有尊重时间这个朋友。

我们要看到时间辩证法的存在。

如果你只是活在当下的空间中,你的生存意识将会很敏感,你会感到不自由,感到非常悲观,如果你真正能与时间做朋友,你就会达观很多,就会淡然很多。

现在是冬天,你可能会感到无所事事,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没办法奋发有为,这其实很正常。

我们知道冬天一定会过去,时间有它的节奏,有它的循环。

你知道马上就要立春了,当机会来到身边的时候,才能够抓住。

04

要多给彼此拥抱

▲ 【清】禹之鼎《清泉洗药图》

到了三月,惊蛰和春分是训练我们的耳朵,拓展我们的听力。

到了四月,清明和谷雨是训练我们的嗅觉,锻炼我们的鼻子,感受天地山川神明的消息。

▲ 【清】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局部

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我们的色身香味触法,在二十四节气中都有不同的侧重和强调,它让我们年复一年地训练自己的感官。

中年人经常说自己有人生阅历,意味着他的五感都打开过,跟世界触碰过。

嗅觉发达的人喜欢燃香,香味进到鼻子里心就安静了,我们通过嗅觉感受天地山川神明和周围的环境,让我们跟这个世界没有距离。

味觉更是如此,我们把世界吃进自己的肚子里,以此来与世界交流。

我经常跟家长说,你们要多给孩子拥抱,这样等他长大了,才不会觉得自己是忧伤的年轻人,觉得自己跟世界无关,感到自己是多余的,那是因为他小时候的触觉拓展训练不够。

在网络时代,我们过度发展了自己的眼睛和耳朵,这就太单一了,你的人生体验就不够丰富。

当我们知道了节气时间对应的感官拓展训练,就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敏锐,更有觉察力。

特此声明
本文为正观号作者或机构在正观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正观新闻的观点和立场,正观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分享至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